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十九 (1)
卷十九 (1)
1. 產後乍見鬼神方論第一
產後如見鬼神,或言語譫妄,皆由血氣虧損,陰虛發熱,或瘀血停滯,以致心神煩躁而然也,宜以調經散治之。
愚按:前症若敗血停滯,用調經散。若血虛發熱,用八珍加炮姜。若心血虛損,用柏子仁散。大抵此證皆心脾血少所致,但調補胃氣,則痰清而神自安矣。若果系鬼祟所附,即灸鬼哭穴可愈。其或不起者,多因豁痰降火,攻伐之過也。(仍參第三卷產後譫語乍見鬼神方論)
白話文:
產後若出現看見鬼神、或言語胡言亂語的情況,都是由於血氣虧損、陰虛發熱,或是瘀血停滯,導致心神煩躁而引起的。建議使用調經散治療。
我認為:若產後症狀是因敗血停滯所致,則使用調經散。若是血虛發熱,則使用八珍湯加炮姜。若心血虛損,則使用柏子仁散。總之,這些症狀都是由於心脾血虛所導致,只要調補胃氣,就能化痰清神,神志自然安穩。若真是鬼祟附體,則可以用艾灸鬼哭穴治療,即可痊癒。若依然不見效,多半是因豁痰降火,過度攻伐所致。(可參考第三卷產後譫語乍見鬼神方論)
2. 附治驗
一產婦患前症,或用調經散,愈而復作,仍復前散,益甚,痰涎上湧,朝寒暮熱。余朝用八珍散,夕用加味歸脾湯,各五十餘劑而愈。
調經散,治血虛經閉,心神煩躁,渾身疼痛,或時見怪。
沒藥,琥珀(並細研),桂心(各一錢),芍藥(炒),當歸(各一分),細辛(半錢),麝香(少許)
白話文:
一位產婦患有產後症候群,曾經服用過「調經散」,症狀一度緩解,但後來又復發,而且比之前更嚴重,伴隨痰涎上湧、早上發冷、晚上發熱的症狀。我早上給她服用「八珍散」,晚上給她服用「加味歸脾湯」,分別服用五十多劑後,產婦的病症就痊癒了。
「調經散」主要用於治療血虛經閉、心神煩躁、全身疼痛,以及時而出現幻覺的症狀。
配方如下:
- 没藥、琥珀(將這兩種藥材研磨成細粉)各一錢
- 桂心(研磨成粉)一錢
- 芍藥(炒過)一分
- 當歸一分
- 細辛半錢
- 麝香少許
上為末,每服半錢,薑汁、溫酒各少許調服。
柏子仁散,治產後元氣虛弱,瘀血停滯,狂言亂語。
柏子仁,遠志,人參,桑寄生,防風,琥珀(別研),當歸(炒),生地黃(焙),甘草(炒,等分)
上用白羊心一個,水三盞,煮清汁七分,入藥五錢,煎服。
白話文:
柏子仁散,主治產後元氣虛弱、瘀血停滯,導致神志不清、胡言亂語。
處方:柏子仁、遠志、人參、桑寄生、防風、琥珀(研磨)、當歸(炒)、生地黃(焙)、甘草(炒),各等分。
用法:取白羊心一個,用三碗水煮至剩下七分,加入藥物五錢,煎煮服用。服藥時,每次服用半錢,用薑汁和溫酒各少許調服。
3. 附方
八珍湯
加味歸脾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
鬼哭穴(見六卷第八論)
白話文:
八珍湯: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炙甘草等八種藥物組成。常被用來治療氣血兩虛所引起的症狀。 加味歸脾湯:在傳統歸脾湯基礎上加入其他藥物而成的一個方劑。通常被用於治療心脾不足或脾胃不和所引起的一些病症。 鬼哭穴:是中醫穴位名稱之一,在足太陰脾經上,位於腳踝內側後方約三指寬處。據說這個穴位可以幫助改善一些與脾臟相關的問題,例如消化不良、腹脅痛等等。
4. 產後心神驚悸方論第二
產後心神驚悸恐懼,或目睛不轉,口不能言,乃心氣虛而六淫內侵。診其脈動而弱者,驚悸也。動則為驚,弱則為悸矣。
愚按:人之所主者心,心之所主者血。心血一虛,神氣不守,此驚悸所由作也,當補血氣為主。(仍參三卷第十論)
白話文:
產婦生產後,常常會出現心神驚慌、恐懼不安,甚至眼睛轉動困難,無法說話,這是因為心氣虛弱,導致外邪侵入體內所致。
診脈時,若脈搏跳動微弱,就是驚悸的表現。脈搏跳動有力稱為「驚」,而脈搏跳動虛弱則稱為「悸」。
我認為,人體以心臟為主要器官,心臟掌管血液循環,心血不足就會導致神氣不固,進而產生驚悸的症狀。因此,治療應該以補血氣為主。
(參考本卷第三篇第十論)
