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十四 (4)
卷十四 (4)
1. 妊娠熱病胎死腹中方論第九
論曰:熱病以致胎死不能出者,但服黑神散,胎自下矣。
愚按:陳無擇先生曰:前症當視產母,若面赤舌青,知其子死;面青舌赤,知母死子生;唇青吐沫,子母俱死。若雙胎,或一死一活,用黑神散。竊謂前症,宜補助產母,使其胎自下。黑神散,恐其大熱,不宜輕用。果一胎已死者,用平胃散、朴硝、水銀下之,最為穩當,庶不錯傷生者。(平胃散方見後)
黑神散(又名烏金散,《靈苑方》名肉桂散)
桂心,當歸,芍藥,甘草(炙),乾薑(炒),生地黃(各一兩),黑豆(炒,去皮,二兩),附子(炮,去皮臍,半兩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空心用溫酒調下。
《補遺》:胎死用紅花酒煮汁,飲二三碗。
又方,伏龍肝為末,溫酒調下二錢,白湯亦可
又方,朴硝末,童子小便和,熱酒調下三錢,立出。
白話文:
在討論妊娠期間因熱病導致胎兒死亡且無法自然娩出的情況下,僅需服用黑神散,胎兒就會自行排出。
陳無擇先生認為:應觀察產婦的面部與舌色來判斷情況,如果產婦面色紅潤但舌頭呈青色,這表示胎兒已經死亡;如果產婦面色青紫而舌頭呈現紅色,則表示母親可能有生命危險但胎兒還活著;如果產婦嘴脣青紫並伴有吐沫,那麼母親和胎兒可能都會死亡。若是雙胞胎,其中一個胎兒死亡,另一個仍存活的情況下,可用黑神散處理。然而,這種情況下,更應該做的是輔助產婦,讓她能順利分娩。對於黑神散,因為它的性質偏熱,不宜隨便使用。如果確認胎兒已經死亡,可以使用平胃散、朴硝、水銀來幫助排出,這樣較為安全,以免誤傷到活著的胎兒。
黑神散,又稱烏金散,在《靈苑方》中被命名為肉桂散,成分包括桂心、當歸、芍藥、甘草、乾薑、生地黃各一兩,黑豆二兩(炒過後去皮),附子半兩(炮製過後去皮和臍)。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二錢,空腹時用溫酒調和服用。
補遺部分提到,胎兒死亡的情況下,可以用紅花酒煮汁,飲用二至三大碗。
另外的配方是,將伏龍肝研磨成粉末,用溫酒調和服用二錢,也可以用白湯。
另一個方法是,將朴硝研磨成粉末,用孩童的小便調和,再用熱酒沖服三錢,胎兒會立即排出。
2. 妊娠瘧疾方論第十
論曰:妊娠病瘧,乃夏傷於暑,客於皮膚,至秋而發,陽盛則熱,陰盛則寒,陰陽相離,寒熱俱作。其發晏者,由風邪客於風府,循膂而下衛氣,至一日一夜,常大會於風府,故發日晏。與早者,衛氣之行風府,日下一節,二十一日下至尾骶,二十二日入脊內,上注於俠衛之脈,其行九日,出缺盆,其氣既止,故發更早。其間日發者,風邪內搏五臟,橫連募原,其道遠,其氣深,其行也遲,不能日作也。
妊娠而發,多傷於胎。
愚按:前症因脾胃虛弱,飲食停滯,或外邪所感,或鬱怒傷脾,或暑邪所伏。審系飲食停滯,用六君子加桔梗、蒼朮、藿香。外邪多而飲食少,用藿香正氣散。外邪少而飲食多,用人參養胃湯。勞傷元氣,用補中益氣湯。若鬱怒所傷,用小柴胡兼歸脾湯。若木侮土,久而不愈,用六君子為主,佐以安胎藥。乃參三陰三陽經而治之。
白話文:
論述說:在懷孕期間罹患瘧疾,主要是因為夏天時受到暑熱影響,暑氣停留在皮膚表面,到了秋天就會發病。當體內陽氣過盛時,人會感到熱;當陰氣過盛時,人又會感到冷。當陰陽兩種氣失去平衡,就會同時出現寒和熱的症狀。如果發病時間較晚,是由於風邪進入風府穴(後腦部的一個穴位),沿著脊椎向下影響衛氣(一種保護身體免受外邪侵襲的氣),經過一天一夜,風邪通常會聚集在風府穴,因此發病時間較晚。如果發病時間較早,是因為衛氣通過風府穴時,每天會下降一個骨節,到第21天會降到尾骶部位,第22天會進入脊髓內,然後向上流入夾脊兩側的脈絡,這個過程需9天時間,當衛氣停止移動時,發病時間就提早了。如果是每隔一天才發病,是因為風邪深入五臟,橫向影響募原(胸腹部的穴位羣),由於這種情況的路徑長,影響深,風邪移動緩慢,所以無法每天都發病。
懷孕期間發病,對胎兒的健康影響較大。
個人認為:上述症狀可能由脾胃功能減弱,食物消化不良,或外部病邪侵襲,或情緒壓抑導致脾臟受損,或暑熱邪氣潛伏引起。如果是由於食物消化不良引起的,可使用六君子湯加上桔梗、蒼朮、藿香等藥材。如果外部病邪較多且食物消化不良較輕,可使用藿香正氣散。如果外部病邪較少而食物消化不良較嚴重,可使用人參養胃湯。如果體力勞累導致元氣損傷,可使用補中益氣湯。如果是情緒壓抑所導致,可使用小柴胡湯加上歸脾湯。如果是肝氣過旺,長期無法康復,主要使用六君子湯,並輔以安胎藥物。這是一種結合三陰三陽經絡來進行治療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