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)

1. 附治驗

文學歸云橋內,月事不及期,忽崩血昏憒,發熱不寐。或謂血熱妄行,投以寒劑,益甚。或謂胎成受傷,投以止血,亦不效。余曰:此脾氣虛弱,無以統攝故耳,法當補脾而血自止。用補中益氣加炮姜,不數劑而效。惟終夜少寐驚悸,別服八物湯,不效。余曰:雜矣。乃與歸脾湯加炮姜以補心脾,遂如初。

一婦人勞則心跳怔忡,寒熱往來,用歸脾湯為主,佐以八珍湯,諸症漸愈。又用加味逍遙散、寧志丸而安。後復作,服歸脾、定志二藥即愈。

一婦人患驚悸怔忡,日晡發熱,月經過期,飲食少思,用八珍湯加遠志、山藥、酸棗仁,三十餘劑漸愈,佐以歸脾湯全愈。後因勞發熱,食少體倦,用補中益氣湯。又因怒,適月經去血不止,前症復作,先以加味逍遙散,熱退經止,又用養心湯治之而痊。

一婦人驚悸怔忡無寐,自汗盜汗,飲食不甘,怠惰嗜臥,用歸脾湯而愈。至年餘,懷抱鬱結,患前症,兼衄血便血,仍用前湯而愈。

茯神散,治五臟氣血虛弱,驚悸怔忡,宜用此安神定志。

茯神(去木),人參,龍齒(另研),獨活,酸棗仁(炒,各三錢),防風,遠志(去心),桂心,細辛,白薇(炒,各三錢),甘草,乾薑(炮,各三兩)

上為末,每服四五錢,水煎服。或蜜為丸服。

茯苓補心湯,治心氣不足,善悲愁怒,衄血面黃,五心煩熱,或咽喉痛,舌本作強。

茯苓(四兩),桂心,甘草(炒,各三兩),紫石英(煅),人參(各一兩),大棗(二十枚),麥門冬(去心,三兩),赤小豆(二十四粒)

上水七升,煎二升半,分三服。

茯神湯,治膽氣虛冷,頭痛目眩,心神恐畏,不能獨處,胸中煩悶。

茯神(去木),酸棗仁(炒),黃耆(炒),柏子仁(炒),白芍藥(炒),五味子(杵,炒,各一兩),桂心,熟地黃(自制),人參,甘草(炒,各半兩)

上每服五錢,姜水煎。

酸棗仁丸,治膽氣實熱,不得睡臥,神思不安,驚悸怔忡。

茯神(去木),酸棗仁(炒),遠志(去心),柏子仁(炒),防風(各一兩),枳殼(麩炒,半兩),生地黃(杵膏,半兩),青竹茹(二錢五分)

上為末,煉蜜丸桐子大。每服七八十丸,滾湯下。

定志丸,治神虛心怯,所患同前,或語言鬼怪,喜笑驚悸。

人參,茯苓(各一兩五錢),菖蒲,遠志(去心,各一兩)

上為末,蜜丸。如前服。

養心湯,治心血虛,驚悸怔忡不寧,或盜汗無寐,發熱煩躁。

黃耆(炒),白茯苓,茯神(去木),半夏曲,當歸(酒拌),川芎(各半兩),辣桂(去皮),柏子仁,酸棗仁(炒),五味子(杵炒),人參(各三錢),甘草(炙,四錢)

上每服三五錢,薑棗水煎。

白話文:

[治療經驗分享]

有位女子住在歸雲橋內,月經未按時來潮,突然大量出血以致昏厥,並伴有發燒失眠的症狀。有人認為是血熱失控,於是給予寒涼藥物,結果病情更加嚴重。也有人認為是懷孕受傷導致,使用了止血藥物,但效果不佳。我分析說,這是因為脾氣虛弱,無法正常調節身體機能所致,應當採用補脾的方式讓出血停止。使用補中益氣湯加炮姜,不用幾劑就見效。但她仍然整夜少眠且易驚,服用八物湯卻無效。我認為情況有些複雜。於是開了歸脾湯加炮姜,以補充心脾,最終病情回復到最初狀態。

有一婦女勞累後會心跳加速,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,如寒熱交錯。使用歸脾湯作為主要治療,輔以八珍湯,各項症狀逐漸好轉。再用加味逍遙散和寧志丸進行治療,病情得以穩定。後來病癥再次出現,只要服用歸脾和定志兩種藥物就能恢復。

一位婦女經常感到驚慌心跳加速,傍晚時分發燒,月經延遲,食慾不振。使用八珍湯加遠志、山藥、酸棗仁,服用三十多劑後逐漸康復,再輔以歸脾湯,病情完全消失。後來因勞累導致發燒,食慾下降,疲倦乏力,使用補中益氣湯。之後因情緒波動,正值月經期出血不止,先前的症狀再次出現,先用加味逍遙散,熱度退去,月經停止,再用養心湯治療,最終康復。

有一婦女驚慌心跳加速,難以入眠,自汗和盜汗,食慾不佳,倦怠嗜睡,使用歸脾湯後痊癒。一年後,因心情鬱悶,再度出現之前的症狀,並伴隨鼻血和便血,再次使用歸脾湯而康復。

"茯神散",適用於五臟氣血虛弱,驚慌心跳加速,用此方可以安神定志。

"茯苓補心湯",用於心氣不足,易悲傷愁苦,衄血面色蒼白,五心煩熱,或咽喉疼痛,舌根僵硬。

"茯神湯",適用於膽氣虛冷,頭痛目眩,心神恐懼,不能單獨待在一個地方,胸中煩悶。

"酸棗仁丸",適用於膽氣實熱,無法安睡,精神不寧,驚慌心跳加速。

"定志丸",適用於精神虛弱,膽怯,症狀與前述相似,或言語中出現鬼怪,喜笑驚慌。

"養心湯",適用於心血虛,驚慌心跳加速不安,或盜汗難眠,發熱煩躁。

"硃砂安神丸",適用於心經血虛頭暈,心神驚悸等症。

"《治要》茯苓散",適用於心經實熱,口乾煩渴,睡眠不安,或心神恍惚。

補中益氣湯、歸脾湯、八珍湯、加味逍遙散和寧志丸的具體配方詳見其他文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