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七 (8)
卷七 (8)
1. 附方
蘆薈丸,治痃癖肌肉消瘦,發熱潮熱,飲食少思,口乾作渴,或肝疳食積,口鼻生瘡,牙齦蝕爛等症。
蘆薈,胡黃連,黃連(炒焦),木香,白蕪荑(炒),青皮(各五錢),當歸,茯苓,陳皮(各一兩五錢),甘草(炒,七錢)
白話文:
蘆薈丸可以治療脾胃虛弱導致的消瘦、發熱、食慾不振、口乾舌燥等症狀,也能改善肝臟積熱引起的口鼻生瘡、牙齦潰爛等問題。
上為末,米糊丸桐子大。每服七八十丸,米湯下。
阿魏膏,治一切痞塊,更服胡連丸。
羌活,獨活,玄參,官桂,赤芍藥,穿山甲,生地黃(五錢),兩頭尖,大黃,白芷,天麻(各五錢),槐、柳、桃枝(各三錢),紅花(四錢),木鱉(十枚,去殼),亂髮(如雞子一團)
白話文:
上為末,米糊丸桐子大。每服七八十丸,米湯下。
意思是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米糊做成丸子,大小像桐子般。每次服用七八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
阿魏膏,治一切痞塊,更服胡連丸。
阿魏膏可以治療各種痞塊,服用完阿魏膏後,還可以再服用胡連丸。
羌活,獨活,玄參,官桂,赤芍藥,穿山甲,生地黃(五錢),兩頭尖,大黃,白芷,天麻(各五錢),槐、柳、桃枝(各三錢),紅花(四錢),木鱉(十枚,去殼),亂髮(如雞子一團)
這段列舉了藥材的種類和用量:
- 羌活、獨活、玄參、官桂、赤芍:各取適量。
- 穿山甲、生地黃:各取五錢,生地黃需選用兩頭尖的。
- 大黃、白芷、天麻:各取五錢。
- 槐枝、柳枝、桃枝:各取三錢。
- 紅花:取四錢。
- 木鱉:取十枚,去殼。
- 亂髮:取量如雞蛋一團。
這是一篇藥方,記載了藥材的種類、用量和服用方法。請注意,這只是一些傳統醫學的資訊,並非醫療建議。如果您有任何健康問題,請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。
上用香油二斤四兩,煎黑去渣,入發煎,發化,仍去渣,徐下黃丹,煎軟硬得中,入芒硝、阿魏、蘇合油、乳香、沒藥各五錢,麝香三錢,調勻,即成膏矣。攤貼患處。內服丸藥。黃丹須用真正者效。凡貼膏藥,先用朴硝,隨患處鋪半指厚,以紙蓋,用熱熨斗熨良久。如硝耗,再加,熨之二時許,方貼膏藥。若是肝積,加蘆薈末同熨。
白話文:
取香油兩斤四兩,煎煮至黑色並去除雜質,放入頭髮一起煎煮,直到頭髮溶化,再去除雜質。慢慢加入黃丹,煎煮至軟硬適中,接著加入芒硝、阿魏、蘇合油、乳香、沒藥各五錢,麝香三錢,充分混合,即可製成膏藥。將膏藥塗敷於患處,並配合內服丸藥。黃丹必須使用真品,效果才好。凡是貼膏藥前,先用朴硝在患處鋪上半指厚,蓋上紙,用熱熨斗熨燙很久。如果朴硝耗盡,就再添加,熨燙約兩個時辰,然後再貼膏藥。如果是肝積,則在熨燙時加入蘆薈末一起使用。
六君子湯
補中益氣湯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八珍湯
加味歸脾湯
歸脾湯
逍遙散(四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六味丸(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
調中益氣湯(方見四卷第五論)
白話文:
六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、八珍湯、加味歸脾湯、歸脾湯、逍遙散、六味丸、調中益氣湯,這些都是古代中醫常用的藥方,其中六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、八珍湯、逍遙散分別見於《傷寒論》二十四卷的第六論和第四論,六味丸見於《傷寒論》二十四卷的第十一論,調中益氣湯則見於《傷寒論》四卷的第五論。
2. 婦人疝瘕方論第八
婦人疝瘕之病,由飲食不調,血氣勞傷,或胎產經行,風冷相搏所致。蓋疝者,痛也;瘕者,假也。脈弦急者生,虛弱者死。尺脈澀浮牢,為血實氣虛。腹痛逆氣上行,此為胞中有惡血,久則結成瘕也。
