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一 (5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52)

1. 附方

《濟生》犀角地黃湯,治熱鬱不解,泛行經絡,或流腸胃,隨氣湧泄,以致衄血吐血,或為便血,並皆治之。

犀角(鎊,如無,升麻代),生地黃,白芍藥,牡丹皮(各一錢)

上每服四五錢,水煎。若實熱熾甚,加炒黃芩。若去血過多,或脾肺之氣虧損,不能攝血歸源者,急用四君子湯。懷抱鬱結者,用歸脾湯。

枇杷葉湯,治暑毒攻心,衄血嘔血,或吐瀉作渴。

香薷(二錢),厚朴(薑製,一錢半),甘草(炙),麥門冬(去心),木瓜(不見鐵器),白茅根(各一錢),枇杷葉,陳皮,丁香(各半錢)

上每服三五錢,姜水煎。

黃連香薷飲,治伏暑衄血便血,不拘四時。(方見本卷第一論)

小柴胡湯

加味小柴胡湯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)

歸脾湯

加味逍遙散

八珍湯

加味歸脾湯(四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
補中益氣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
白話文:

【附方】

《濟生》犀角地黃湯:主治熱氣鬱積無法散解,影響到全身的循環系統,或影響到腸胃機能,導致氣血運行紊亂,進而引起鼻出血、吐血,或出現便血等症狀,此方均能治療。

犀角(如果沒有,可用升麻代替)、生地黃、白芍藥、牡丹皮(各取一錢)。每次服用約四五錢,用水煎煮。如果熱氣極度旺盛,可加炒黃芩。如果失血過多,或脾肺氣虛,無法控制血液回歸原位,應立即使用四君子湯。對於情緒鬱悶的人,則適用歸脾湯。

枇杷葉湯:主治暑熱毒素攻擊心臟,導致鼻出血、吐血,或有嘔吐、腹瀉及口渴的症狀。

香薷(二錢)、厚朴(薑製,一錢半)、甘草(炙)、麥門冬(去心)、木瓜(避免接觸鐵器)、白茅根(各一錢)、枇杷葉、陳皮、丁香(各半錢)。每次服用三五錢,用薑水煎煮。

黃連香薷飲:主治潛藏暑熱引起的鼻出血和便血,無論季節。(此方詳見本書卷首的第一篇論述)

小柴胡湯、加味小柴胡湯、歸脾湯、加味逍遙散、八珍湯、加味歸脾湯(以上四個處方詳見本書卷二十四的第四篇論述)

補中益氣湯(此方詳見本書卷二十四的第六篇論述)

2. 婦人吐血方論第六

婦人吐血者,因臟腑傷損所致,夫氣血外行於經絡,內榮於臟腑,若六淫七情,飲食起居,有所損傷,行失常道,逆則吐血也。

愚按:前症若脾經鬱熱,用犀角地黃湯。脾胃伏暑,用黃連香薷飲。心脾鬱熱,用生地黃湯。心氣耗損,用茯苓補心湯。脾氣勞傷,用雞蘇散。思慮傷脾,用歸脾湯。暴怒肝火,用加味小柴胡湯。久怒肝傷,六味地黃丸。脾肺虛熱,用麥門冬飲。肝腎虛熱,用六味地黃丸。氣血俱虛,用十全大補湯。

經云:肺朝百脈之氣,肝統諸經之血。必用甘溫之劑,補其陽氣,使血各歸其經。如大吐血病,毋論其脈,急用獨參湯救之。若潮熱咳嗽而脈數者,元氣虛而假熱之脈也,皆由脾胃先損,須用人參之類。本草云:人參治脾胃不足,補中溫中,瀉脾肺中火。東垣先生云:脾胃虛者,心血亢甚而乘土位。

肺氣受邪,須用黃耆最多,人參、甘草次之。脾胃一虛,肺氣先絕,故用黃耆以益皮毛而閉腠理。當治氣血虛弱,用十全大補最善。若用寒涼止血,胃氣反傷,無不致禍。

白話文:

[婦女吐血病症討論第六]

婦女出現吐血的情況,通常是因為內臟或器官受損所導致的。氣和血在經絡中運行,在臟腑內滋養,如果受到六種外感(風、寒、濕、暑、燥、火)或七種情緒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的影響,或是飲食作息不正常,造成身體損傷,運行失去了正常的軌道,就會產生逆向的吐血現象。

對於這種病症,如果是由於脾經鬱熱造成的,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。如果是脾胃受暑熱困擾,可以使用黃連香薷飲。若是心脾鬱熱,可使用生地黃湯。心氣耗損的,可以使用茯苓補心湯。脾氣勞損的,可使用雞蘇散。思慮過度傷脾的,可使用歸脾湯。因暴怒引起肝火的,可以使用加味小柴胡湯。長期怒氣傷肝的,可用六味地黃丸。脾肺虛熱的,可使用麥門冬飲。肝腎虛熱的,也可使用六味地黃丸。氣血兩虛的,則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。

根據古籍記載,肺是百脈氣息的匯聚處,肝負責管理全身血液的運行。必須使用甘甜溫和的藥物,來補充陽氣,讓血液回歸各自的通道。對於大量吐血的患者,無論脈象如何,應立即使用獨參湯進行救治。如果伴有潮熱咳嗽且脈搏加速,這是元氣虛弱且出現虛熱的脈象,通常是由脾胃先受損引起的,必須使用人參這類的藥物。根據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人參能治療脾胃功能不足,有補中、溫中、清脾肺之火的功效。東垣先生曾說,脾胃虛弱的人,心臟的血氣會過度旺盛,壓制住脾胃的功能。

肺氣受損,需大量使用黃耆,人參、甘草則次之。脾胃一旦虛弱,肺氣也會隨之衰竭,因此使用黃耆來增強皮膚與肌肉的功能,封閉汗孔。在治療氣血虛弱時,十全大補湯是最適合的選擇。如果使用寒涼藥物來止血,反而會傷害胃氣,無不導致更嚴重的後果。

3. 附治驗

一老婦,每作先飲食不進,或胸膈不利,或中脘作痛,或大便作瀉,或小便不利。余以為肝脾之症,用逍遙散加山梔、茯神、遠志、木香而愈。後鬱結吐紫血,每作先倦怠煩熱,以前藥加炒黑黃連三分,吳茱萸二分,頓愈。後因怒吐赤血甚多,燥渴垂死。此血脫也,法當補氣,乃用人參一兩,蒼朮、當歸各三錢,陳皮、炮黑乾薑各一錢,炙甘草、木香各一錢,一劑頓止。又用加味歸脾湯,調理而痊。

一女子懷抱素郁,胸滿食少,吐血面赤,用六味丸及歸脾加山梔、貝母、芍藥而愈。

一婦人為哭母,吐血咳嗽,發熱盜汗,經水不行。此悲傷肺,思傷脾。朝服補中益氣加桔梗、貝母、知母,夕用歸脾湯送六味丸而愈。

柔脾湯,治虛熱吐血衄血汗出。

甘草(炒),白芍藥(炒),黃耆(各半兩),熟地黃(自制,一兩五錢)

上每服五錢,水酒煎。

一婦人月經不利,忽妄行嘔血,察其形脈如常,用四生丸即安。一女子飽食負重而吐血,用前湯及青餅子而愈。世治吐血,並用竹茹、地黃、藕汁,亦不可拘泥。如陽乘於陰,血得熱則流散,經水沸溢,理宜涼解,大黃、犀角之類;如陰乘於陽,所謂天寒地凍,水凝成冰,須用溫散,乾薑、肉桂之類。

四生丸,治陽乘於陰,以致吐血衄血。

生荷葉,生艾葉,生柏葉,生地黃(各一錢)

