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一 (1)
卷一 (1)
1. 附治驗
一婦人小腹痞脹,小便時下,白帶,小水淋瀝。此肝經濕熱下注,用龍膽瀉肝湯而愈。
一婦人小腹脹痛,小水不利,或胸乳作痛,或脅肋作脹,或氣逆心動。余以為肝火而血傷脾,用四物、柴胡、青皮、玄胡索、木香而愈。
一婦人小腹痞悶,小便不利,內熱,體倦懶食,用八珍湯加柴胡、山梔、龍膽草治之而安。
乾漆散,治疝瘕脅肋疼痛。
乾漆(炒令煙盡),木香,芫花(醋炒),赤芍藥,桂心,當歸,川芎,琥珀(各半兩),大黃(二兩,炒),牛膝(一兩),桃仁(去皮尖,一兩,另研),麝香(一錢)
上為末,每服一錢,溫灑調下。
燔蔥散,治前症屬寒氣不散疼痛,甚效。(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)
白話文:
[治療經驗分享]
有個婦女感到小腹脹滿且壓迫感,偶爾會有白色分泌物,排尿時斷時續,不順暢。這是由於肝經濕熱下注所致,使用了龍膽瀉肝湯後病情得到改善。
另一名婦女有小腹疼痛,排尿困難,或是胸部、乳房疼痛,或是脅肋部有脹痛感,甚至出現氣逆心悸。我認為這是肝火旺盛導致血液損傷脾臟所致,使用了四物湯加上柴胡、青皮、玄胡索、木香後病情得到緩解。
又有一名婦女感到小腹悶脹,排尿不順,內有燥熱,身體疲倦且食慾不佳,使用了八珍湯加上柴胡、山梔、龍膽草治療後情況穩定。
「乾漆散」,能治療疝瘕、脅肋疼痛。
所需藥材:乾漆(炒至無煙)、木香、芫花(醋炒)、赤芍藥、桂心、當歸、川芎、琥珀(各半兩)、大黃(二兩,炒)、牛膝(一兩)、桃仁(去皮尖,一兩,另外研磨)、麝香(一錢)。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溫酒送服。
「燔蔥散」,能治療上述症狀中因寒氣不散所引起的疼痛,效果顯著。(配方詳見第二十四卷第八篇討論)
2. 附方
《寶鑑》蒺藜湯,治陰疝小腹作痛,小便不利,手足逆冷,或脅腹悶痛。
蒺藜(去刺),附子(炮),梔子(去皮,各半兩)
上為末,每三錢,水煎,食前溫服。
丹溪定痛散,治寒疝疼痛,速效。
枳殼(十五個),山梔子(炒),唐毬子,吳茱萸(炒),荔枝核(炮,各等分)
上為末,用長流水調水下一二錢,空心服。
《三因》失笑散,治小腸疝氣痛,或血疝肚腹作痛。(方見二十卷第五論)
龍膽瀉肝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)
四物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八珍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白話文:
【附錄配方】
《寶鑑》中的蒺藜湯,適用於治療陰囊疝氣導致的小腹疼痛,小便不順暢,四肢冰冷,或脅腹感到悶痛的情況。
所需材料:蒺藜(去除刺)、炮製過的附子、去了皮的梔子(各半兩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三錢,用水煎煮,飯前溫熱服用。
丹溪定痛散,針對寒疝引起的疼痛,能迅速發揮效果。
所需材料:十五個枳殼、炒過的山梔子、唐毬子、炒過的吳茱萸、炮製過的荔枝核(各等量)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,用長流的清水調和,每次服用一二錢,空腹時服用。
《三因》中的失笑散,適用於治療小腸疝氣痛,或是血疝導致的腹部疼痛。(詳細配方請參考第二十卷第五篇討論)
龍膽瀉肝湯(詳細配方請參考第二十四卷第八篇討論)
四物湯(詳細配方請參考第二十四卷第六篇討論)
八珍湯(詳細配方請參考第二十四卷第四篇討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