5. 附治驗
一產婦患前症二度,服琥珀地黃丸、《局方》妙香散,隨效。再患服之,其症益甚,而脈浮大,按之如無,發熱惡寒,此血氣俱虛。余用十全大補、加味歸脾二湯,各百餘劑而愈。後遇驚恐勞怒復作,仍復前藥而安。
琥珀地黃丸,治產後惡露未盡,胸腹作痛,或小便不利。
琥珀(另研),延胡索(糯米同炒赤,去米),當歸(各一兩),蒲黃(四兩,炒香),生地黃(研取汁,留滓),生薑(各二斤,研取汁,留滓,生薑汁用銀石器內炒地黃滓,以地黃汁炒生薑滓,各干為末)
白話文:
一位產婦患了產後病症,已經是第二次了。她服用琥珀地黃丸和《局方》妙香散,效果不錯,病症很快就好轉。後來又復發,再次服用這兩種藥,病情卻更加嚴重,脈象浮大,按壓時卻像沒有脈搏一樣,發熱惡寒。這是因為氣血雙虛。我用十全大補湯和加味歸脾湯,各服用了一百多劑,才痊癒。後來,她因為驚恐、勞累、生氣等原因又再次復發,再次服用之前的藥物,就又好了。
琥珀地黃丸,用於治療產後惡露未盡、胸腹疼痛或小便不利。
琥珀研磨成粉,延胡索與糯米一起炒至赤色,去糯米,當歸、蒲黃(各一兩),蒲黃(四兩,炒香),生地黃(研磨取汁,留下渣),生薑(各二斤,研磨取汁,留下渣,用銀石器炒地黃渣,用地黃汁炒生薑渣,各乾燥研磨成粉)。
上為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當歸煎湯化下。
治血虛驚悸少寐,及產後敗血停留,少腹作痛等證:
辰砂(另研),沒藥,琥珀(並研細),當歸(為末,等分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空心日午臨臥用白湯調下。
產後驚悸亂語,精神不定,用好硃砂為細末,酒調服錢許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煉製成蜜丸,大小如彈珠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當歸煎湯送服。此方可治療血虛驚悸失眠,以及產後血瘀停滯,少腹疼痛等症狀。
將辰砂、沒藥、琥珀、當歸分別研磨成粉末,混合在一起,每次服用二錢,空腹、中午和睡前用白湯送服。
產後驚悸語無倫次,精神恍惚,可用研磨成細粉的硃砂,用酒調服,每次服用一錢。
6. 附方
《局方》妙香散(方見三卷第十三論)
茯苓補心湯(方見三卷第十論)
十全大補湯
加味歸脾湯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白話文:
《局方》中記載了妙香散(方見三卷第十三論)、茯苓補心湯(方見三卷第十論)、十全大補湯、以及加味歸脾湯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。
7. 產後中風心驚方論第三
產後眼張口噤,肢體強直,腰背反偃,言語錯亂如癇者,此氣虛風邪所傷而成痙也。
愚按:仲景先生云:有汗為柔痙,用桂枝湯。無汗為剛痙,用麻黃湯。然產後得此,血氣俱虛之敗症也,不可與傷寒例看。丹溪先生云:產後當大補氣血為主,可用十全大補湯以補元氣。如不應,急加附子。更不應,是藥力弗逮,仍用參附湯多服。余嘗治大虛之症,參耆數斤,附子數枚方應。
白話文:
產後出現眼睛睜開卻嘴巴閉合、四肢僵硬、腰背反弓、言語顛三倒四像癲癇一樣的症狀,這是氣虛被風邪侵襲導致的痙攣。
我個人認為:張仲景先生說,如果患者出汗就屬於柔痙,應該使用桂枝湯。如果不出汗就屬於剛痙,應該使用麻黃湯。然而產婦出現這種情況,是血氣雙虛導致的病症,不能和傷寒一樣看待。丹溪先生說,產婦應該以大補氣血為主,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來補益元氣。如果效果不佳,要緊急加附子。如果仍然沒有效果,表示藥力不足,就需要使用參附湯多服。我曾經治療過氣虛嚴重的患者,用了幾斤人參和黃芪,加上幾枚附子才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