愚按:子和先生云:遺溺閉癃,陰痿脬痹,精滑白淫,皆男子之疝也。若血涸月事不行,行後小腹有塊,或時動移,前陰突出,後陰痔核,皆女子之疝也。但女子不謂之疝,而謂之瘕。
白話文:
婦女的疝瘕疾病,是因為飲食失調、血氣受損,或者懷孕、經期、風寒侵襲等因素導致。疝字在這裡表示疼痛,瘕字表示假象或積聚。脈象弦緊的人有可能康復,脈象虛弱的人可能死亡。尺脈若出現渾濁浮起堅硬的現象,則代表血氣過盛而氣血虛弱。腹部疼痛伴有逆氣上行,這表示子宮內有惡性血液積聚,長期下去會形成積塊,即我們所說的瘕。
我按照子和先生的話來說:尿頻、尿急、陰莖萎縮、膀胱病、精液滑出、白帶異常,這些都是男性疝病的表現。如果女性出現經血乾涸、經期後腹部有塊狀物、時常感到腹部活動、陰部突出、後陰部出現痔核等症狀,也屬於疝病的範疇。然而,對於女性來說,我們不稱其為疝,而是稱之為瘕。
3. 附治驗
一婦人小腹痞脹,小便時下,白帶,小水淋瀝。此肝經濕熱下注,用龍膽瀉肝湯而愈。
一婦人小腹脹痛,小水不利,或胸乳作痛,或脅肋作脹,或氣逆心動。余以為肝火而血傷脾,用四物、柴胡、青皮、玄胡索、木香而愈。
一婦人小腹痞悶,小便不利,內熱,體倦懶食,用八珍湯加柴胡、山梔、龍膽草治之而安。
乾漆散,治疝瘕脅肋疼痛。
白話文:
一位婦女小腹感到悶脹,小便時會流出白色分泌物,尿液像水滴般零星地滴下。這是肝經濕熱向下流注造成的,服用龍膽瀉肝湯後就治癒了。
一位婦女小腹脹痛,小便不順暢,可能還伴隨胸部和乳房疼痛,或脅肋脹痛,或氣逆心悸。我認為這是肝火灼傷脾血所致,用四物湯、柴胡、青皮、玄胡索、木香治療後就治癒了。
一位婦女小腹感到悶塞,小便不順暢,體內有熱,身體疲倦,食慾不振,服用八珍湯加柴胡、山梔、龍膽草治療後就恢復安穩了。
乾漆散可以治療疝氣、瘕積、脅肋疼痛。
乾漆(炒令煙盡),木香,芫花(醋炒),赤芍藥,桂心,當歸,川芎,琥珀(各半兩),大黃(二兩,炒),牛膝(一兩),桃仁(去皮尖,一兩,另研),麝香(一錢)
上為末,每服一錢,溫灑調下。
燔蔥散,治前症屬寒氣不散疼痛,甚效。(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)
白話文:
將乾漆炒至煙氣消散,與木香、醋炒芫花、赤芍、桂心、當歸、川芎、琥珀(各半兩)、炒大黃(二兩)、牛膝(一兩)、去皮尖的桃仁(一兩,另研)、麝香(一錢)混合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溫酒調服。此方名為燔蔥散,專治寒氣不散導致的疼痛,療效顯著。
4. 附方
《寶鑑》蒺藜湯,治陰疝小腹作痛,小便不利,手足逆冷,或脅腹悶痛。
蒺藜(去刺),附子(炮),梔子(去皮,各半兩)
上為末,每三錢,水煎,食前溫服。
丹溪定痛散,治寒疝疼痛,速效。
枳殼(十五個),山梔子(炒),唐毬子,吳茱萸(炒),荔枝核(炮,各等分)
上為末,用長流水調水下一二錢,空心服。
白話文:
《寶鑑》中的「蒺藜湯」專治陰疝,症狀包括小腹疼痛、小便不暢、手腳冰冷,或脅腹悶痛。藥方由蒺藜(去刺)、附子(炮製)、梔子(去皮,各半兩)組成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水煎後溫熱食用,飯前服用。
而丹溪的「定痛散」則專治寒疝疼痛,效果快速。藥方由枳殼(十五個)、山梔子(炒)、唐毬子、吳茱萸(炒)、荔枝核(炮製,各等分)組成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至二錢,用長流水調和後空腹服用。
《三因》失笑散,治小腸疝氣痛,或血疝肚腹作痛。(方見二十卷第五論)
龍膽瀉肝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)
四物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八珍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白話文:
《三因》中的失笑散可治小腸疝氣痛或血疝引發的肚腹疼痛,方劑見於二十卷第五論。龍膽瀉肝湯則見於二十四卷第八論。四物湯見於二十四卷第六論,而八珍湯則見於二十四卷第四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