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卷五

2. 婦人勞瘵各疰方論第一

夫骨蒸殗殢,復連屍疰、勞疰、蟲疰、毒疰、熱疰、冷疰、食疰、鬼疰、疰者注也,自上注下,與前人相似,故曰疰。其變有二十二種,或三十六種,或九十九種,令人沉沉默默,寒熱盜汗,夢與鬼交,遺泄白濁,或腹中有塊,或腦後兩邊有結核,咳嗽膿血,下利羸瘦,死而傳疰,甚至滅門。更有蜚屍、遁屍、寒屍、喪屍、屍注,謂之五屍。

人為其疰者,不自知所苦,雖有貍骨、獺肝、天靈蓋等方,未嘗見效,唯崔氏灸法,早用有濟。若寒熱自汗,面白目干,口苦,神昏善恐,不能獨臥,傳在肝也。若寒熱面黑,鼻燥善忘,大便秘瀉,口舌生瘡,傳在心也。若寒熱面青唇黃,舌本硬強,言語不出,飲食無味,羸瘦吐涎,傳在脾也。

若寒熱面赤鼻白,乾燥毛折,咯嗽喘急,吐涎膿血,傳在肺也。若寒熱面黃耳焦,腳胻痠痛,小便白濁,遺瀝腹痛,傳在腎也。

愚按:前症誠然有之,故葛仙翁用獺肝一具,陰乾杵末,水下方寸匕,日三服,未愈再作。宋宣和間一法師,善考訊鬼怪,時一婦以疾投狀,既而如有鬼祟所附。曰:非我為患,乃病人命自衰爾。渠今己成蟲食肺,故令吐血聲嘶。又屢掠問彼所畏何物。云:以獺爪為末,酒服之,則去矣。

患家如其言得愈。獺爪即獺肝之類歟。《玄珠》云:蟲瘵多有兄弟互相傳染,甚至絕戶。此乃冤牽相纏及風水所致,雖有符文、法水下蟲之方,然蟲去而人亦亡。若能平素保養,亦可免矣。竊究《養生微旨》云:益氣補肺,益精滋腎,皆資其化源也。

蓋人之精血常不足,加之數奪其真,資化失常,則胃氣不固,精氣滑脫,不能上接陽氣,故頭重或痛,氣弱而食少,元氣下陷,脈即微弱,外散欲絕而虛洪,或見損脈,此實元氣不足之所致,非有外感賊邪之病也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討論的是婦女因過勞導致的慢性疾病,稱為「勞瘵」,以及各種傳染性疾病,包括屍疰、勞疰、蟲疰、毒疰、熱疰、冷疰、食疰、鬼疰等。這些病名中的「疰」字,表示一種從上而下的傳染方式,因為它們的症狀和前人的很像,所以被命名為「疰」。這種病變可能有二十二種、三十六種,甚至九十九種不同的表現形式,使患者感到沉重且沉默,出現寒熱交替和盜汗的症狀,甚至會在睡夢中與鬼魂交媾,造成遺精和白色濁液的分泌。有些患者腹部會出現硬塊,或者腦後兩側出現結節,也可能會有咳嗽帶血、下痢消瘦的現象,死亡後還會把病傳給他人,嚴重的話會讓整個家庭滅亡。另外,還有蜚屍、遁屍、寒屍、喪屍、屍注等五種屍疰。

當一個人感染了「疰」病,他可能無法清楚地描述自己的痛苦。即使使用了狸骨、獺肝、天靈蓋等傳統療法,效果往往不佳,只有崔氏的灸法,如果在早期使用,可能會有幫助。如果患者面色蒼白,眼睛乾澀,口苦,精神恍惚且容易害怕,無法獨自睡覺,這可能是肝臟受影響的跡象。如果患者面色發黑,鼻子乾燥,記憶力減退,大便不通或拉肚子,口腔和舌頭上出現潰瘍,這可能是心臟受影響的徵兆。如果患者面色蒼白,嘴脣黃色,舌頭僵硬,無法正常說話,對食物失去興趣,體重下降並吐出唾液,這可能是脾臟受影響的徵兆。

