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二十一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一 (4)

1. 附治驗

一產婦朝吐痰,夜發熱,晝夜無寐,或用清痰降火,肌體日瘦,飲食日少,前症愈甚。余曰:早間吐痰,脾氣虛也;夜間發熱,肝血虛也;晝夜無寐,脾血耗也。遂用六君子湯、加味逍遙散、加味歸脾湯,以次調補而痊。

開胃散,治產後胃虛嘔吐,胸滿不食。

訶子肉(兩半),人參(一兩),甘草(炒,半兩)

上每服五錢,薑、水煎。

白話文:

一位產婦,早上會吐痰,晚上發燒,白天晚上都睡不著,有人用清熱降火的藥物治療,結果身體越來越瘦,食慾越來越差,之前的症狀更加嚴重。我說:「早上的吐痰,是脾氣虛弱的表現;晚上的發燒,是肝血不足的表現;白天晚上都睡不著,是脾血消耗過度的表現。」於是,我依次使用六君子湯、加味逍遙散、加味歸脾湯,逐步調理補益,使她痊癒。

開胃散,用於治療產後胃虛嘔吐、胸悶不食的症狀。

藥方:訶子肉(兩半),人參(一兩),甘草(炒,半兩)

用法:每服五錢,用薑水煎服。

治產後胃虛嘔逆:

橘紅(一兩),半夏,甘草(炒,各半兩),藿香(二兩)

上服五錢,薑、水煎。

治產後嘔逆不食:

白朮(五錢),姜(六錢)

水煎,徐徐溫服。

石蓮散,治產後胃寒咳逆,嘔吐不食,或腹作脹。

石蓮肉(兩半),白茯苓(一兩),丁香(五錢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不拘時用薑湯或米飲調下,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產後胃虛嘔逆:

橘紅(一兩),半夏,甘草(炒,各半兩),藿香(二兩)

以上藥材,取五錢,用薑水煎服。

治療產後嘔逆不食:

白朮(五錢),姜(六錢)

水煎,慢慢溫熱服用。

石蓮散,治療產後胃寒咳嗽、嘔吐不食,或肚子脹痛。

石蓮肉(兩半),白茯苓(一兩),丁香(五錢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不拘時間用薑湯或米湯調服,每天服用三次。

2. 附方

錢氏益黃散,治脾土虛寒,水反來侮,以致嘔吐不食,或肚腹作痛,或大便不實,手足逆冷等症。

陳皮,青皮,訶子肉,甘草(炙),丁香(二錢)

上為粗末,每服四錢,水煎服。

人參養胃湯,治外感風寒,內傷飲食,寒熱頭疼,或作瘧疾。

半夏,厚朴(制),橘紅(八分),藿香葉,草果,茯苓,人參(五分),甘草(炙,三分),蒼朮(一錢)

白話文:

錢氏益黃散用於治療脾胃虛寒,寒氣上逆導致嘔吐、不思飲食、腹痛、大便不成形以及手腳冰冷等症狀。配方為陳皮、青皮、訶子肉、甘草(炙)、丁香(二錢),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煎服。

人參養胃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、飲食不當導致的寒熱頭痛、瘧疾等症狀。配方為半夏、厚朴(制)、橘紅(八分)、藿香葉、草果、茯苓、人參(五分)、甘草(炙,三分)、蒼朮(一錢)。

上姜七片,烏梅一個,水煎服。

四君子湯

補中益氣湯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
八味丸(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

附子理中湯(方見二十卷第八論)

加味逍遙散

加味歸脾湯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
白話文:

將生薑切成七片,配以烏梅一個,用水煎服。

(以上藥方可參考《四君子湯》、《補中益氣湯》、《八味丸》、《附子理中湯》、《加味逍遙散》、《加味歸脾湯》等方劑,具體方劑可查閱《傷寒論》二十四卷第六論、第十一論、二十卷第八論、二十四卷第四論。)

3. 產後霍亂方論第十

產後霍亂,因臟腑虛損,飲食不消,觸冒風冷所致。若熱而飲水者,四苓散。寒而不飲水者,理中丸;虛冷者,加附子,來復丹尤妙。

愚按:此症當與後卷第十一論互相主治。

白話文:

產後霍亂,是因為臟腑虛損,導致飲食難以消化,又接觸到風寒而引起的。如果患者發熱且想喝水,可以用四苓散來治療。如果患者畏寒且不愛喝水,可以用理中丸來治療;如果患者虛寒體質,可以加附子,來復丹則效果更佳。

我認為,這個症狀應該與後卷第十一篇所論述的疾病相互治療。

4. 附治驗

一產婦停食霍亂,用藿香正氣散之類已愈。後胸腹膨脹,飲食稍過即嘔吐,或作泄瀉。余謂此脾胃俱虛,用六君子湯加木香治之漸愈。後因飲食失調,兼恚怒,患霍亂,胸腹大痛,手足逆冷,用附子散,又用八味丸,以補土母而康。設泥痛無補法而用辛散,或用平補之劑,必致不起。

一產婦吐瀉咽酸,面目浮腫,此脾氣虛寒,先用六君加炮姜為主,佐以越鞠丸而咽酸愈,又用補中益氣加茯苓、半夏,而脾胃康。

白話文:

一位產婦因飲食不慎而患霍亂,服用藿香正氣散等藥後痊癒。但之後她出現胸腹脹滿、稍食即吐,或腹瀉的症狀。醫生判斷她脾胃虛弱,於是處方六君子湯加入木香治療,病情逐漸好轉。後來,由於飲食不當又加上生氣,她再次患上霍亂,胸腹劇痛,手腳冰冷,醫生便用附子散和八味丸來補益脾胃,最終恢復健康。如果當時不採取補益的方法,而使用辛散或平補的藥物,很可能導致病情加重,無法痊癒。

另一位產婦出現嘔吐、腹瀉和咽喉發酸,臉部浮腫,醫生診斷為脾氣虛寒,先用六君子湯加炮薑治療,並輔以越鞠丸來緩解咽喉發酸。之後,又用補中益氣湯加入茯苓和半夏來健脾胃,最終恢復健康。

白朮散,治脾胃傷,吐瀉腹痛,煩渴,手足逆冷,或大便不實。

白朮,橘紅,麥門冬(去心),人參,乾薑(炮,各一兩),甘草(半兩)

上每服四錢,薑、水煎。

附子散,治脾胃虛寒,吐瀉腹痛,手足逆冷,或自汗口噤。

附子(炮),白朮(炒),當歸,吳茱萸,丁香,橘紅,甘草(炒,各半兩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粥飲調,若脾胃虛,用參苓白朮散。

白話文:

白朮散用於治療脾胃受損,出現嘔吐、腹瀉、腹痛、口渴、手腳冰冷,或大便不成形等症狀。配方包括白朮、橘紅、麥門冬(去心)、人參、乾薑(炮製,各一兩)、甘草(半兩)。每次取四錢,用薑水煎服。

附子散用於治療脾胃虛寒,出現嘔吐、腹瀉、腹痛、手腳冰冷,或自汗、口噤等症狀。配方包括附子(炮製)、白朮(炒)、當歸、吳茱萸、丁香、橘紅、甘草(炒,各半兩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粥湯調服。如果脾胃虛弱,則建議服用參苓白朮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