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七 (7)
卷七 (7)
1. 附方
《濟生》雞蘇散,治勞傷肺經,唾中有血,咽喉不利。
雞蘇葉,黃耆(炒),生地黃,阿膠(炒),貝母,白茅根(各一錢),桔梗(炒),麥門冬(去心),蒲黃(炒),甘草(炒,各五分)
上姜水煎服。
生地黃散,治鬱熱衄血,咯血吐血,陰虛而不能愈者。
白話文:
《濟生》中記載的「雞蘇散」,用於治療勞傷肺經、唾中有血、咽喉不適的症狀。藥方包括:雞蘇葉、黃耆(炒)、生地黃、阿膠(炒)、貝母、白茅根(各一錢)、桔梗(炒)、麥門冬(去心)、蒲黃(炒)、甘草(炒,各五分),用薑水煎服。另外,《濟生》中還記載了「生地黃散」,用於治療鬱熱導致的鼻出血、咯血、吐血,以及陰虛導致這些症狀無法癒合的情況。
枸杞子,柴胡,黃連(炒),地骨皮,天門冬,甘草(炒),白芍藥(炒),炒黃芩,黃耆(炒),生地黃,熟地(自制,各五分)
上水煎。下血加地榆。
《三因》茯苓補心湯,治面色黃瘁,五心煩熱,咳嗽吐血。
半夏,前胡,紫蘇,茯苓,人參,枳殼(麩炒),桔梗(炒),甘草(炒),乾葛(各五分),當歸(一錢),川芎,陳皮,白芍藥(各一錢),熟地黃(自制,一錢五分)
白話文:
將枸杞子、柴胡、黃連(炒)、地骨皮、天門冬、甘草(炒)、白芍藥(炒)、炒黃芩、黃耆(炒)、生地黃、熟地(自制,各五分)用清水煎煮。若患者出現下血症狀,則加入地榆。
此方為《三因》中茯苓補心湯,用於治療面色發黃、心煩熱、咳嗽吐血的症狀。
另外,將半夏、前胡、紫蘇、茯苓、人參、枳殼(麩炒)、桔梗(炒)、甘草(炒)、乾葛(各五分)、當歸(一錢)、川芎、陳皮、白芍藥(各一錢)、熟地黃(自制,一錢五分)混合使用。
上薑棗水煎服。
麥門冬飲子,治氣虛吐血,或氣虛不能攝血者。
五味子(杵,十粒),麥門冬(去心),黃耆(炒,各一錢),當歸身,人參,生地黃(各錢半)
上水煎服。
十全大補湯,治胃氣虛弱,吐血衄血,便血不止,以致外症惡寒發熱,自汗盜汗,食少體倦;或寒熱作渴,頭疼眩暈,面似中風;或氣血俱虛,胸腹脅痛;或骨節作痛,經候不調;或寒熱往來,發熱晡熱;或五心發熱,咽乾舌燥;或痰嗽喘促,胸膈虛痞;或嘔吐泄瀉,手足冷熱等症。
白話文:
將生薑和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麥門冬飲子,用於治療氣虛導致的吐血,或氣虛無法收攝血液的情況。
五味子(搗碎,十粒)、麥門冬(去除心)、黃耆(炒,各一錢)、當歸身、人參、生地黃(各半錢)
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十全大補湯,用於治療胃氣虛弱導致的吐血、鼻出血、便血不止,進而出現惡寒發熱、自汗盜汗、食慾不振、身體疲倦等症狀;或寒熱交替、口渴、頭疼眩暈、面部似中風;或氣血兩虛、胸腹脅肋疼痛;或骨節疼痛、月經失調;或寒熱往來,發熱時尤以午後加重;或五心煩熱、咽喉乾燥、舌頭乾燥;或痰嗽喘促、胸膈氣悶;或嘔吐腹瀉、手足冷熱等症狀。
歸脾湯
加味逍遙散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加味小柴胡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)
六味丸
八味丸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
獨參湯(方見三卷第十一論)
補中益氣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黃連香薷飲
枇杷葉散(二方見本卷前)
白話文:
