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一 (1)
卷一 (1)
1. 附治驗
(方藥與前諸治驗參看)
一婦人懷抱鬱結,筋攣骨痛,喉間似有一核,服烏藥順氣等藥,口眼歪斜,臂難伸舉,痰涎愈多,內熱晡熱,食少體倦。余以為鬱火傷脾,血燥生風。用加味歸脾湯二十劑,形體漸健,飲食漸進。又用加味逍遙散十餘劑,痰熱少退,喉核少消。更用升陽益胃湯數劑,諸症漸愈。但臂不能伸,此肝經血少而筋攣耳,用六味地黃丸以滋腎水生肝血而愈。
白話文:
有位婦女心情鬱悶,導致筋肉痙攣、骨骼疼痛,且喉嚨處好像有顆硬塊。她曾服用烏藥順氣等藥物,但病情不但沒有改善,反而出現口眼歪斜,手臂難以伸展舉起,痰液分泌更多,內心煩熱,傍晚時熱感更甚,食慾減退,身體疲倦無力。
我認為這是鬱悶之火傷害到脾臟,導致血液乾燥並產生風邪。於是使用加味歸脾湯治療,連續服用二十劑後,她的體力逐漸恢復,食慾也逐漸增加。再接續使用加味逍遙散十多劑,痰熱的問題有所緩解,喉嚨的硬塊也逐漸消失。接著使用升陽益胃湯數劑,所有症狀逐漸好轉。
但是手臂仍然無法伸直,這是因為肝經脈絡血液不足導致筋肉痙攣。因此,我使用六味地黃丸來滋補腎臟,促進肝臟血液生成,最終病情得以痊癒。
2. 附方
升陽益胃湯,治脾胃虛弱,肢體怠惰,或體重節痛,口舌乾渴,飲食無味,大便不調,小便頻數,飲食不消,兼見肺病,灑淅惡寒,慘淒不樂,乃陽氣不和也。
羌活,獨活,防風(各五錢),柴胡,白朮,茯苓(渴者不用),澤瀉(各二錢),人參,黃連(炒),陳皮(各四錢)
上每服三五錢,薑棗水煎,早溫服。如小便愈而病益加,是不宜利小便也,當少減茯苓、澤瀉。
加味歸脾湯
加味逍遙散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六味丸(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
白話文:
【附方】
升陽益胃湯:適用於脾胃功能虛弱,導致肢體感到疲倦無力,或是身體沉重關節疼痛,有口乾舌燥,對食物失去興趣,排便不順,頻尿,消化不良,同時伴有肺部疾病,常感覺到寒冷,情緒低落,這都是因為身體的陽氣運行不順。
藥方包含:羌活,獨活,防風(各約15克),柴胡,白朮,茯苓(如果口渴則不使用),澤瀉(各約6克),人參,黃連(炒過後使用),陳皮(各約12克)。
上述藥物每次服用約9至15克,用水和薑棗煎煮,早晨溫熱時服用。如果服用後小便頻次增加但病情加重,表示不宜利尿,應減少茯苓和澤瀉的份量。
加味歸脾湯:詳見《醫學心悟》第二十四卷第四論。
加味逍遙散:詳見《醫學心悟》第二十四卷第四論。
六味丸:詳見《醫學心悟》第二十四卷第十一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