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四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4)

1. 附治驗

一婦人素頭暈,不時而作,月經遲而少,此中氣虛弱,不能上升而頭暈,不能下化而經少,用補中益氣湯而愈。後因勞仆地,月經如湧,此勞傷火動,用前湯加五味子,一劑而愈。前症雖雲氣無所附,實因脾氣虧損耳。

一婦人內熱口乾,勞則頭暈,吐痰帶下。詳見六卷第十六論。

養正丹,治虛風頭眩,吐涎不己。蓋此藥升降陰陽,補接真氣,非止頭眩而已。

黑鉛,水銀,硫黃(研),硃砂(各一兩,研)

白話文:

一位婦女經常頭暈,且時不時發作,月經延遲且量少。這是因為中氣虛弱,無法上升到頭部導致頭暈,也無法下降到子宮導致經血量少。服用補中益氣湯後痊癒。後來由於勞累過度,月經量突然增多,這是因為勞傷導致火氣上炎。在補中益氣湯的基础上加五味子,一劑藥就治好了。雖然之前說氣無所附,但實際上是因為脾氣虧損。

另一位婦女內熱口乾,勞累時頭暈,吐痰帶下。詳細內容請參閱六卷第十六論。

養正丹,用於治療虛風頭眩、吐口水不止。因為這藥可以升降陰陽,補益真氣,不僅可以治療頭眩,還有其他功效。

黑鉛、水銀、硫黃(研磨)、硃砂(各一兩,研磨)。

上用砂器熔鉛,下水銀攪勻,離火少時,入硫砂再攪,候冷為末,飯丸綠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、食前棗湯下。

鉤藤散,治肝厥頭暈。

鉤藤鉤,陳皮(炒),半夏(薑製),麥門冬(去心),茯苓,茯神(去木),人參(去蘆),甘菊花,防風(各一錢),甘草(炙,三分),石膏(煅,二錢)

白話文:

將鉛放在砂器中熔化,加入水銀攪拌均勻,離火冷卻片刻,再加入硫磺繼續攪拌,待冷卻後研磨成粉末,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或飯前用紅棗湯送服。

鉤藤散,用於治療肝厥頭暈。

鉤藤、陳皮(炒)、半夏(薑製)、麥門冬(去心)、茯苓、茯神(去木)、人參(去蘆)、甘菊花、防風(各一錢)、甘草(炙,三分)、石膏(煅,二錢)。

上姜水煎。

川芎散,治肝腎虛風,頭目眩暈,或頭痛耳鳴,目繫緊急。

小川芎,山藥,白茯神,甘菊花(野菊不用),人參(各半兩),山茱萸肉(一兩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酒調,日三服。

三五七散,治八風五痹,肢體不仁,或風寒入腦,頭痛目旋,耳內蟬鳴。

附子(炮),細辛(各三兩),乾薑(炮,各五兩),山茱萸,防風,山藥(炒,各七兩)

白話文:

川芎散用來治療肝腎虛風,導致頭目眩暈、頭痛耳鳴、目繫緊急。配方包括小川芎、山藥、白茯神、甘菊花(野菊不用)、人參(各半兩)、山茱萸肉(一兩)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酒調服,每天三次。三五七散用來治療八風五痹,導致肢體麻木不仁、風寒入腦、頭痛目眩、耳內蟬鳴。配方包括附子(炮製)、細辛(各三兩)、乾薑(炮製,各五兩)、山茱萸、防風、山藥(炒製,各七兩)。將藥材煎煮後服用。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溫酒調。

四神散,治血風眩暈,頭痛寒熱唾痰。

菊花,當歸(酒洗),旋覆花(去梗葉),荊芥穗(各一錢)

上蔥白三寸,茶末一錢,水煎。

《斗門方》,治血風頭旋,或不知人事,用喝起草嫩心陰乾為末。酒服二錢,其功甚效。即前蒼耳散。

治頭旋如天動地轉,名曰心眩,膽礬一兩細研,用麵餅劑一個拌勻,勒如骰子大,瓦上焙乾。每服一骰為末,燈心、竹茹煎湯調下。此去痰之法,當審而用之。

白話文:

上藥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溫酒調服。

四神散,用來治療血風眩暈、頭痛寒熱、唾液增多等症狀。

菊花、當歸(用酒浸泡洗淨)、旋覆花(去除莖葉)、荊芥穗(各取一錢)。

加入蔥白三寸、茶末一錢,用水煎煮。

斗門方,用來治療血風頭旋、神志不清,用喝起草嫩心陰乾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酒送服,療效顯著。此方即為蒼耳散。

