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一 (5)
卷一 (5)
1. 附方
上水姜煎。
薏苡仁散,治肝臟中風。
薏苡仁,麻黃(去節,各一錢半),防風,附子(炮,去皮臍),川芎,柏子仁,桂心,枳殼(麩炒),石膏,細辛,獨活,羚羊角(各一錢)
上姜水煎服。
射干湯,治肝經受病,多汗惡風,善悲嗌乾。目下青黃,可治,急灸肝俞百壯;一黃一白,不可治。
射干,芍藥(各二錢半),薏苡仁(三錢),桂心(五分),牡蠣,石膏(各二錢)
上作一劑,水煎服。前滾水下。
黃耆丸,治骨蒸熱,肢羸作痛,口乾心躁,睡臥不寧等症。
黃耆(炒),麥門冬(去心),茯神,柴胡,甘草(炒),生地黃(各一兩),酸棗仁,郁李仁(去皮尖),杏仁(去皮尖,麩炒),枸杞子,人參,黃芩(炒,各三錢),鱉甲(二錢,制)
上為末,蜜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遠清粥飲下。
煞鬼丸,治骨蒸傳屍,鬼氣伏連。
麝香(三分),犀角,木香,白朮(各一兩),鬼箭羽,辰砂(另研),虎頭骨(酥炙),桃仁(去皮尖、雙仁,麩炒黃),雄黃(各一兩半)
上為末,蜜丸桐子大。溫水下二十丸。此藥能闢瘟疾,可佩之。
地仙散,治骨蒸肌熱,煩躁勞熱,口乾。能生津液而清肺火。
地骨皮,防風,麥門冬(各五分),甘草(炒,三分)
上水姜煎。
加味牛黃散,治症同前,或恍惚恐亂,睡臥不得,志意不定。
牛黃,麝香,犀角(鎊),羚羊角,龍齒(各另研),防風,天麻,獨活,人參,茯神(去木),升麻,甘草(炙),白鮮皮,遠志(去心,各二錢半),天竺黃(三錢,另研),硃砂(另研,水飛),鐵粉(另研),麥門冬(去心,各半兩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煎麥門冬湯調。
遠志湯,治症同前,或偃臥不側,悶亂冒絕。若唇色正赤,可治,急灸心腧百壯。若青黃不定,面色蒭蒭戰慄動者,不可治。
遠志(去心,二錢半),人參,石菖蒲,羌活,細辛,麻黃(去根,各半兩),赤芍藥,白朮(各一兩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煎小麥湯調,日二服。
防風散,治脾臟中風,多汗惡風,身體怠惰,四肢不能動,色微黃,不嗜食,舌強語澀,口喎斜僻,肌膚不仁,腹膨心煩,翕翕發熱,神思如醉,其脈浮緩,胸滿痰涎,志意昏濁。
獨活(一錢半),防風,茯神(去木),人參,附子(炮,去皮臍),前胡,沙參,半夏(湯洗七次),黃耆(炒),旋覆花,羚羊角(鎊末),甘草(炙,各一錢)
上水姜煎。
白朮湯,治症同前,或腹滿身黃,嘔吐酸味,急灸脾俞百壯。目下及手足青者,不可治。口角兩邊黃者,可治。
白朮,厚朴(薑製),防風(各二錢),附子(炮,去皮臍),橘紅,白鮮皮,五加(各一錢)
白話文:
[附方]
水煎薏苡仁散,治肝臟中風。
薏苡仁、麻黃(去節)、防風、附子(炮製,去皮臍)、川芎、柏子仁、桂心、枳殼(麩炒)、石膏、細辛、獨活、羚羊角等量(各一錢半)。水煎服。
射干湯,治肝經受病,多汗惡風,容易悲傷,咽喉乾燥,眼圈青黃。眼圈青黃可治,需急灸肝俞穴一百壯;若眼圈黃白參雜,則不可治。
射干、芍藥(各二錢半)、薏苡仁(三錢)、桂心(五分)、牡蠣、石膏(各二錢)。一劑量,水煎服,沸水沖服。
黃耆丸,治骨蒸潮熱,肢體消瘦疼痛,口乾心煩,睡臥不安等症。
黃耆(炒)、麥門冬(去心)、茯神、柴胡、甘草(炒)、生地黃(各一兩)、酸棗仁、郁李仁(去皮尖)、杏仁(去皮尖,麩炒)、枸杞子、人參、黃芩(炒,各三錢)、鱉甲(二錢,炮製)。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後空腹,用稀粥送服。
煞鬼丸,治骨蒸勞熱,疑似鬼氣侵襲。
麝香(三分)、犀角、木香、白朮(各一兩)、鬼箭羽、辰砂(另研磨)、虎頭骨(酥炙)、桃仁(去皮尖、雙仁,麩炒黃)、雄黃(各一兩半)。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溫水送服二十丸。此藥可辟瘟疫,亦可佩帶。
地仙散,治骨蒸肌熱,煩躁發熱,口乾。能生津液,清肺火。
地骨皮、防風、麥門冬(各五分)、甘草(炒,三分)。水煎服。
加味牛黃散,治症狀同前,或神志恍惚,恐懼不安,無法安睡,意志不定。
牛黃、麝香、犀角(刮磨)、羚羊角、龍齒(各另研磨)、防風、天麻、獨活、人參、茯神(去木)、升麻、甘草(炙)、白鮮皮、遠志(去心,各二錢半)、天竺黃(三錢,另研磨)、硃砂(另研磨,水飛)、鐵粉(另研磨)、麥門冬(去心,各半兩)。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煎煮麥門冬的湯水調服。
遠志湯,治症狀同前,或臥床不能翻身,胸悶煩躁,瀕臨死亡。若嘴唇顏色鮮紅,可治,需急灸心俞穴一百壯;若嘴唇顏色青黃不定,面色蒼白,身體顫抖,則不可治。
遠志(去心,二錢半)、人參、石菖蒲、羌活、細辛、麻黃(去根,各半兩)、赤芍藥、白朮(各一兩)。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煎煮小麥的湯水調服,每日服用兩次。
防風散,治脾臟中風,多汗惡風,身體倦怠,四肢無力,面色微黃,食慾不振,舌頭僵硬,說話困難,口角歪斜,皮膚感覺遲鈍,腹部膨脹,心煩,發熱,神志不清,脈象浮緩,胸悶痰多,意志昏沉。
獨活(一錢半)、防風、茯神(去木)、人參、附子(炮製,去皮臍)、前胡、沙參、半夏(湯洗七次)、黃耆(炒)、旋覆花、羚羊角(刮磨成粉)、甘草(炙,各一錢)。水煎服。
白朮湯,治症狀同前,或腹部膨脹,全身黃疸,嘔吐酸水,需急灸脾俞穴一百壯。眼圈和手腳青色者,不可治;口角兩邊發黃者,可治。
白朮、厚朴(薑製)、防風(各二錢)、附子(炮製,去皮臍)、橘紅、白鮮皮、五加(各一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