如果患者面色紅潤但鼻子蒼白,皮膚乾燥,毛髮脆弱,咳嗽急促,吐出泡沫和血絲,這可能是肺部受影響的徵兆。如果患者面色黃,耳朵呈焦黑色,小腿疼痛,小便呈現白色濁液,尿道不暢,腹部疼痛,這可能是腎臟受影響的徵兆。

根據我的理解,這些症狀確實存在。據說,葛仙翁曾使用整隻獺肝,晾乾後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立方寸的量,每天三次,直到病情好轉。在北宋宣和年間,有一位法師擅長審問鬼怪,當時一位婦女因病求診,後來發現她似乎被鬼魂附身。法師說:「這不是我造成的,而是病人自身的生命力已經衰弱。現在她的肺部已經被蟲子侵蝕,所以會咳血和聲音嘶啞。」法師多次詢問鬼魂最怕什麼東西,最後得到的答案是:「把獺爪研磨成粉末,用酒沖服,就可以把鬼魂趕走了。」

患者按照法師的建議,最終康復。獺爪是否就是獺肝的一種形式呢?根據《玄珠》的記載,蟲瘵常常在兄弟之間互相傳染,甚至導致整個家族滅亡。這是由於冤魂糾纏和風水問題引起的。雖然有一些符咒和法水可以驅除體內的蟲子,但是蟲子被驅逐後,人也可能會死去。如果能夠平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就能避免這種疾病。根據《養生微旨》的觀點,增強氣血,補充肺部和腎臟的能量,都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。

人體的精血常常不足,如果頻繁地消耗體力,身體的新陳代謝就會失調,胃氣也會變得不穩定,精氣就會流失,無法向上接觸陽氣。因此,頭部可能會感到沉重或疼痛,氣息微弱,食慾不振,元氣下降,脈搏微弱,體溫下降,脈搏虛弱,甚至出現損傷性脈搏,這些都是由於元氣不足導致的,而不是外來的邪氣所引起的疾病。

3. 附治驗

一婦人素勤苦,因喪子,飲食少思,忽吐血甚多而自止,此後每勞則吐數口,瘵症已具,形體甚倦。午前以補中益氣,午後以歸脾湯送地黃丸而愈。

一婦子患前症,反其唇視有白點,此蟲蝕肺也。余云:急尋獺肝治之。不信,果咳膿而歿。後聞其兄弟三人,皆夭於此症。大凡久嗽,當視其兩唇,若上唇有點,蟲蝕上部,下唇有點,蟲蝕下部。

白話文:

[治療經驗分享]

有個婦女平時非常辛勞,因為失去了兒子,食慾大減,突然間大量吐血但隨後自行停止。從那之後,只要稍作勞動就會吐幾口血,已經呈現出虛弱病態,身體極度疲憊。在上午的時候,使用補中益氣湯來調理,下午則用歸脾湯搭配地黃丸服用,最後病情得以痊癒。

另一個婦人的兒子患有類似的病症,我們觀察到他的嘴脣內側有白色的點狀物,這是肺部被寄生蟲侵蝕的徵兆。我建議她立即尋找獺肝來治療,但她不相信,結果真的咳出膿液而去世了。後來聽說她的三個兄弟也都死於同樣的病症。一般來說,對於長期咳嗽的病人,應檢查他們的雙脣,如果上脣有白點,表示蟲蝕上部;若是下脣有白點,則是蟲蝕下部。

4. 二十四種蒸病論

(新附)

所謂勞蒸者,毛折發焦,肌膚甲錯,其蒸在皮。外熱內寒,身振肉瞤,其蒸在肉。發焦鼻衄,或復尿血,其蒸在血。身熱煩躁,痛如針刺,其蒸在脈。爪甲焦枯,眼昏脅痛,其蒸在髓。頭眩熱悶,涎濁眵淚,其蒸在腦。男子失精,女子白淫,其蒸在玉房。乍寒乍熱,中脘煩悶,其蒸在三焦。