治療頭旋如天旋地轉,稱為心眩,將膽礬一兩研磨成細粉,用麵餅一個拌勻,捏成骰子大小,放在瓦上烘乾。每次服用一骰子的粉末,用燈心、竹茹煎湯送服。此法用來化痰,需謹慎使用。

2. 附方

正元飲,治下元虛敗,痰氣上湧,頭目眩暈,臟腑滑泄,時或自汗,手足逆冷,霍亂轉筋等症。

紅豆(炒,二錢),人參(去蘆,三兩),附子(炮,去皮尖,一兩),茯苓,甘草(炙,各一兩),肉桂(五錢),川芎,山藥(薑汁炒),烏藥,乾葛(各一兩),白朮(二兩),乾薑(炮,三錢),黃耆(炙,一兩半)

白話文:

[正元飲],主治下元虛敗,痰氣上湧,頭目眩暈,臟腑滑泄,偶爾自汗,手足逆冷,霍亂轉筋等症狀。

藥方:

  • 紅豆(炒,二錢)
  • 人參(去蘆,三兩)
  • 附子(炮,去皮尖,一兩)
  • 茯苓(一兩)
  • 甘草(炙,一兩)
  • 肉桂(五錢)
  • 川芎(一兩)
  • 山藥(薑汁炒,一兩)
  • 烏藥(一兩)
  • 乾葛(一兩)
  • 白朮(二兩)
  • 乾薑(炮,三錢)
  • 黃耆(炙,一兩半)

註解:

  • 上述藥方中的藥材名稱及用量均以傳統中藥單位計算,一兩約等於3.73公克。
  • 藥方中的炮製方法,如炒、炙等,指的是用火加熱藥材以去除藥性或改變藥性。

上每服三錢,薑棗水入鹽少許,煎送黑錫丹。

黑錫丹,治真陽虛敗,痰氣壅塞,心火炎熾,或赤白帶下等症。

肉桂,沉香,附子(炮,去皮臍),胡蘆巴(酒浸,炒),破故紙(炒),茴香(炒),肉豆蔻(麵裹,炒),陽起石(研,水飛),金鈴子(蒸,去皮核),木香(各一兩),硫黃,黑錫(去灰,各二兩)

白話文:

每次服用黑錫丹三錢,用薑棗水加少許鹽煎服。黑錫丹主治真陽虛損、痰氣壅塞、心火熾盛,或赤白帶下等症。藥方包括肉桂、沉香、炮附子(去皮臍)、酒浸炒葫蘆巴、炒破故紙、炒茴香、麵裹炒肉豆蔻、研水飛陽起石、蒸去皮核金鈴子、木香(各一兩)、硫黃、去灰黑錫(各二兩)。

上將黑錫、硫黃入銚內,煉結砂子,傾出地上,去火毒,研細,余藥為末和勻,再研至黑光色,酒糊丸桐子大,陰乾入布袋擦令光潤,每服四十丸。

腎著湯(方見十五卷第八論)

青州白丸子方(見三卷第四論)

六味丸

八味丸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

當歸補血湯(方見十九卷第六論)

四物湯

四君子湯

白話文:

  1. 「上將黑錫、硫黃入銚內,煉結砂子,傾出地上,去火毒,研細,餘藥為末和勻,再研至黑光色,酒糊丸桐子大,陰乾入布袋擦令光潤,每服四十丸。」這段描述了製作藥丸的過程,包括選擇和處理藥材、研磨、製丸和乾燥等步驟。

  2. 腎著湯(方見十五卷第八論)」、「青州白丸子方(見三卷第四論)」、「六味丸」、「八味丸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」、「當歸補血湯(方見十九卷第六論)」、「四物湯」、「四君子湯」這些都是藥方名稱,代表不同的中藥配方,用於治療各種不同的疾病。具體的藥方和用法需參照相關卷數的詳細說明。

請注意:這些藥方和用法是傳統中醫學的知識,使用前應由專業的中醫師進行診斷和指導,以確保安全性和適應症。

補中益氣湯(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
二陳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五論)

瀉青丸(方見二十四卷第三論)

八物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
四七湯(方見十二卷第七論)

除濕湯(即腎著湯加川芎)

半夏白朮天麻湯(方見四卷第五論)

白話文:

補中益氣湯、二陳湯、瀉青丸、八物湯、四七湯、除濕湯(即腎著湯加川芎)、半夏白朮天麻湯,這些方劑分別記載在《傷寒論》二十四卷的第六、五、三、四、七、十二、四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