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八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1)

1. 婦人滯下方論第十一

經云:春傷於風,夏生飧泄。蓋風喜傷肝。然春時肝木反克脾土,以致滯下赤白,裡急後重,先服神朮散,次用五苓散之類。煩渴腹痛,小便赤澀,脈洪數為熱,用白頭翁湯之類。脈虛弱為伏暑,用香薷散之類。如風邪下血,用胃風湯。腹痛嘔逆,手足俱冷,六脈微細,為臟腑虛寒,急服四順附子湯,灸氣海、丹田二穴。

久痢腸滑,用理中湯加肉果、訶子,或十全大補湯加木香、肉果之屬。若一方一郡所患相類者,乃屬疫症。

愚按:東垣云:太陰經受濕,水瀉變膿血。脾傳於腎者,謂之賊邪,難愈。先痢而後瀉者,謂之微邪,易痊。若厥陰經下痢,脈沉微,手足厥逆,用麻黃小續命湯汗之。若身冷自汗,小便自利,脈微嘔吐,用漿水散溫之。若脈疾身動,下迫聲響,用白朮芍藥湯。脈沉身靜,飲食不入,用姜附湯。

身體沉重,四肢不舉,用朮附湯。竊謂前症,若飲食停滯,用六君子湯,以補脾胃,消飲食。若胃氣下流,用補中益氣湯,以補脾腎,升元氣。若風傷腸胃,宜用神朮散,以補脾胃,解外邪。若痰積中焦,宜用六神丸,以補脾胃,化痰滯。大凡脾胃虛,宜補中氣,調飲食。

白話文:

[婦女慢性腹瀉討論第十一]

古書有言:春天如果被風邪侵襲,到了夏天就可能出現消化不良的腹瀉。因為風邪最易傷害肝臟。然而,在春天,肝氣過旺反而會剋制脾臟,導致腹瀉,大便呈現紅白相間,腹部緊繃,排便困難,應先服用神朮散,再使用五苓散等藥物。如果併有口渴、腹痛、小便顏色深且排尿困難,脈搏跳動快且有力,是屬於熱性病,可使用白頭翁湯等藥物。若是脈搏虛弱,可能是夏季潛藏的暑熱發作,可用香薷散等藥物。如因風邪導致下血,則需使用胃風湯。如果腹痛、噁心嘔吐,手腳冰冷,脈搏細弱,這是臟腑虛寒的徵兆,應立即服用四順附子湯,並對氣海、丹田兩個穴位進行灸療。

長期腹瀉、腸胃功能失調,可用理中湯加肉果和訶子,或是十全大補湯加木香、肉果等藥物。若同一地區多人同時出現相似症狀,可能為流行性疾病。

依東垣先生所述:脾臟受到濕氣影響,水瀉轉變為膿血。如果脾臟的病邪傳到腎臟,稱為「賊邪」,較難治療。先有腹瀉再有下痢的,則是較輕的病邪,較容易康復。若在厥陰經絡出現腹瀉,脈搏沉弱,手腳冰冷,可用麻黃小續命湯發汗治療。如果身體寒冷自汗,小便頻繁,脈搏微弱並伴隨嘔吐,可用漿水散溫補。如果脈搏快,身體活動時有下墜感和響聲,可用白朮芍藥湯。脈搏沉弱,身體靜止,飲食不佳,可用薑附湯。

身體沉重,四肢乏力,可用朮附湯。我認為,對於前面提到的症狀,如果是飲食停滯,可用六君子湯來補脾胃,促進消化。如果是胃氣下降,可用補中益氣湯來補脾腎,提升元氣。如果是風邪侵襲腸胃,宜用神朮散來補脾胃,排除外邪。如果是中焦部位有痰積,可用六神丸來補脾胃,化解痰滯。一般來說,脾胃虛弱,應補中氣,調整飲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