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七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1)

1. 卷七

2. 婦人嘔吐方論第一

婦人嘔吐,良由脾胃不調,外邪乘之,或胃中虛冷,或胃口有熱,或中脘停痰,或胃經血弱。治法,胃冷者,丁香散、理中丸。胃熱者,小柴胡湯、竹茹湯。胃虛者,藿香正氣散。停痰者,半夏茯苓湯、二陳湯。血虛者,十全大補湯加陳皮、半夏、藿香。

愚按:東垣先生云:前症內有故寒與新谷俱入於胃,新故真邪相攻,氣並相逆,復出於胃,故為噦,補手太陰,瀉足少陰。又云:胃因氣逆為噦。夫嘔吐噦者,俱屬於胃,以其氣血多少為異耳。如嘔者,陽明也,陽明多血多氣,故有聲有物,血氣俱病也。仲景云:嘔多雖有陽明症,慎不可下。

孫真人云:嘔家多服生薑,為嘔家之聖藥也。氣逆者,必散之,故以生薑為主。吐者,太陽也,太陽多血少氣,故有物無聲,為血病也。有食入則吐,以橘皮去白主之。噦者,少陽也,多氣少血,故有聲無物,乃氣病也,以薑製半夏為主。若脾胃虛弱,寒邪所客,飲食所傷也,用六君子、丁香、藿香、生薑之類。

若胃中有熱,膈上有痰,用二陳、山梔、黃連、生薑。若久病胃虛,嘔而不納穀者,用生薑、參、朮、黃耆、香附之類。亦有痰膈中焦,食不得下者,有氣逆而嘔者,有氣鬱於胃口,有食滯於心肺之分而復出者,有胃口有火與痰而嘔者。若注船大吐渴飲水者,沖童便飲之最妙,前論云:血不歸源而嘔,用十全大補湯。

誠發前人之未發,愚常用屢效。(此論與王安道先生《溯洄集》所論少異,仍宜參看之。)

白話文:

【婦女嘔吐治療討論】

婦女出現嘔吐的情況,主要是因為脾胃功能失調,外來的邪氣趁虛而入,或是胃部虛寒,或是胃中有熱,或是胃脘部位有痰積聚,或是胃部循環的血液不足。治療方法如下:若是胃部虛寒,可用丁香散、理中丸;若是胃中有熱,可用小柴胡湯、竹茹湯;若是胃虛,可用藿香正氣散;若是痰積,可用半夏茯苓湯、二陳湯;若是血液不足,可用十全大補湯加陳皮、半夏、藿香。

東垣先生指出:此症狀可能由於胃部有舊寒,同時又有新進的食物進入,導致真邪相攻,氣機逆行,從胃部反出,形成噁心感。需補充手太陰肺經的氣血,排解足少陰腎經的邪氣。又說:胃部氣機逆行會產生噁心感。嘔吐和噁心都和胃部有關,差別在於其氣血的狀態。例如,陽明經多血多氣,所以嘔吐時會有聲音且有物質,表示血氣皆受影響。張仲景說:即使有陽明經的症狀,但嘔吐頻繁時,切記不可使用下法。

孫真人提到:嘔吐的人多服用生薑,生薑被視為治療嘔吐的聖藥。當氣機逆行,必須散除,因此以生薑為主要藥材。太陽經多血少氣,所以嘔吐時只有物質而無聲音,表示血液問題。若有食物一進口就吐出的情況,可以使用去白的橘皮作為主藥。噁心感是少陽經的問題,此經多氣少血,所以噁心時只有聲音而無物質,表示氣問題,以薑製半夏為主藥。若脾胃虛弱,受到寒邪侵襲,或飲食造成傷害,可用六君子湯、丁香、藿香、生薑等藥物。

若胃中有熱,膈膜上有痰,可用二陳湯、山梔、黃連、生薑。若長期生病導致胃虛,嘔吐且無法攝取食物,可用生薑、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香附等藥物。也可能有痰阻塞中焦,食物無法順利下嚥;或氣機逆行導致嘔吐;或氣鬱在胃口;或食物滯留在心肺部分再反出;或胃口有火與痰導致嘔吐。若在船上大量嘔吐且口渴想喝水,喝些童子尿是最妙的方法,前人理論指出:血液無法回歸原位導致嘔吐,可用十全大補湯。

這理論發揚了前人的觀點,我常使用,效果顯著。(本理論與王安道先生在《溯洄集》中的討論略有不同,建議參閱比較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