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七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10)

1. 婦人癥痞方論第十一

婦人癥痞,由飲食失節,脾胃虧損,邪正相搏,積於腹中,牢固不動,故名曰癥。得冷則作痛,冷入子臟則不孕,入胞絡則月水不通。

愚按:前症若脾胃虛弱,用六君子加芎、歸。若肝脾虛弱,用補中益氣及歸脾湯。若肝火鬱滯,佐以蘆薈、地黃二丸,外貼阿魏膏。患者須慎七情六淫,飲食起居。治者不時審察病機而藥之,庶幾有效。

白話文:

婦女患上癥痞,通常是因為飲食不節,脾胃虛弱,導致邪氣與正氣互相搏鬥,積聚在腹中,堅固不動,因此稱為癥。遇到寒冷就會疼痛,寒氣侵入子宮則會導致不孕,侵入胞絡則會造成月經不順。

我認為,如果患者脾胃虛弱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川芎、當歸。若肝脾虛弱,則可用補中益氣湯和歸脾湯。如果肝火鬱滯,可以加上蘆薈、地黃丸,並外敷阿魏膏。患者需要注意七情六欲,以及飲食起居。醫生應當仔細觀察病症機理,再針對性用藥,才能有效治療。

2. 附方

山甲散,治癥痞瘀血,心腹作痛。

穿山甲(灰炒燥),鱉甲(醋炙),赤芍藥,大黃(炒),乾漆(炒令煙盡),桂心(各一兩),川芎,芫花(醋炙),當歸尾(各半兩),麝香(一錢)

上為末,每服一錢,酒調下。

六君子湯

白話文:

山甲散是用來治療癥痞瘀血,心腹作痛的方劑。方劑包含穿山甲(灰炒燥)、鱉甲(醋炙)、赤芍藥、大黃(炒)、乾漆(炒令煙盡)、桂心、川芎、芫花(醋炙)、當歸尾、麝香,各取適量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酒送服。六君子湯則為另一個方劑,與山甲散不同。

補中益氣湯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
歸脾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
六味地黃丸(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二論)

蘆薈丸

阿魏膏(二方見本卷第七論)

白話文:

補中益氣湯、歸脾湯、六味地黃丸、蘆薈丸和阿魏膏,這些方劑分別記載在《本草綱目》的二十四卷第六論、第四論、第十二論、以及第七論中。

3. 婦人食癥方論第十二

婦人食癥,由臟腑虛弱,經行不忌生冷飲食,或勞傷元氣所致。陳無擇云:經不行者,宜先導之,然後固元氣為主。

愚按:前症若形氣虛弱,須先調補脾胃為主,而佐以消導。若形氣充實,當先疏導為主,而佐以補脾胃。若氣壅血滯而不行者,宜用烏藥散,散而行之。若脾氣虛而血不行者,宜用四君、芎、歸,補而行之。若脾氣鬱而血不行者,宜用歸脾湯,解而行之。若肝脾血燥而不行者,宜用加味逍遙散,清而行之。

大抵食積痞塊之症為有形。蓋邪氣勝則實,真氣奪則虛,當養正辟邪,而積自除矣。雖然,堅者削之,客者除之,胃氣未虛,或可少用。若病久虛乏者,不宜輕用。

烏藥散(方見後)

白話文:

婦女食癥的病因與治療

婦女食積的症狀,通常是因為臟腑虛弱、經期不忌生冷飲食,或勞損元氣所致。

陳無擇說:「如果經期不順,應該先導引它,然後再以固本培元為重。」

我認為:

  • 若是食積患者形氣虛弱,應該先調補脾胃,再輔以消導積滯。
  • 若是食積患者形氣充實,應該先疏導積滯,再輔以補益脾胃。
  • 若氣血瘀滯不通,可用烏藥散,散結行氣。
  • 若脾氣虛弱,導致血行不暢,可用四君子湯、芎歸湯,補氣活血。
  • 若脾氣鬱結,導致血行不暢,可用歸脾湯,理氣解郁,促進血行。
  • 若肝脾血燥,導致血行不暢,可用加味逍遙散,清熱養血,疏通血脈。

總之,食積痞塊的症狀屬於有形之物。邪氣盛則積聚,真氣虧損則虛弱。應該以養正辟邪為主,積聚自然會消散。

不過,食積頑固者可以削之,客邪入侵者可以除之。但如果胃氣尚未虛弱,可以少量使用消導藥物。若是病久體虛者,就不要輕易使用消導藥物。

4. 婦人積年血癥方論第十三

婦人積年血癥,由寒溫失節,脾胃虛弱,月經不通,相結盤牢,久則腹脅苦痛,宜用三稜煎主之。

愚按:前症多兼七情虧損,五臟氣血乖違而致。蓋氣主煦之,血主濡之,脾統血,肝藏血,故鬱結傷脾,恚怒傷肝者,多患之。腹脅作痛,正屬肝脾二經症也。竊謂羅謙甫先生云:養正積自除。東垣先生云:人以胃氣為本。治法宜固元氣為主,而佐以攻伐之劑,當以歲月求之。若欲速效,投以峻劑,反致有誤。上七症方藥,當互相參用。

白話文:

