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二十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三 (1)

1. 產後小便出血方論第八

產後小便出血者,因虛熱血滲於脬也。以乳發洗淨,燒為末,米飲調服。或滑石末一錢,生地黃汁調下。

愚按:前症若膏粱積熱,用加味清胃散。醇酒濕毒,葛根解酲湯。怒動肝火,加味小柴胡湯。鬱結傷脾,加味歸脾湯。思慮傷心,妙香散。大腸風熱,四物、側柏、槐花。大腸血熱,四物、炒連、槐花。腸胃虛弱,六君、升麻、柴胡。元氣下陷,補中益氣、茯苓、半夏。胃氣虛弱,六君、升麻。

血虛,四物、升麻。氣血俱虛,八珍、柴胡、升麻。大凡元氣虛弱而發熱者,皆內真寒而外假熱也,但用六君,或補中益氣加炮姜,溫補脾氣,諸症悉退。若四肢畏冷,急加附子。

白話文:

產後出現小便出血的情況,通常是因為身體虛弱導致熱氣使血液滲入膀胱所致。治療方法是將母乳清洗乾淨後燒成灰燼,然後用米湯調和服用。或者可以使用一錢的滑石粉,用生地黃汁送服。

我進一步說明:如果此症狀是由於飲食過於滋補或熱性食物累積產生的熱氣,應使用加味清胃散來治療。若是因為過量飲酒造成濕毒,則適用葛根解酲湯。若是怒氣沖天引發肝火,應使用加味小柴胡湯。若是心情鬱悶傷及脾胃,應使用加味歸脾湯。若是思考過度傷害心臟,可使用妙香散。若是大腸有風熱,應使用四物湯加上側柏和槐花。若是大腸血熱,應使用四物湯加上炒過的黃連和槐花。若是腸胃虛弱,應使用六君子湯加上升麻和柴胡。若是元氣下陷,應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和半夏。若是胃氣虛弱,應使用六君子湯加上升麻。

若是血虛,應使用四物湯加上升麻。若是氣血兩虛,應使用八珍湯加上柴胡和升麻。一般來說,如果元氣虛弱而產生發熱現象,通常都是內在真正寒涼,表面卻表現出假熱,這種情況只需使用六君子湯,或者補中益氣湯加上炮製過的乾薑,溫補脾胃之氣,各種症狀就會減輕。若是四肢感到寒冷,應立即加入附子。

2. 附治驗方藥(大便下血附)

一產婦尿血面黃,脅脹少食。此肝木乘脾土也,用加味逍遙、補中益氣,兼服而愈。後為懷抱不樂,食少體倦,驚悸無寐,尿血仍作,用加味歸脾湯,二十餘劑,將愈。惑於眾論,服犀角地黃湯,諸症復作,仍服前湯而愈。

一產婦糞後下血,食少體倦。此脾氣虛熱,用補中益氣加吳茱炒黃連五分,四劑頓愈,用歸脾湯而痊。

一婦人怒則便血,寒熱口苦,或胸脅脹痛,或小腹痞悶。此肝木乘脾土,用六君、柴胡、山梔而愈。用補中益氣、加味逍遙而不復作。

一婦人久下血在糞前,屬脾氣虛寒,用補中益氣加連炒吳茱一錢,數劑稍緩,乃加生吳茱五分,數劑而愈。(黃連炒吳茱萸法見七卷第五論)

一產婦大便後血,口乾飲湯,胸脅膨滿,小腹悶墜,內熱晡熱,食少體倦,日晡面赤,灑淅惡寒,此脾肺氣虛,先用六君加乾薑、木香漸愈,用補中益氣將愈,用歸脾湯全愈。後勞役兼怒,發熱血崩,夜間譫語,此熱入血室,用加味小柴胡二劑而退,用補中益氣一劑而血止,用逍遙散、歸脾湯調理而安。

葛花解酲湯,治酒積上下,外消其濕。

白豆蔻,砂仁,葛花(各五錢),木香(五分),青皮(三錢),陳皮,白茯苓,豬苓,人參(各一錢半),白朮,神麯,澤瀉,生乾薑(各二錢)

上為末,每服五錢,白湯調下。

加味清胃散(方見二十四卷首論)

加味小柴胡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)

加味歸脾湯

歸脾湯

八珍湯

逍遙散

加味逍遙散(五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
妙香散(方見六卷第八論)

四物湯

六君子湯

補中益氣湯(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
白話文:

一位產婦出現尿血、面色蒼黃,且有脅脹、食慾不佳的症狀。這是因為肝臟功能過盛影響到脾臟的運作,使用了加味逍遙散和補中益氣湯兩種藥物同時服用後康復。後來她又因心情鬱悶,食慾減少、身體疲憊,出現驚悸失眠,尿血再次發生。改用加味歸脾湯治療,約二十多劑後病情有所好轉。但因聽信他人意見,改服犀角地黃湯,結果所有症狀再次出現,最終還是回到之前使用的藥物才康復。

一位產婦排便後出現下血,食慾不振、身體疲憊。這是由於脾臟氣虛導致的虛熱,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吳茱萸炒黃連五分,僅需四劑就立即康復,後續使用歸脾湯直到完全康復。

一位婦女在生氣後便會便血,並伴有寒熱交錯、口苦,或胸脅脹痛,或小腹脹悶等症狀。這是因為肝臟功能過盛影響到脾臟,使用六君子湯、柴胡、山梔子後康復,後續使用補中益氣湯和加味逍遙散後便不再發作。

一位婦女長期在排便前出血,屬於脾臟氣虛和虛寒,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連炒吳茱萸一錢,幾劑後病情緩解,再加入生吳茱萸五分,數劑後康復。

一位產婦排便後出血,口渴喜飲,胸部脹滿,小腹悶墜,內熱及傍晚時分更甚,食慾不佳、身體疲憊,傍晚臉色潮紅,畏寒怕冷。這是脾肺氣虛,先使用六君子湯加乾薑、木香漸漸康復,後使用補中益氣湯接近康復,最後使用歸脾湯完全康復。後來因勞累和生氣,導致發熱及血崩,夜間胡言亂語,這是熱氣進入血室,使用加味小柴胡湯兩劑後熱度退去,使用補中益氣湯一劑後血止,使用逍遙散和歸脾湯調理後病情穩定。

葛花解酲湯,適用於酒醉後的上下消化道不適,能去除濕氣。

白豆蔻、砂仁、葛花(各五錢)、木香(五分)、青皮(三錢)、陳皮、白茯苓、豬苓、人參(各一錢半)、白朮、神麯、澤瀉、生乾薑(各二錢)。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溫水調服。

加味清胃散、加味小柴胡湯、加味歸脾湯、歸脾湯、八珍湯、逍遙散、加味逍遙散、妙香散、四物湯、六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等方劑詳見其他論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