小便赤黃,凝濁如膏,其蒸在膀胱。大便秘泄,腹中雷鳴,其蒸在小腸。大腹隱痛,口舌乾疼,其蒸在大腸。口鼻乾燥,腹脹自汗,睡臥不安,其蒸在胃。口舌耳聾,兩脅下痛,其蒸在膽。裡急後重,肛門秘澀,其蒸在廣腸。小腹㽲痛,筋脈縱緩,陽器自強,其蒸在宗筋。眩暈下淚,躁怒不常,其蒸在肝。

舌黑氣短,煩悶灑淅,其蒸在心。唇乾口瘡,胸腹脹悶,畏寒不食,其蒸在脾。咳嗽喘滿,咯痰吐血,聲嘶音啞,其蒸在肺。耳輪焦枯,腳氣痠痛,其蒸在腎。情想不寧,精物時下,其蒸在右腎。心膈噎塞,攻擊疼痛,俯仰煩冤,其蒸在膈。此症蟲多齧心肺,治當絕其根也。

愚按:《醫林集要》云:前症若蒸肺,用天麥門冬、桔梗、紫菀、烏梅肉。若蒸皮,石膏、桑白皮。若蒸氣,喘促鼻乾,身熱不安,人參、黃芩、梔子。若蒸大腸,大黃、芒硝。若蒸心,黃連、生地黃、當歸。若蒸脈、蒸血,皆用生地黃、當歸、童子小便。若蒸小腸,赤茯苓、木通、生地黃。

若蒸脾,芍藥、木瓜、苦參。若蒸肉,芍藥。若蒸胃,石膏、粳米、大黃、芒硝、乾葛。若蒸膽,柴胡、瓜蔞。若蒸三焦,石膏、竹葉。若蒸肝,川芎、當歸、前胡。若蒸筋,川芎、當歸。若蒸腎,生地黃、石膏、知母、寒水石、藁本。若蒸腦,生地黃、防風。若蒸髓,天門冬、當歸、生地黃。

若蒸骨,鱉甲、地骨皮、當歸、牡丹皮、生地黃。若蒸玉房,知母、黃柏、當歸、芍藥。若蒸脬,澤瀉、茯苓、生地黃、沉香、滑石。若蒸膀胱,澤瀉、滑石。凡此諸蒸,虛勞熱病,食肉與油膩、房勞、飲酒而成者,久蒸不除,變為疳症即死。亦有瘧病久而不愈,以致咳嗽失治,漸成骨蒸勞瘵之症,當推標本而治之。

崔氏灸骨蒸勞瘵,用細繩一條,男左女右,從足大拇指頭齊量起,從腳板底當腳跟中心,向後引繩,循腳肚貼肉,直上至曲臂中橫紋截斷。又令患人解發分兩邊,見頭縫,自囟門平分至腦後。乃平身正坐,取前所截繩,一頭從鼻端齊引繩向上,直循頭縫至腦後貼肉頭垂下,循脊骨,引繩向下,至繩盡處,當脊骨以黑點記。此黑點不是灸穴。

別取一繩,令患人合口,將繩按於口上,兩頭至吻,卻鉤起繩中心至鼻端根下,如人字樣,齊兩吻截斷,將此繩展直於前在脊骨上黑點處,取中橫量,勿令高下,於繩兩頭以白圈記之。此是灸穴,初灸七壯,累灸至百壯。此名患門穴,初灸此訖。

次令其人半身正坐,稍縮臂膊,取一繩繞項向前雙垂,與鳩尾齊,鳩尾是心歧骨,無是歧骨者,胸前兩歧骨間量取一寸,即是鳩尾也,即截斷,卻背翻繩頭向項後,以繩中停取心正,令當喉嚨結骨上於第二次墨點處,折中橫量繩兩頭,以白圈記之。此是灸穴,初灸七壯,累灸至百壯。

又將第二次量口繩折中,當脊直上下豎停,中心在第二次墨記上下,繩頭盡處,以白圈記之。此是灸穴,初灸七壯,累灸百壯。此縱橫四方凡四穴,是名曰四花穴,初灸各七壯。若瘡愈其疾未效,依法復灸,故云累灸至百壯。凡灸時可用灸足三里以瀉其火為好。若婦人纏足短小,難為量,只取膏盲俞灸之,在第四椎下兩傍各三寸是穴。