女性長期患有血症,原因是寒溫失調,脾胃虛弱,導致月經不通,血塊積聚,時間久了就會出現腹脅疼痛。可以用三稜煎湯來治療。

我認為,這種情況往往伴隨著七情虧損,五臟氣血失調。因為氣負責溫煦,血負責滋潤,脾主統血,肝藏血,所以鬱結傷脾,怒氣傷肝的人更容易患上這種病。腹脅疼痛正是肝脾二經的症狀。

我私下認為,羅謙甫先生說得對:養護正氣,積病自然消除。東垣先生也說:人以胃氣為本。治療方法應該以固本培元為主,輔以攻伐之劑,需慢慢調理,不可急於求成。如果想快速見效,使用峻猛的藥物反而會造成誤傷。以上七種症狀的藥方,應該互相參照使用。

5. 附方

三稜煎,治血燥血瘕,食積痰滯。

莪朮(醋浸,炒),三稜(各三兩),青皮(去白),半夏,麥芽(炒,各一兩)

上用好醋一鍾,煮乾焙為末,醋糊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四十丸,淡醋湯下。痰積薑湯下。

白話文:

用三稜煎湯,可以治療血虛、血瘀和血塊,以及食物積滯、痰濕。

將莪朮浸泡在醋中,然後炒乾,三稜、青皮(去白)、半夏、麥芽(炒乾)各取三兩、一兩。

將上述藥材用好醋一碗煮乾,焙成粉末,用醋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四十粒,用淡醋湯送服;如果痰積,則用薑湯送服。

6. 婦人血氣心痛方論第十四

婦人血氣心痛,由臟腑虛弱,風冷所乘。蓋心為諸臟之主,若心受傷,名真心痛,朝發夕死,夕發旦死。若心絡傷,故痛發乍輕乍甚,而成斯症也。

愚按:前症若寒邪所傷,溫散之;飲食停滯,消導之;肝火妄動,辛平之;脾氣鬱結,和解之。仍與後六症方藥同用。

白話文:

婦女心痛,是因為臟腑虛弱,受到風寒侵襲所致。心臟是所有臟器的主宰,如果心臟受傷,叫做真心痛,嚴重時可能早晨發病晚上死亡,或晚上發病早上死亡。如果心臟經絡受傷,就會造成痛感時輕時重,形成這種病症。

我認為,如果病症是由寒邪侵襲引起的,就應該用溫熱藥物來散寒;如果是飲食積滯,就應該用消導藥物來化解;如果是肝火妄動,就應該用辛平藥物來清熱;如果是脾氣鬱結,就應該用和解藥物來調和。這些治療方法可以參考後六症的方藥。

7. 附治驗

一婦人久患心痛,飲食少思,諸藥到口即吐。予以為脾土虛弱,用白朮一味,同黃土炒,去土,每服一兩,以米泔煎濃,徐服少許。數日後自能大飲,用三斤余而安。

上舍孫履學長子室,素怯弱,產後患疥瘡,年餘不愈。因執喪旬月,每欲眩僕。一日感氣,忽患心脾高腫作疼,手不可按,而嘔吐不止,六脈微細。或見其形實,誤認諸痛不可補氣,乃用青皮、木香、五味、吳茱萸等藥而愈。繼復患瘧且墮胎,又投理氣行血之藥,病雖去,元氣轉脫,再投參耆補劑,不應矣,六脈如絲欲絕。迎予至,診之曰:形雖實而脈虛極,反用理氣之劑,損其真氣故也。

白話文:

從前,一位婦女長期飽受心痛之苦,吃不下也睡不好,各種藥物一入口就吐出來。我判斷她是脾土虛弱,便單獨使用白朮,與黃土一起炒,去除黃土,每次服用一兩,用米泔水煎煮濃稠,慢慢服用少量。過了幾天,她就能大量喝水,喝了三斤多才停下來,病也好了。

上舍孫履學先生的長子媳婦,原本體質虛弱,生產完後患了疥瘡,一年多都治不好。又因為守喪一個月,經常頭昏眼花。有一天,她受了寒氣,突然心脾腫脹疼痛,手碰不得,還不停地嘔吐,脈搏微弱。有人看到她身體表面很飽滿,誤以為是各種疼痛,不能補氣,就用青皮、木香、五味子、吳茱萸等藥物治療,結果病好了。之後她又患上了瘧疾,還流產了,又用理氣行血的藥物治療,雖然病症消失了,但元氣卻被消耗殆盡,後來再用人參、黃耆補氣的藥方,也無效了,脈搏細如絲線,快要斷了。她請我來診治,我診斷之後說:雖然她表面看起來很飽滿,但脈搏非常虛弱,反而使用理氣的藥物,反而損耗了她的真氣。

連投參、耆、歸、朮、附子、薑、桂二劑,間用八味丸,五日寢食漸安,六脈全復。此症若心脾疼痛時,即服此等藥,痛亦不作矣。

白話文:

已經連續服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蒼朮、附子、乾薑和肉桂兩次,之間也使用了八味丸,五天後睡眠和飲食逐漸恢復正常,六大經脈全部都已恢復。如果這個病症有出現心臟和脾胃疼痛的情況,就立即服用這些草藥,疼痛就不會再發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