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五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4)

1. 附方

黃耆建中湯(方見二十卷第四論)

聖愈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九論)

四物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
六味丸

加味逍遙散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
六君子湯

補中蓋氣湯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
歸脾湯

十全大補湯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
人參養榮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三論)

八味丸(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

2. 婦人冷勞方論第四

婦人冷勞,屬血氣不足,臟腑虛寒,以致臍下冷痛,手足時寒,月經失常,飲食不消,或時嘔吐,惡寒發熱,骨節痠疼,肌膚羸瘦,面色萎黃也。

愚按:前症有內外真寒,然有內外真熱,亦有內真熱而外假寒者,又有內真寒而外假熱者。若飲食難化,大便不實,腸鳴腹痛,飲食畏寒,手足逆冷,面黃嘔吐,畏見風寒,此內外真寒之症也,宜用附子理中湯以回陽,八味地黃丸以壯火。若飲食如常,大便堅實,胸腹痞脹,飲食喜冷,手足煩熱,面赤嘔吐,不畏風寒,此內外真熱之症也,宜用黃連解毒湯以消陰,六味丸以壯水。

若飲食如常,大便堅實,胸腹痞脹,飲食喜寒,手足逆冷,面黃嘔吐,畏見風寒,此內真熱而外假寒也,亦用解毒湯、六味丸。若飲食少思,大便不實。吞酸噯氣,胸腹痞滿,手足逆冷,面赤嘔吐,畏見風寒,此內真寒而外假熱也,亦用附子理中湯八味丸。當求其屬而治之。

經曰:益火之源以消陰翳,壯水之主以制陽光。使不知真水火之不足,泛以寒熱藥治之,則舊疾不去,新病復生矣。夫所謂屬者,猶主也,謂心腎也。求其屬也者,言水火不足,而求之於心腎也。火之源者,陽氣之根,即心是也。水之主者,陰氣之根,即腎是也。非謂火為心,源為肝,水為腎,主為肺也。

大抵寒亦抑心,熱亦強腎,在治者審之。

3. 附治驗方藥

一婦人食少作嘔,口吐痰涎,面黃腹痛,月經不調,手足逆冷。余謂此內外俱寒之症,遂以六君加附子木香治之而愈。

先太宜人,忽嘔吐酸水,內熱作渴,飲食不進,惟喜冷水,面色青赤,投之以藥,入口即吐,此內外真熱之症,積十餘日。以黃連一味,煎湯飲之,徐加白朮茯苓,仍加陳皮當歸、炙草,至月餘,始進米飲稀粥,調理而愈。

一婦人內熱作渴,大便秘結,畏惡風寒,手足逆冷。余以為內真熱而外假寒,先用黃連解毒湯,後用六味丸而愈。

一大方室趙氏,初患痰喘熱渴,醫以降火散氣治之,肌日削而氣日索。延至甲辰,木旺痰盛,身熱口腐,腹脹神昏,絕食幾死。先生診之云:此乃虛熱無火,投以壯水生土之劑,隨服隨效,得以不死。竊喜久安。忽值戊申夏初,坐則頭墜,不能起視,臥則背冷,黨風透體,煩熱暈眩,咳嘔痰湧,手足麻冷,病勢危殆,自分必死。得先生診之曰:此內真寒外假熱之症也。

逐以大補姜附之劑飲之,不三四服而勢已平,仍以前藥加減而愈。則其他以有餘之火治之,無怪乎其展轉增劇也。微先生則山妻死於甲辰之春,難免於戊申之夏矣。大方感慨不已,援筆備述,求附卷末,庶幾醫者之不昧,病者之得全。先生之惠,垂諸無窮,豈一世一人之幸哉。

長洲沈大方頓首拜書。

八味丸

六味丸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

附子理中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)

黃連解毒湯(方見六卷第十一論)

六君子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