上研丸雞子大,每服一丸,水煎服。陳日華云:先公嘗遊靈石寺,主僧留飯設桌,一僧見桌不穩,急俯穩之,舉首即嘔血。明年到寺,問舊嘔血者何如?主僧言:服得四生丸遂愈。自得此方,屢次有效。愚意前症,乃內熱暴患,用之即效。若人病久,本元不足,須補脾以滋化源,否則虛火上炎,金反受克,獲生鮮矣。

犀角地黃湯(方見前)

姜草湯,治陰乘於陽,寒而嘔血。

甘草(炒),乾薑(各一錢)

上水煎服。理中湯亦效。

花蕊石散,治瘀血積於內,以致大小便不通,或血畜於上,而吐不止。一婦人苦吐血,百藥不效,童便酒調,不數服而愈。(方見胞衣不下)

如聖散,治吐血不已。每服二錢,米飲下。(方見十七卷催生)

白話文:

[治療經驗分享]

有位老太太,常常飲食不振,或是胸口悶痛,或是胃部疼痛,或是腹瀉,或是小便不暢。我認為這是肝脾問題,使用了逍遙散加上山梔、茯神、遠志、木香,她的病情好轉。後來她情緒鬱結,開始吐出紫色血液,每次發作前會感到疲憊和煩熱,於是在先前的藥方中加入三分炒黑黃連,兩分吳茱萸,病情立即好轉。再後來,因為生氣吐出大量鮮紅血液,極度口渴,命在旦夕。這屬於血脫現象,應該要補氣,於是使用了一兩人參,三錢蒼朮和當歸,一錢陳皮和炮黑乾薑,一錢炙甘草和木香,服用一劑後血止。再使用加味歸脾湯進行調理,最終康復。

有位女子平時就容易鬱悶,胸脹且食慾不佳,臉色潮紅並且偶爾會吐血,使用六味丸和歸脾湯加上山梔、貝母、芍藥,病情得以控制。

有位婦女因為母親去世而過度悲傷,開始咳嗽吐血,並伴有發燒和盜汗,月經也不正常。這是因為悲傷傷肺,思慮傷脾。白天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桔梗、貝母、知母,晚上則服用歸脾湯送服六味丸,最終康復。

「柔脾湯」,用來治療虛熱導致的吐血、鼻血以及出汗。

成分包含炒甘草、炒白芍藥、黃耆(各半兩),熟地黃(自制,一兩五錢)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酒煎煮。

有位婦女月經不調,忽然間嘔血,但從外表和脈象看來一切正常,使用了「四生丸」後病情穩定。另有一女子在飽餐後搬運重物,開始吐血,使用「柔脾湯」和「青餅子」後病情好轉。世人治療吐血,通常會使用竹茹、地黃、藕汁,但不能一概而論。如果陽氣過剩,血液受到熱力影響而流散,經血沸騰,理論上應該使用清涼解熱的藥物,例如大黃、犀角等;如果陰氣過剩,可以想像為天寒地凍,水結成冰,這時應該使用溫暖散寒的藥物,例如乾薑、肉桂等。

「四生丸」,用來治療因陽氣過剩導致的吐血和鼻血。

成分包含生荷葉、生艾葉、生柏葉、生地黃(各一錢)。研磨成雞蛋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丸,用水煎煮服用。

「犀角地黃湯」,(配方請參考前面部分)

「薑草湯」,用來治療因陰氣過剩導致的寒冷和吐血。

成分包含炒甘草、乾薑(各一錢)。用水煎煮服用。「理中湯」也有同樣效果。

「花蕊石散」,用來治療內部瘀血積聚,導致大小便不通,或是上部瘀血不斷吐出。有位婦女深受吐血困擾,各種藥物都無效,最終使用了尿液和酒調和的「花蕊石散」,服用幾次後病情好轉。(配方請參考產後胎衣不下部分)

「如聖散」,用來治療持續吐血。每次服用兩錢,用米湯送服。(配方請參考第十七卷產後催產部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