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一 (4)
卷一 (4)
1. 附方
三化湯,治中風,外有六經之形症,先以加減續命湯治。內有便溺之阻隔者,此方主之。
厚朴(薑汁炒),大黃(酒蒸),枳實(麩炒),羌活(各八兩)
上每服一兩,水煎。
秦艽湯,治中風外無六經之形症,內無便溺之阻隔,乃血弱不能養於筋,手足不能運,口強不能言,宜養血而筋自榮也。
秦艽,石膏(各二兩),甘草(炒),川芎,當歸,芍藥(炒),羌活,獨活,防風,黃芩(炒),白芷,生地黃,熟地黃(自制),白朮(各一兩),白茯苓,細辛(半兩)
上每服一兩,水煎。陰雨,加生薑七片。春夏,加知母一兩。
省風湯,治中風口噤,口眼喎斜,筋脈攣急,抽掣疼痛,風熱痰實。
防風,南星(生用,各四兩),半夏(水浸洗,生用),黃芩(炒),甘草(生用;各二兩)
上每服五錢,水煎。
大八風湯(方見後)
燒竹瀝法,用新竹截尺許,作兩片,用兩磚對立,竹仰磚上,中以火燒之,兩頭瀝自出。取荊瀝亦然。
烏藥順氣散,治風氣骨節疼痛,遍身頑麻,手足癱瘓,言語謇澀。宜先疏氣道,後隨證投藥。
麻黃(去節),烏藥,陳皮(去白),川芎,白芷,桔梗,枳殼(去穰,麩炒),甘草(炒,各一兩),乾薑(炮,半兩),殭蠶(炒,一兩)
上每服五錢,姜水煎。頭痛,加蔥白。有汗,加薄荷。
八味順氣散
白朮,白茯苓,青皮,白芷,陳皮(炒),烏藥,人參(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
上每服五錢,水煎。
導痰湯
半夏,南星,茯苓,陳皮(炒),枳實(炒),甘草(炒)
上姜水煎服。
參蘇飲,治痰積中脘,暈眩嘈雜,怔忡噦逆,或痰停關節,手中嚲曳,口眼喎斜,半身不遂,嘔吐噁心,頭疼發熱。
人參,紫蘇葉,半夏,茯苓,乾葛,前胡(各二錢),甘草(炙),木香,陳皮(炒),枳殼(制),桔梗(各半兩)
上每服一兩,姜水煎。腹痛,加芍藥。
附子理中湯,治中寒不語,四肢強直。昔有武士守邊,大雪出帳觀瞻,忽然暈倒。又馬觀文之內,厥逆惡寒腹痛,服此悉愈。(方見十二卷第八論)
牛黃清心丸(方見後)
秦艽升麻湯,治風寒客於手足陽明經,口眼喎斜,惡見風寒,四肢拘急,其脈浮緊。
秦艽(二錢),升麻,乾葛,甘草,芍藥(炒),人參(各半兩),防風,桂枝(各三錢)
上每劑一兩,連須蔥白二莖,水煎服。
犀角散,治肝臟中風,筋脈拘攣,手足不收,坐踞不得,胸背強直,脅肋脹滿,面赤心煩,言語舂澀,或風邪流注四肢,上攻頭面作痛,口眼喎斜,腳膝痛乏。
犀角屑(二錢),石膏,羚羊角,羌活(各一錢),人參,甘菊花,獨活,黃芩(炒),天麻,枳殼(去穰,麩炒),當歸,黃耆,芎藭,白朮,酸棗仁(炒),防風,白芷(各五分),甘草(五分)
白話文:
[附方]
三化湯: 治療中風,伴有六經病症表現者,需先用加減續命湯治療。若患者大小便不通暢,則可用此方。藥材包括厚朴(薑汁炒)、大黃(酒蒸)、枳實(麩炒)、羌活(各八兩),每次服用一兩,水煎服。
秦艽湯: 治療中風,無六經病症表現,且大小便通暢,因血虛不能滋養筋脈,導致手腳活動不便,說話困難的患者。此方旨在養血,使筋脈自然恢復活力。藥材包括秦艽、石膏(各二兩)、甘草(炒)、川芎、當歸、芍藥(炒)、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黃芩(炒)、白芷、生地黃、熟地黃(自制)、白朮(各一兩)、白茯苓、細辛(半兩),每次服用一兩,水煎服。陰雨天加生薑七片,春夏季加知母一兩。
省風湯: 治療中風伴有口噤(嘴巴張不開)、口眼歪斜、筋脈攣縮疼痛、抽搐等症狀,屬於風熱痰盛型。藥材包括防風、南星(生用,各四兩)、半夏(水浸洗,生用)、黃芩(炒)、甘草(生用,各二兩),每次服用五錢,水煎服。
大八風湯: (方劑見後)
燒竹瀝法: 將新竹截成一尺長,劈成兩片,用兩塊磚頭支撐,將竹片放在磚上,用火燒烤,竹瀝就會從兩端流出。荊瀝的提取方法相同。
烏藥順氣散: 治療風邪引起的骨節疼痛、全身麻木、手足癱瘓、言語不清等症狀。應先疏通氣道,再根據具體情況用藥。藥材包括麻黃(去節)、烏藥、陳皮(去白)、川芎、白芷、桔梗、枳殼(去瓤,麩炒)、甘草(炒,各一兩)、乾薑(炮,半兩)、殭蠶(炒,一兩),每次服用五錢,薑水煎服。頭痛加蔥白,出汗加薄荷。
八味順氣散: 藥材包括白朮、白茯苓、青皮、白芷、陳皮(炒)、烏藥、人參(各一兩)、甘草(炙,半兩),每次服用五錢,水煎服。
導痰湯: 藥材包括半夏、南星、茯苓、陳皮(炒)、枳實(炒)、甘草(炒),薑水煎服。
參蘇飲: 治療痰阻中焦,出現頭暈、嘈雜、心悸、呃逆等症狀,或痰阻關節,手腳麻木、口眼歪斜、半身不遂、嘔吐、噁心、頭痛發熱等症狀。藥材包括人參、紫蘇葉、半夏、茯苓、乾葛、前胡(各二錢)、甘草(炙)、木香、陳皮(炒)、枳殼(制)、桔梗(各半兩),每次服用一兩,薑水煎服。腹痛加芍藥。
附子理中湯: 治療中寒不語,四肢僵直。 (方劑見十二卷第八論)
牛黃清心丸: (方劑見後)
秦艽升麻湯: 治療風寒侵犯手足陽明經,出現口眼歪斜、怕風寒、四肢拘緊,脈象浮緊的症狀。藥材包括秦艽(二錢)、升麻、乾葛、甘草、芍藥(炒)、人參(各半兩)、防風、桂枝(各三錢),每次服用一兩,加蔥白二莖,水煎服。
犀角散: 治療肝臟中風,筋脈拘攣,手足不能自主活動,坐臥困難,胸背僵硬,脅肋脹滿,面紅心煩,言語不清等症狀;或因風邪侵犯四肢,上攻頭面,引起頭痛、口眼歪斜、膝痛無力等症狀。藥材包括犀角屑(二錢)、石膏、羚羊角、羌活(各一錢)、人參、甘菊花、獨活、黃芩(炒)、天麻、枳殼(去穰,麩炒)、當歸、黃耆、芎藭、白朮、酸棗仁(炒)、防風、白芷(各五分)、甘草(五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