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)

1. 卷五

2. 婦人勞瘵各疰方論第一

夫骨蒸殗殢,復連屍疰、勞疰、蟲疰、毒疰、熱疰、冷疰、食疰、鬼疰、疰者注也,自上注下,與前人相似,故曰疰。其變有二十二種,或三十六種,或九十九種,令人沉沉默默,寒熱盜汗,夢與鬼交,遺泄白濁,或腹中有塊,或腦後兩邊有結核,咳嗽膿血,下利羸瘦,死而傳疰,甚至滅門。更有蜚屍、遁屍、寒屍、喪屍、屍注,謂之五屍。

人為其疰者,不自知所苦,雖有貍骨、獺肝、天靈蓋等方,未嘗見效,唯崔氏灸法,早用有濟。若寒熱自汗,面白目干,口苦,神昏善恐,不能獨臥,傳在肝也。若寒熱面黑,鼻燥善忘,大便秘瀉,口舌生瘡,傳在心也。若寒熱面青唇黃,舌本硬強,言語不出,飲食無味,羸瘦吐涎,傳在脾也。

若寒熱面赤鼻白,乾燥毛折,咯嗽喘急,吐涎膿血,傳在肺也。若寒熱面黃耳焦,腳胻痠痛,小便白濁,遺瀝腹痛,傳在腎也。

愚按:前症誠然有之,故葛仙翁用獺肝一具,陰乾杵末,水下方寸匕,日三服,未愈再作。宋宣和間一法師,善考訊鬼怪,時一婦以疾投狀,既而如有鬼祟所附。曰:非我為患,乃病人命自衰爾。渠今己成蟲食肺,故令吐血聲嘶。又屢掠問彼所畏何物。云:以獺爪為末,酒服之,則去矣。

患家如其言得愈。獺爪即獺肝之類歟。《玄珠》云:蟲瘵多有兄弟互相傳染,甚至絕戶。此乃冤牽相纏及風水所致,雖有符文、法水下蟲之方,然蟲去而人亦亡。若能平素保養,亦可免矣。竊究《養生微旨》云:益氣補肺,益精滋腎,皆資其化源也。

蓋人之精血常不足,加之數奪其真,資化失常,則胃氣不固,精氣滑脫,不能上接陽氣,故頭重或痛,氣弱而食少,元氣下陷,脈即微弱,外散欲絕而虛洪,或見損脈,此實元氣不足之所致,非有外感賊邪之病也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討論的是婦女因過勞導致的慢性疾病,稱為「勞瘵」,以及各種傳染性疾病,包括屍疰、勞疰、蟲疰、毒疰、熱疰、冷疰、食疰、鬼疰等。這些病名中的「疰」字,表示一種從上而下的傳染方式,因為它們的症狀和前人的很像,所以被命名為「疰」。這種病變可能有二十二種、三十六種,甚至九十九種不同的表現形式,使患者感到沉重且沉默,出現寒熱交替和盜汗的症狀,甚至會在睡夢中與鬼魂交媾,造成遺精和白色濁液的分泌。有些患者腹部會出現硬塊,或者腦後兩側出現結節,也可能會有咳嗽帶血、下痢消瘦的現象,死亡後還會把病傳給他人,嚴重的話會讓整個家庭滅亡。另外,還有蜚屍、遁屍、寒屍、喪屍、屍注等五種屍疰。

當一個人感染了「疰」病,他可能無法清楚地描述自己的痛苦。即使使用了狸骨、獺肝、天靈蓋等傳統療法,效果往往不佳,只有崔氏的灸法,如果在早期使用,可能會有幫助。如果患者面色蒼白,眼睛乾澀,口苦,精神恍惚且容易害怕,無法獨自睡覺,這可能是肝臟受影響的跡象。如果患者面色發黑,鼻子乾燥,記憶力減退,大便不通或拉肚子,口腔和舌頭上出現潰瘍,這可能是心臟受影響的徵兆。如果患者面色蒼白,嘴脣黃色,舌頭僵硬,無法正常說話,對食物失去興趣,體重下降並吐出唾液,這可能是脾臟受影響的徵兆。

如果患者面色紅潤但鼻子蒼白,皮膚乾燥,毛髮脆弱,咳嗽急促,吐出泡沫和血絲,這可能是肺部受影響的徵兆。如果患者面色黃,耳朵呈焦黑色,小腿疼痛,小便呈現白色濁液,尿道不暢,腹部疼痛,這可能是腎臟受影響的徵兆。

根據我的理解,這些症狀確實存在。據說,葛仙翁曾使用整隻獺肝,晾乾後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立方寸的量,每天三次,直到病情好轉。在北宋宣和年間,有一位法師擅長審問鬼怪,當時一位婦女因病求診,後來發現她似乎被鬼魂附身。法師說:「這不是我造成的,而是病人自身的生命力已經衰弱。現在她的肺部已經被蟲子侵蝕,所以會咳血和聲音嘶啞。」法師多次詢問鬼魂最怕什麼東西,最後得到的答案是:「把獺爪研磨成粉末,用酒沖服,就可以把鬼魂趕走了。」

患者按照法師的建議,最終康復。獺爪是否就是獺肝的一種形式呢?根據《玄珠》的記載,蟲瘵常常在兄弟之間互相傳染,甚至導致整個家族滅亡。這是由於冤魂糾纏和風水問題引起的。雖然有一些符咒和法水可以驅除體內的蟲子,但是蟲子被驅逐後,人也可能會死去。如果能夠平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就能避免這種疾病。根據《養生微旨》的觀點,增強氣血,補充肺部和腎臟的能量,都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。

人體的精血常常不足,如果頻繁地消耗體力,身體的新陳代謝就會失調,胃氣也會變得不穩定,精氣就會流失,無法向上接觸陽氣。因此,頭部可能會感到沉重或疼痛,氣息微弱,食慾不振,元氣下降,脈搏微弱,體溫下降,脈搏虛弱,甚至出現損傷性脈搏,這些都是由於元氣不足導致的,而不是外來的邪氣所引起的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