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十七 (1)
卷十七 (1)
1. 楊子建《十產論》第二
凡生產先知此十證,庶免子母之命折於無辜也。世之救生者,少有精良妙手,多致傾命,予因傷痛而備言之。
白話文:
大凡在生產之前,應該先了解這十種徵兆,這樣才能避免母子無辜地失去生命。在這個世界上,能精準且妥善處理生產的醫生並不多見,大多數的情況反而導致了生命的危險,我因為對此感到痛心,所以詳細地說明這件事。
以上就是你要求的文字現代翻譯。
2. 一曰正產
正產者,言懷胎十月,陰陽氣足,忽然作陣疼痛,胎至穀道,漿破血下,兒即正產。
白話文:
所謂的正常分娩,是指懷孕十個月後,母體內的陰陽之氣充盈,突然開始感到陣痛,胎兒移動到產道,羊水破裂且產出血水,隨後嬰兒就會順利出生。
3. 二曰傷產
傷產者,言懷胎未足月,有所傷動,以致忽然臍腹疼痛,或服催藥過早,或產母努力太早,逼兒錯路,不能正生。凡分娩須待兒身轉順,頭對產門,努力一送,兒即正生。
白話文:
「所謂的傷產,指的是懷孕尚未足月時,因某些原因導致身體受損,進而突然感到肚臍周圍及腹部劇烈疼痛,或者過早服用催生藥物,或是產婦過早用力,導致胎兒在產道中方向錯誤,無法正常生產。正常的分娩過程應等待胎兒在子宮內轉至正確位置,胎頭對準產道出口,產婦再適時用力一推,胎兒就能順利出生。」
4. 三曰催生
催生者,言欲產時兒頭至產門,方服藥催之。或經日久,產母困倦難生,宜服藥以助其血氣,令兒速生。
白話文:
【催促生產】
這裏所說的催促生產,是指在胎兒的頭部已經到達產道口,即將分娩時,服用特定的藥物來加速產程。有時候,產程可能持續很久,導致孕婦感到疲憊不堪,難以順利生產,在這種情況下,適當地服用藥物可以補充她的體力和血液,幫助她更快地完成分娩過程。
5. 四曰凍產
凍產者,言天氣寒冷,產母血氣遲滯,兒不能速生。故衣裳宜厚,產室宜暖,背心宜溫和,庶兒易生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如果轉換成現代白話文,意思大概是:「所謂的凍產,指的是在天氣寒冷的情況下,產婦的血液循環和氣血運行會變得遲緩,進而導致嬰兒無法迅速順利地出生。因此,產婦應該穿著厚重的衣服來保暖,產房也應保持溫暖,特別是產婦的背部和心臟部位要保持溫和,這樣才能幫助嬰兒更順利地出生。」
6. 五曰熱產
熱產者,言盛暑之月,產婦當溫涼得宜。熱甚,產母則頭疼,面赤昏暈。若產室人眾,熱氣蒸逼,亦致前患,名曰血暈。若夏月風涼陰雨,亦當謹避。
白話文:
「在炎熱的夏季生產,產婦應該保持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中。如果太熱,產婦可能會出現頭痛、臉紅並且感到昏眩。若產房內人多,空氣悶熱,也會導致上述的症狀,這種情況被稱為『血暈』。即使在夏天有涼風或下雨,產婦也應小心避免受涼。」
7. 六曰橫產
橫產者,言兒方轉身,產母用力逼之故也。凡產母當令安然仰臥,穩婆先推兒身順直,頭對產門,以中指探其肩,不令臍帶羈扳,方用藥催之,繼以產母努力,兒即生。
白話文:
「第六種情況稱為橫產,指的是胎兒正在轉身的時候,產婦過早用力所導致的。在生產過程中,產婦應該平靜地仰躺著,接生婆首先需將胎兒的身體調整至順直狀態,確保胎兒的頭部對準產道口,並且使用中指探測胎兒的肩膀位置,確保臍帶不會纏繞或拉扯到胎兒,這樣才能使用藥物來催產,接著再讓產婦用力,胎兒就能順利出生。」
8. 七曰倒產
倒產者,言兒未能轉身,產母努力故也。當令產母仰臥,穩婆推入,候兒自順。著良久不生,令穩婆手入產戶一邊,撥兒轉順,近產門卻服催藥,並努力即下。
白話文:
「所謂的倒產,指的是胎兒未能自行轉身,這是因為產婦用力生產所導致的情況。此時應讓產婦採取仰臥姿勢,由接生婆從外輕柔地將胎兒往子宮內推,等待胎兒自行調整至正確的產出位置。如果長時間胎兒仍無法順利轉身,則需由接生婆將手伸入產道的一側,協助胎兒轉向至正確位置,接近產道出口時,產婦可以服用催生藥物,並配合用力,胎兒即可順利產出。」
9. 八曰偏產
偏產者,言兒回身未順生路,產母努力逼兒,頭偏一邊,產雖露頂,非也,乃額角耳。當令產母仰臥,穩婆輕手正其頭向產門,卻令產母努力,子即下。若兒頂後骨,偏拄穀道露額,令穩婆以綿衣炙暖,裹手於穀道外傍,輕手推正,令產母努力,兒即生。
白話文:
【第八種情況是胎位不正】
所說的胎位不正,是指嬰兒的身體沒有順著產道的方向,產婦在用力生產時,嬰兒的頭部會偏向一邊,即使看起來似乎已經露出頭頂,但實際上那可能是額頭或是耳朵。應讓產婦平躺,接生婆需輕柔地將嬰兒的頭部調整至對準產道的位置,再讓產婦用力,嬰兒就能夠順利出生。
如果嬰兒的頭頂後方的骨頭偏向,抵住肛門而使額頭先露出來,接生婆可以先用溫暖的棉布包裹手,然後在肛門旁邊輕輕地推正嬰兒的位置,再讓產婦用力,嬰兒就可以出生了。
10. 九曰礙產
礙產者,言兒身已順,門路已正,兒頭已露,因兒轉身,臍帶絆其肩,以致不能生。令產母仰臥,穩婆輕推兒向上,以中指按兒肩,脫臍帶,仍令兒身正順,產母努力,兒即生。
白話文:
「所謂『礙產』,是指胎兒的身體已經在適當的位置,產道也已經對準,胎兒的頭部也已經露出,但因為胎兒轉身,導致臍帶纏繞在胎兒的肩膀上,進而造成無法順利生產的情況。遇到這種情況,應讓待產的母親採取平躺的姿勢,接生婆輕輕地把胎兒往上推,再用中指去按壓胎兒的肩膀,以解除臍帶的纏繞,讓胎兒重新回到正確的產出位置。隨後,讓母親用力,胎兒就能夠出生了。」
11. 十曰坐產
坐產者,言兒之欲生,當從高處牢系手巾一條,令產母以手攀之,輕輕屈坐,令兒生下。不可坐,抵兒生路。
白話文:
「所謂的坐產,是指在孩子即將出生的時候,應從較高的地方牢固地綁上一條手巾,讓即將分娩的母親用手抓住它,然後輕輕地採取蹲坐姿勢,以便孩子能順利出生。但要注意的是,不可以直接坐在地上,以免阻礙孩子的出生通道。」
12. 十一曰盤腸產
趙都運恭人,每臨產則子腸先出,然後產子,其腸不收,名曰盤腸。穩婆以醋水各半盞,默然噀產婦面背才收,不可不知。
愚按:前症古方以蓖麻子仁四十九粒,研塗產母頭頂,腸收上即洗去。其腸若干,以磨刀水少許溫潤之,再用磁石煎湯服之,即收上。磁石須陰陽家用有驗者。若以水噀母面背,恐驚則氣散。
治盤腸產,以半夏為末,搐鼻中,腸自上。
又方,大紙捻,以麻油潤燈,吹滅,以煙燻產婦鼻中,腸即上。
又方,腸出,盛以潔淨漆器,濃煎黃耆湯浸之,腸即上。
白話文:
[十一、盤腸產]
趙都運的夫人,每次生產時子宮和腸子會先出來,之後才生下孩子,而那些出來的腸子不會自動縮回去,這種情況被稱為「盤腸產」。接生婆通常會用半杯醋和半杯水混合,默默的噴灑在產婦的臉部和背部,這樣腸子才能縮回,這點不可不知。
我查閱資料後發現,古代治療這種病症的方法是使用四十九粒蓖麻子的果仁,研磨成泥塗抹在產婦的頭頂,當腸子縮回後就立即清洗掉。如果腸子乾燥,可用少量磨刀水溫潤它,再服用磁石煎煮的湯,腸子就能縮回。磁石必須是經過陰陽家使用且有效的。如果用水噴灑產婦的臉和背,可能會嚇到產婦導致元氣散失。
治療盤腸產的另一種方法,是將半夏研磨成粉末,用小撮粉末吸入鼻子,腸子就會縮回。
另一個方法,使用浸泡過麻油的大紙條,點燃後吹滅,用產生的煙燻產婦的鼻子,腸子就會縮回。
還有一個方法,當腸子出來時,用清潔的漆器裝著,濃煎黃耆湯浸泡它,腸子就會縮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