本文提到以下中藥方劑:歸脾湯、加味逍遙散、加味小柴胡湯、六味丸、八味丸、獨參湯、補中益氣湯、黃連香薷飲、枇杷葉散。其中,加味逍遙散、加味小柴胡湯、八味丸、枇杷葉散分別記載於《傷寒論》二十四卷第四論、第二論、第十一論,以及本卷前。獨參湯則記載於《傷寒論》三卷第十一論,而補中益氣湯則記載於《傷寒論》二十四卷第六論。
2. 婦人痃癖諸氣方論第七
婦人痃癖,因元氣虛弱而邪氣積聚。蓋痃者,在腹內近臍左右,有筋脈急痛,如臂如指如弦之狀;癖者僻,在兩脅之間,有時而痛。皆陰陽不和,經絡痞膈,飲食停滯,冷氣固結而成也。
愚按:前症因飲食起居,七情失宜,虧損臟腑,氣血並違,陰絡受傷,循行失度所致。羅謙甫先生曰:養正邪自除。必先調養,使榮衛充實。若不消散,方可議下。但除之不以漸,則必有顛覆之害。若不守禁忌,縱嗜欲,其有不喪身者鮮矣。
白話文:
婦女患有痃癖,都是因為元氣虛弱導致邪氣積聚。痃症狀位於腹部靠近肚臍左右,有筋脈急痛,像是手臂、手指、弦線般疼痛;癖症狀則位於兩肋之間,時常疼痛。這些都是因為陰陽失調,經絡阻塞,飲食停滯,寒氣積聚而引起的。
我認為,婦女患上痃癖,是因為飲食起居、情緒失調,導致臟腑損傷,氣血失調,陰絡受損,運行失常。羅謙甫先生說過:養護正氣,邪氣自然消散。一定要先調養身體,使營衛氣血充實。如果邪氣無法消散,再考慮服用藥物。但如果消除邪氣的方式不循序漸進,就可能導致身體受到損害。如果不遵守禁忌,縱情享樂,很難避免喪失生命的危險。
3. 附治驗
一婦人內熱作渴,飲食少思,腹內初如雞卵,漸大四寸許,經水三月一至,肢體消瘦,齒頰似瘡,脈洪數而虛,左關尤甚。此肝脾鬱結之症,外貼阿魏膏,午前用補中益氣湯,午後用加味歸脾湯。兩月許,肝火少退,脾土少健,午前以補中益氣下六味丸,午後以逍遙散下歸脾丸。
又月餘,日用蘆薈丸二服,空心以逍遙散下,日晡以歸脾湯下。喜其謹疾調理,年餘而愈。
白話文:
一位婦人內火旺盛,口渴難耐,食慾不振,思慮減退。腹部初期像雞蛋大小,逐漸脹大到約四寸。月經三個月才來一次,身體消瘦,牙齦和臉頰像是潰瘍,脈象洪數而虛弱,左關脈尤為明顯。這是肝脾鬱結的症狀,外敷阿魏膏,上午服用補中益氣湯,下午服用加味歸脾湯。
兩個月後,肝火略微退去,脾氣稍有恢復,上午改用補中益氣湯加六味丸,下午改用逍遙散加歸脾丸。
又過了一個多月,每日服用蘆薈丸兩次,空腹時用逍遙散送服,下午用歸脾湯送服。這位婦人謹慎地按照醫囑調理身體,一年後終於痊癒。
一婦人腹內一塊不時上攻,或作痛有聲,或吞酸痞悶,月經不調,小便不利,二年餘矣,面色青黃。余以為肝脾氣滯,以六君加芎、歸、柴胡、炒連、木香、吳茱各少許,二劑,卻與歸脾湯下蘆薈丸。三月餘,肝脾和而諸症退。又與調中益氣加茯苓、丹皮,中氣健而經自調。
一婦人性多郁善怒,勤於女工,小腹內結一塊,或作痛,或痞悶,月經不調,常服伐肝之劑,內熱寒熱,胸膈不利,飲食不甘,形體日瘦,牙齦蝕爛。此脾土不能生肺金,肺金不能生腎水,腎水不能生肝木。當滋化源,用補中益氣、六味地黃,至仲春而愈。
白話文:
一位婦女腹部有一塊東西,經常往上頂,有時疼痛伴隨聲音,有時感到吞酸、胸悶,月經不調,小便不順暢,已經持續兩年多了,面色青黃。我診斷為肝脾氣滯,用六君子湯加川芎、當歸、柴胡、炒連翹、木香、吳茱萸各少許,服用兩劑,接著配合歸脾湯服用蘆薈丸。三個月後,肝脾調和,諸症消除。之後再用調中益氣湯加茯苓、丹皮,補益中氣,月經自然恢復正常。
另一位婦女性格容易鬱悶、愛生氣,經常做女工,小腹內有一塊硬塊,有時疼痛,有時胸悶,月經不調,長期服用瀉肝的藥物,導致內熱交替寒熱,胸膈不舒暢,飲食無味,身形日漸消瘦,牙齦潰爛。這是因為脾土無法生肺金,肺金無法生腎水,腎水無法生肝木。需要滋養化源,用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丸治療,到了仲春季節就痊癒了。