次灸四花穴。道軒用此法灸之,無有不效者。

神仙秘法,取勞蟲須先擇良日,焚香禱祝,令病人面向福德方服,神效。

青桑枝,楊柳枝,梅枝,桃枝(俱向東者,各七莖),蔥白(七莖),青蒿(一握,如無以子代),阿魏(一錢),真安息香(一錢)

上用童便一升半,煎一升,入阿魏,再煮數沸,入硃砂半兩,小檳榔半兩,麝香半錢,五更並天明各進一服,下白蟲尚可治,以淡粥補之。用藥調理三五月再服,以除病根。如蟲黑,已入腎,不可救矣。

治心胸痛引兩脅,昏悶聲濁,熱壅鼻衄,或痰喘發熱。

桑白皮(炒),枳殼(麩炒),木通,子芩(炒),生地黃,白芍藥,甘草(各五分)

上水煎服。

溫金散,治肺嗽惡寒,發熱唾痰,皮毛焦燥。

甘草(炒),黃芩(炒),桑白皮(炒),防風(各一兩),杏仁(二十七粒,制),人參,茯苓(各半兩),麥門冬(三錢)

上前五味,用米泔浸一宿,曬乾,入人參等三味,每服三錢,入蠟一豆大,水煎。

桔梗飲子,治心氣不足,解倦益血,或喘嗽痰甚。

桔梗(炒),甘草(炒),黃耆(炒),人參,麥門冬(各一錢),青皮(三分)

上水煎服。

治咽喉痛

百藥煎(去黑皮),硼砂,甘草,生白礬(等分)

上為末,每服一二錢,食後用米飲調,細呷咽之。

含化丸,治肺間邪氣,胸中積血作痛,失音痰喘。

蛤蚧(一隻,去足,炙),訶子(去核),阿膠(粉炒),麥門冬(去心),細辛,甘草(炒),生地黃(各半兩)

上為末,蜜丸芡實大。食後含化一丸。

河車丸,治一切勞瘵、虛損、骨蒸等疾。

紫河車(一具,初生男胎者尤良,洗淨杵煨。本草云:人肉治瘵病,胞衣主勞損,面䵟皮黑,諸疾瘦悴),白茯苓(半兩),人參(一兩),乾山藥(二兩)

上為末,麵糊和,入河車,加三末丸梧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空心米飲下。嗽甚,五味子湯下。

補肺湯,治勞嗽五臟虧損,晡熱發熱,盜汗自汗,唾痰喘嗽。

桑白皮(炒),熟地黃(各一錢),人參,紫菀,黃耆(炒),五味子(炒,各五分)

用水煎,入蜜少許,食後服。

養正膏,治傳屍出汗,取蟲辟邪。

鱉甲(一兩,醋炒),青蒿(一握),淡豆豉(三七粒),蔥白(兩莖),安息香(一分,研),桃柳桑枝(各七莖),天靈蓋(用匕豆大一片,酥炙),桃仁(四十九個,去皮尖雙仁)

上隔夜以水一升,浸至五更,煎至半升入童便半升,煎取四合。調檳榔、麝香末各一分,日高時頓服,以衣覆十指,汗出如藕絲,瀉下如蟲狀。甚者旬日再服。

阿膠丸,治勞嗽出血咯血,發熱晡熱,口渴盜汗。

阿膠(炒),生地黃,卷柏葉,山藥(炒),大薊根,五味子(杵,炒),雞蘇(各一兩),柏子仁(炒),人參,防風,麥門冬(去心,各半兩)

上為末,煉蜜丸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細嚼,麥門冬煎湯下。

四君子湯加秦艽、黃蠟,水煎服尤炒,治勞嗽咯血。

神授散,治傳屍蟲。用川椒二斤,去核併合口者,炒為末,每服一錢,麵糊丸。空心米飲下,服盡見效。

蘇合香丸,治傳屍骨蒸,勞瘵疰𤵍,鬼氣心痛。(方見三卷第四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