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二十四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四 (11)

1. 附方藥

人參敗毒散,治瘡瘍焮痛寒熱,或拘急頭痛。

人參,羌活,獨活,前胡,柴胡,桔梗,枳殼(麩炒),茯苓,川芎,甘草(各一錢)

水上煎服。

檳蘇敗毒散,即人參敗毒散加檳榔、紫蘇。

白話文:

人參敗毒散,用於治療瘡瘍腫痛、發熱、寒熱交替,或伴隨肌肉拘緊、頭痛。

配方:人參、羌活、獨活、前胡、柴胡、桔梗、枳殼(麩炒)、茯苓、川芎、甘草(各一錢)

用法:用水煎服。

檳蘇敗毒散,是在人參敗毒散的基礎上,添加檳榔和紫蘇。

補中益氣湯,治元氣虛損,或因克伐,惡寒發熱,倦怠少食,或不能消散生肌,或兼飲食勞倦,煩熱作渴。

黃耆(炒),人參,白朮(炒),甘草(炙),當歸(各一錢),陳皮(五分),柴胡,升麻(各三分)

上薑棗煎,空心午前服。

烏沉湯,生氣血,補心腎,上損者服之,其效勝大建中湯。

白話文:

補中益氣湯用來治療元氣虛損,或是因為過度勞累導致的惡寒發熱、倦怠乏力、食慾不振,或傷口難以癒合,或伴隨飲食勞累、心煩口渴等症狀。藥方包含黃耆(炒)、人參、白朮(炒)、甘草(炙)、當歸(各一錢)、陳皮(五分)、柴胡、升麻(各三分),以薑棗煎服,空腹或上午服用。

烏沉湯則能生氣血,補心腎,適用於元氣受損者,效果比大建中湯還要好。

人參,當歸,白朮(炒,各二兩),烏藥,肉桂(去皮,半兩),沉香(各半兩),附子(炮,去皮尖,各一兩)

上為末,每服三錢,薑棗水煎,空心服。

金鎖正元丹,治真氣不足,四肢怠惰,腳膝痠疼,目暗耳鳴,自汗盜汗,一切虛損之症。

五倍子(一兩),紫巴戟(去心,四兩),補骨脂(酒浸,炒,二兩半),硃砂(七錢,另研),肉蓯蓉(焙,四兩),胡蘆巴(炒,四兩),茯苓(去皮,二兩),龍骨(一兩,煅)

白話文:

將人參、當歸、白朮(炒過,各二兩)、烏藥、肉桂(去皮,半兩)、沉香(各半兩)、附子(炮製,去皮尖,各一兩)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薑棗水煎服,空腹服用。此方名為金鎖正元丹,用於治療真氣不足、四肢乏力、膝蓋痠痛、視力模糊、耳鳴、自汗盜汗、各種虛損等症狀。另外,需要準備五倍子(一兩)、紫巴戟(去心,四兩)、補骨脂(酒浸泡,炒過,二兩半)、硃砂(七錢,另外研磨)、肉蓯蓉(烘乾,四兩)、胡蘆巴(炒過,四兩)、茯苓(去皮,二兩)、龍骨(一兩,煅燒)。

上為末,酒糊丸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空心溫酒或鹽湯下。

平補鎮心丹,治心血不足,時或心忡驚悸,夢如高墜,常服安心腎,益榮衛。

硃砂(細研,半兩,為衣),人參(五錢),龍齒(一兩五錢),白茯苓,五味子(炒),車前子(炒),茯神,麥門冬(去心,杵膏),肉桂(各一兩二錢半),遠志(去心,甘草制),天門冬(去心,杵膏),山藥(制,各一兩五錢),酸棗仁(去皮尖,二錢半),熟地黃(酒蒸,五錢,杵膏)

白話文:

將硃砂研磨成細粉,取半兩作為藥丸外衣,再取人參五錢、龍齒一兩五錢、白茯苓、五味子(炒)、車前子(炒)、茯神、麥門冬(去心,搗成膏狀)、肉桂各一兩二錢半、遠志(去心,用甘草製)、天門冬(去心,搗成膏狀)、山藥(製成藥材,各一兩五錢)、酸棗仁(去皮尖,二錢半)、熟地黃(酒蒸,五錢,搗成膏狀),混合製成藥丸,每丸大小如桐子,以酒糊包裹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。此方名為平補鎮心丹,可治療心血不足,時常心慌心悸,夢中如從高處墜落等症狀。長期服用可安心腎,增強營衛氣血。

上為末,蜜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溫酒下。

威喜丸,治小便白濁

黃蠟(四兩),白茯苓(四兩一塊,同豬苓一兩,於磁器內煮二十沸,取出曬乾,不用豬苓)

上以茯苓為末,熔蠟丸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空心細嚼,津液嚥下。小便清利為度。忌食米醋。

小柴胡湯(方見本卷第八論)

加味逍遙散

八珍湯

白話文:

將黃蠟和白茯苓磨成粉末,做成像桐子一樣大的蜜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溫酒送服。

用黃蠟和白茯苓(連同豬苓一起在磁器中煮二十沸,曬乾,不用豬苓)磨成粉末,做成像彈子一樣大的蠟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空腹細嚼,將藥汁吞下。小便清利即可。忌食米醋。

歸脾湯(三方見本卷第四論)

仙方活命散(方見本卷第五論)

六味丸

八味丸(二方見本卷第十一論)

白話文:

本文提到了四種中藥方劑:歸脾湯、活命散、六味丸和八味丸。其中歸脾湯和活命散的詳細配方分別見於本書第四論和第五論,而八味丸的配方則在本書第十一論中。

2. 婦人足跟瘡腫方論第十一

婦人足跟足指腫痛,足心發熱者,皆因胎產經行,失於調攝,虧損足三陰、虛熱所致。若腫痛,或出膿,用六味丸為主,佐以八珍湯。胃虛懶食,佐以六君子湯。寒熱內熱,佐以逍遙散。晡熱益甚,頭目不清,佐以補中益氣湯。痰盛作渴,或口舌生瘡,亦用前二藥,以滋化源。

大凡發熱晡熱內熱,自汗盜汗等症,皆陰虛假熱也。故丹溪謂火起九泉,陰虛之極也。蓋足跟乃督脈發源之所,腎經所過之地,若不求其屬而泛用寒涼,則誤甚矣。然俗謂為兔齧瘡者,蓋獵人被兔咬足跟,久而不斂,氣血瀝盡,其人必死。男子酒色過度者,多患此症。

白話文:

婦女腳跟和腳趾腫痛,腳心發熱,都是因為懷孕生產、月經期間,沒有好好調養身體,導致足三陰經虛損,虛熱所引起。如果腫痛,甚至出現膿液,可以用六味丸為主,再加上八珍湯。如果胃虛懶得吃東西,可以用六君子湯。如果寒熱內熱,可以用逍遙散。如果下午熱度更甚,頭昏眼花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。如果痰多口渴,或者口舌生瘡,也可用前兩種藥物,滋養化解病源。

總之,發熱、午後發熱、內熱、自汗盜汗等症狀,都是陰虛假熱。丹溪先生說,火從地底冒出,是陰虛到極點的表現。因為腳跟是督脈的起始部位,腎經經過的地方,如果不懂得辨別病因,而濫用寒涼藥物,就會造成很大的誤差。民間稱之為兔齧瘡,因為獵人被兔子咬傷腳跟,久治不癒,氣血耗盡,最終會喪命。男性縱欲过度,也容易患上這種病。

3. 附治驗

一婦人素血虛,因大勞兩足發熱,哺熱,月經過期。或用四物、芩、連,飲食少思,胸痞吐痰;用二陳、枳實、黃連,大便不實,吐痰無度,足跟作痛。余曰:足熱,晡熱,月經過期,肝脾血虛也;胸痞吐痰,飲食少思,脾胃氣虛也。蓋胃為五臟之根本,胃氣一虛,諸病悉至。先用補中益氣加茯苓、半夏,脾胃漸健,乃佐以六味丸補脾腎,不兩月而痊。

一婦人經候不調,發熱晡熱,胸膈不利,飲食少思。服清熱寬中消導之劑,前症益甚,更兼肢體痠痛;服除濕化痰等藥,經候兩三月一至;服通經降火之劑,足跟足指作痛,其熱如炙。余以為足三陰虧損,用補中益氣、六味地黃,兩月諸症漸退,又用前湯並八珍湯,兩月而康。

白話文:

一位婦女原本就血虛,因為過度勞累導致雙腳發熱,午后更加嚴重,月經也遲遲未來。有人給她用四物湯、黃芩、黃連,結果食慾不振,思緒不清,胸悶還吐痰;又用二陳湯、枳實、黃連,卻大便不成形,痰吐不止,腳跟疼痛。我說:腳熱,午后更熱,月經遲來,這是肝脾血虛;胸悶吐痰,食慾不振,思緒不清,這是脾胃氣虛。因為胃是五臟之根本,胃氣虛弱,就會導致各種疾病。先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,調理脾胃,逐漸強健後,再用六味地黃丸補脾腎,不到兩個月就痊癒了。

另一位婦女月經不調,發熱,午后更熱,胸膈不舒,食慾不振,思緒不清。服用清熱寬中消導的藥物,病情反而加重,還伴隨著四肢酸痛;服用除濕化痰的藥物,月經兩個月才來一次;服用通經降火的藥物,腳跟和腳趾疼痛,熱得像火燒一樣。我認為是足三陰經虧損,於是用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丸,兩個月後症狀逐漸減輕,又用之前的湯藥加上八珍湯,兩個月後就完全康復了。

一婦人足跟患腫,兩腿痠軟,或赤或白,或痛或癢,後或如無皮,或如皺裂,日晡至夜脹痛焮熱。此屬足三陰虛損,用加減八味丸及逍遙散加熟地、川芎,百餘劑而愈。

一婦人勞則足跟熱痛,余作陰血虛,用八珍而痊。後遍身瘙癢,服風藥發熱抽搐,肝脈洪數。此肝家血虛火盛而生風,以天竺、膽星為丸,用四物、麥門、五味、芩、連、炙草、山梔、柴胡煎送而愈。

白話文:

一位婦人腳跟腫脹,雙腿痠軟無力,皮膚顏色時紅時白,時痛時癢,嚴重時甚至像沒了皮或出現裂縫,每天下午到晚上腳跟會腫脹疼痛,伴隨發熱。這是由於足三陰經氣血虛損所致,服用加減八味丸、逍遙散,再加生地、川芎,服用了一百多劑後痊癒。

另一位婦人勞累後腳跟就會發熱疼痛,應該是陰血虛損,服用八珍湯後治癒。後來全身發癢,服用風藥後發熱抽搐,肝脈跳動有力且頻率加快。這是因為肝血虛損導致火盛而生風,用天竺黃、膽星製成丸藥,再搭配四物湯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、黃芩、黃連、炙甘草、山梔子、柴胡煎服,最終痊癒。

一婦人兩足發熱,足跟作痛,日晡熱甚。余謂腎肝血虛,用逍遙散、八味丸五十餘劑,諸症悉愈。

白話文:

一位女士雙腳發熱,腳跟疼痛,在下午的時候更嚴重。我認為是腎臟和肝臟血液不足,使用了50多帖的逍遙散和八味丸,所有的症狀都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