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三 (1)
卷三 (1)
1. 婦人失血心神不安方第十三
(原無論)
竊謂前症若脾肝鬱熱,用加味逍遙散;脾肝鬱結,用加味歸脾湯;脾胃虛弱,氣血不足,用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;脾肺虛弱,氣血不足,用補中益氣湯、六君子湯;痰氣鬱滯,用六君、桔梗、貝母。如不應,審系氣虛,但補脾胃。如不應,用獨參湯。如惡寒發熱,屬氣血俱虛;內熱晡熱,屬血虛;作渴面赤,是血脫煩躁,皆宜甘苦之劑,以補陽氣而生陰血。經云:血脫補氣。
若用寒涼之降火則誤矣,仍審所屬之因而治之。
寧志膏,治失血心神不安,言語失常,不得安睡等症。
辰砂(另研),酸棗仁(炒),人參,白茯苓,琥珀(另研,各五分),滴乳香(一錢,研)
上為末,每服一錢,煎棗湯,空心調下。
白話文:
對於婦女失血後心神不寧的情況,有以下處方:
如果是由於脾臟和肝臟鬱熱導致的,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。如果脾臟和肝臟有鬱結,則應使用加味歸脾湯。如果是脾胃虛弱,氣血不足,可選擇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。若是脾肺虛弱,氣血不足,則可用補中益氣湯或六君子湯。如果痰氣鬱滯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上桔梗和貝母。
如果上述治療無效,進一步判斷是否是氣虛,這時只需專注於補脾胃。若還是沒有改善,可以試試獨參湯。如果出現惡寒和發燒的症狀,可能是氣血雙虛;如果感到內熱,可能只是血虛;如果口渴且臉色潮紅,可能是血脫煩躁,這些情況都適合使用甘苦口味的藥物,來補充陽氣並生成陰血。古書記載:血脫需補氣。
若盲目使用寒涼性降火藥物可能會造成誤診,仍需根據具體原因進行治療。
有一種名為「寧志膏」的藥膏,能治療失血後心神不寧,言語失常,無法安睡等症狀。
所需材料包括辰砂(另研),炒酸棗仁,人參,白茯苓,琥珀(另研,各五分),滴乳香(一錢,研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棗湯煎煮,空腹時服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