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十三 (1)
卷十三 (1)
1. 妊娠煩躁口乾方論第十
足太陰脾之經,其氣通於口。手少陰心之經,其氣通於舌。若臟腑不調,氣血不和,以致內熱乘於心脾,津液消爍,放心煩口乾也。與子煩大同小異,宜用益母丸。
愚按:前症若胃經實火,用竹葉石膏湯。若胃經虛熱,用人參黃耆散。若胃經氣虛,用補中益氣湯。若肺經虛熱,用紫蘇飲。若肝經火動,用加味逍遙散。若脾氣鬱結,用加味歸脾湯。若腎經火動,加味地黃丸。
白話文:
在中醫理論中,足太陰脾經與口部相連,而手少陰心經則與舌頭相通。當身體的臟腑運作失調,氣血無法達到平衡,導致心脾兩臟受到內熱影響,身體的津液就會被消耗,進而造成心情煩躁及口乾的現象。這種狀況與孕期煩躁症相似但仍有細微差異,建議使用益母丸來調理。
接下來是一些針對不同情況的治療建議:
- 如果是因為胃經實火導致的症狀,可以服用竹葉石膏湯。
- 若是由胃經虛熱引起的,則建議使用人參黃耆散。
- 若為胃經氣虛,應使用補中益氣湯。
- 肺經虛熱的情況下,紫蘇飲是個好選擇。
- 若肝經有火,可使用加味逍遙散。
- 脾氣鬱結時,加味歸脾湯會有所幫助。
- 最後,若是腎經火動,應使用加味地黃丸來調理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