松江太守何恭人,性善怒,腹結一塊,年餘,上齶蝕透,血氣虛極。時季冬,肝脈洪數,按之弦緊。或用伐肝木清胃火之藥。余曰:真氣虛而邪氣實也,恐伐肝木,至春不能發生耳。用八珍湯以生氣血,用地黃丸以滋腎水,肝脈頓退。因大怒,耳內出血,肝脈仍大,煩熱作渴,此無根之火也。
仍以前藥加肉桂二劑,脈斂熱退。復因大怒,果卒於季冬辛巳日,乃金剋木故也。
一婦人經候過期,發熱倦怠,或用四物、黃連之類,反兩月一度,且少而成塊。又用峻藥通之,兩目如帛所蔽。余曰:脾為諸陰之首,目為血脈之宗,此脾傷五臟皆為失所,不能歸於目也。遂用補中益氣、濟生歸脾二湯,專主脾胃,年餘而愈。
白話文:
松江太守何恭人個性暴躁易怒,腹部結塊已有一年多,上顎被腐蝕穿透,氣血虛弱到了極點。當時正值冬季,肝脈跳動快速而有力,按壓時感覺弦緊。有人建議用清熱瀉火的藥物來治療。我認為他的根本問題是元氣虛弱而邪氣入侵,擔心過度伐肝反而會導致来年春天生機不能萌發。於是採用補氣血的八珍湯和滋腎水的生地黃丸,肝脈很快平息。後來他因為大怒,耳朵出血,肝脈又再次活躍,伴隨著發熱口渴,這是虛火上炎的表現。
於是繼續使用之前的藥物,並加入肉桂,兩劑後脈象平穩,熱症消退。然而他又因大怒,最終在冬季的辛巳日去世,這是由於金克木的五行相剋導致的。
一位婦人月經遲遲不來,伴隨發熱、倦怠等症狀。有人用四物湯、黃連等藥物治療,反而每隔兩個月就出現一次經期,而且月經量少且成塊。後來又用峻猛的藥物通經,結果兩眼如同被布遮蔽。我認為脾臟為陰氣之主,眼睛是血脈的樞紐,這次是脾臟受損,導致五臟失衡,無法正常滋養眼睛。因此採用補中益氣湯和濟生歸脾湯,專門調理脾胃,一年後痊癒。
麝香丸,治痃癖冷氣,心腹作痛。
麝香(二錢,另研),五靈脂(炒),阿魏(五錢,麵裹,煨令面熟),桃仁,三稜(各二兩,醋製),芫花(醋炒),檳榔(各一兩),莪朮(醋製),桂心,沒藥,木香,當歸(各五錢)
白話文:
麝香丸
功效: 治療痃癖(指腹部腫塊)、寒氣入侵、心腹疼痛。
藥方:
- 麝香:二錢,另研磨成粉末。
- 五靈脂:炒制。
- 阿魏:五錢,用麵粉包裹,煨至麵粉熟透。
- 桃仁:二兩,用醋浸泡。
- 三稜:二兩,用醋浸泡。
- 芫花:醋炒。
- 檳榔:一兩。
- 莪朮:一兩,用醋浸泡。
- 桂心:五錢。
- 沒藥:五錢。
- 木香:五錢。
- 當歸:五錢。
注:
- 以上藥材的用量為傳統中藥計量單位,可根據現代藥劑學換算成公克。
- 此藥方僅供參考,實際用藥需遵醫囑,不可自行服用。
上為末,飯丸桐子大。每服十丸,淡醋湯下。
治痃癖神效,以獖豬肝一具,重十餘兩,用巴豆仁五十枚,入肝內,用釅醋三碗,慢火熬干,研爛,量入三稜末,丸桐子大。每服五丸,食前酒下。
羅安人每經行,臍腹痛甚,以桃仁桂枝湯,一劑而瘥。(方見第一卷第十二論)
治經來腹先痛,用《局方》七氣湯送來復丹、《局方》積氣丸。痃癖癥瘕,諸氣亦效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末,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十丸,用淡醋湯送服。
治療痃癖效果顯著。取豬肝一個,重十餘兩,加入巴豆仁五十枚,放入豬肝內,用濃醋三碗,小火熬干,研磨成糊狀,再加入三稜末,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丸,飯前用酒送服。
羅安人每次月經來潮時,臍腹疼痛嚴重,服用桃仁桂枝湯一劑便痊癒。(方劑見第一卷第十二論)
治療經期前腹痛,服用《局方》七氣湯送服來復丹和《局方》積氣丸。痃癖、癥瘕、各種氣滯也都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