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六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)

1. 婦人血風煩悶方論第六

婦人血風煩悶,由勞傷氣虛,而風邪乘之,血氣不和,以致肢節熱疼,口乾不臥而煩悶也,當調補元氣為主。

愚按:前症多屬肝脾血虛發熱,當參照前寒熱方論主治。

赤芍藥散,治煩悶不食,體倦頭眩,身體疼痛等症。

赤芍藥(酒炒),白茯苓(各一錢),甘草(炒),柴胡(各五分)

上薑棗水煎。

白話文:

在「婦女因血風而煩悶的治療方法與討論」中,指出婦女出現血風導致的煩悶,主要是因為勞累過度導致氣虛,隨後風邪侵襲,血氣運行失調,進而造成四肢關節熱痛,口乾燥,夜不能寐且伴有煩悶的情況。治療上應以調理補充元氣為主要目標。

根據我的理解:這種症狀多數是由於肝脾兩臟的血液虧虛所引發的發熱,應參考前面提到的治療寒熱病症的方法來進行治療。

接下來介紹「赤芍藥散」,用於治療煩悶、食慾不振、疲憊乏力、頭暈目眩以及身體疼痛等症狀。

所需藥材有:赤芍藥(經酒炒製),白茯苓(各取一錢),甘草(炒製),柴胡(各取五分)。

使用方法:以上藥材加入薑和棗,用水煎煮服用。

2. 婦人血風攻脾不食方論第七

夫脾為中州,意智之臟也,諸經皆賴其養,與胃為表裡。胃主司納,脾主腐化,若勞傷真氣,外邪乘之,諸症生焉。

愚按:經云:胃乃脾之剛,脾乃胃之柔。傷胃則脾無所稟受,傷脾則不能為胃運化。是以脾胃為之表裡,藉飲食以滋養百脈者也。竊謂前症若飲食所傷,六君子湯;勞役所傷,補中益氣湯;風寒所傷,用人參理中湯;木旺乘土,六君加柴胡;嘔吐腹痛,或大便不實,前湯加木香;胸膈虛痞,或肚腹不利,六君子湯。鬱怒傷損肝脾,歸脾湯;命門火衰,八味丸。

仍審諸經錯雜之症而治之。假如不能食而肌肉削,乃脾胃經本病。右關脈緩而弱。乃脾胃之本脈。若見弦緊,或四肢滿悶,淋溲,便難,轉筋,此肝之脾胃病也。若兼洪大,或肌熱煩熱面赤,此心之脾胃病也。若兼浮澀,或氣短而喘急,咳嗽痰盛,此肺之脾胃病也。若兼沉細,或善恐善欠,此腎之脾胃病也。

各當於本經藥中,加兼症之藥。此東垣先生之治法也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討論的是婦女因血風侵脾導致食慾不振的問題,內容如下:

脾臟在人體中扮演著中間角色,是意念和智慧的所在,負責供應全身經絡所需的養分,並且與胃互為表裡。胃主要負責食物的攝入,脾則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。一旦真氣被勞損,外來的邪氣便有機會入侵,各種病症就會隨之而來。

根據古籍記載,胃是脾的堅固後盾,脾則是胃的柔軟部分。胃受損,脾就無法正常接受食物;脾受損,就不能幫胃進行食物的消化。所以,脾胃兩者相輔相成,飲食透過它們的運作,能滋養全身的脈絡。對於上述的症狀,如果是由飲食過量導致,可以服用六君子湯;如果是由勞累所致,可用補中益氣湯;如果是由風寒引起,則適用人參理中湯;如果肝氣過旺影響脾臟,可在六君子湯中加入柴胡;如果伴有嘔吐、腹痛或大便不成形,可以在前述的湯劑中加入木香;如果胸口或腹部感覺不適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。如果肝脾受損是由於鬱怒,可用歸脾湯;如果是由於腎火不足,則適用八味丸。

然而,治療時還需考慮到各經絡相互牽連的情況。例如,如果病人食慾不佳且身體消瘦,這通常是脾胃本身的問題。從脈象上,可以看到右關脈緩慢且弱。但如果脈象呈現弦緊,或伴有四肢悶脹、排尿困難、排便困難、抽筋等症狀,這可能是肝臟影響了脾胃。如果脈象偏洪大,或伴有肌肉發熱、煩躁、面色潮紅,這可能是心臟影響了脾胃。如果脈象偏浮澀,或伴有氣短、呼吸急促、咳嗽多痰,這可能是肺部影響了脾胃。如果脈象偏沉細,或伴有容易驚恐、打哈欠,這可能是腎臟影響了脾胃。

針對這些情況,應在原本用於治療該臟器的藥物中,加入用於改善相關症狀的藥物。這是東垣先生的治療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