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一 (19)
卷一 (19)
1. 附方
羚羊角散(方見十四卷第二論)
加味四物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八珍湯
加味逍遙散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六味丸(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
白話文:
[附方]
羚羊角散:這個處方可以在十四卷第二篇討論中找到。
加味四物湯:這個處方可以在二十四卷第六篇討論中找到。
八珍湯:這是一個補益的湯劑,由八種珍貴的中藥材組成。
加味逍遙散:這個處方及其變體可以在二十四卷第四篇討論中找到。
六味丸:這個處方可以在二十四卷第十一篇討論中找到。
2. 婦人顫振方論第八
(新附)
黃帝曰:人之顫者,何氣使然?岐伯曰:胃氣不實則諸脈虛,諸脈虛則筋脈懈墮,筋脈懈墮則行陰,用力不復故為顫,因其所在補分肉間。《醫學綱目》云:顫振與瘈瘲相類,瘈瘲則手足牽引,而或伸或屈,顫振則但顫動而不伸屈也。胃虛有痰,用參、術以補氣,茯苓、半夏以行痰。如實熱積滯,用張子和三法。
愚謂顫振者,掉眩也。《易》曰:鼓萬物者,莫疾乎風。鼓之為言動也。大抵掉眩,乃風木之搖運也。諸風掉眩,皆屬於肝。治法若肝木實熱,用瀉青丸。肝木虛熱,用六味丸。肺金克肝木,用瀉白散。肝木虛弱,用逍遙散加參、朮、鉤藤鉤。脾血虛弱,用六君子加芎、歸、鉤藤鉤。
胃氣虛弱,用補中益氣湯加鉤藤鉤。若產後顫振,乃氣血虧損,虛火益盛而生風也。切不可以風為論,必當大補,斯無誤矣。
白話文:
黃帝問道:人之所以會發生震顫的情況,是由於哪種氣的原因呢?岐伯回答說:當胃氣不足時,全身的脈絡也會跟著虛弱,脈絡虛弱就會導致筋脈失去彈性,筋脈失去彈性在行走時,使用力氣後就無法恢復原狀,因此產生顫抖。應根據病患部位來補充肌肉之間的營養。
《醫學綱目》提到:顫振和瘈瘲類似,但瘈瘲會導致手腳抽搐,且可能伸展或彎曲,顫振則只有顫抖,不會伸展或彎曲。胃虛有痰的情況下,可以使用人參、白朮來補氣,茯苓、半夏來化痰。如果是實熱積滯,則可用張子和的三法治療。
我認為顫振,就是指頭暈眼花,像被風吹一樣。《易經》說:能鼓動萬物的,沒有比風更快的了。鼓的意思就是動。大體上來說,頭暈眼花是風木在身體裡的運作。各種因風引起的頭暈眼花,都屬於肝臟問題。如果肝臟過度熱,可使用瀉青丸;肝臟虛熱,可使用六味地黃丸;肺金剋肝木,可用瀉白散;肝木虛弱,可用逍遙散,並加入人參、白朮、鉤藤;脾血虛弱,可用六君子湯,並加入川芎、當歸、鉤藤。
胃氣虛弱,可用補中益氣湯,並加入鉤藤。產後顫振,是因為氣血虧損,虛火旺盛,進而產生風象。不能單純以風來理解,必須大量補充,纔不會有誤解。
3. 附治驗方藥
一婦人性善怒,發熱,經水非過期則不及,肢體倦怠,飲食少思而顫振。余以為脾氣不足,肝經血少而火盛也。午前以調中益氣湯加茯苓、貝母送六味丸,午後以逍遙散送六味丸,兩月餘而愈。
一婦人身顫振,口妄言,諸藥不效。余以為鬱怒所致,詢其故,蓋為素嫌其夫,而含怒久矣。投以小柴胡湯稍可,又用加味歸脾湯而愈。
白話文:
[附有治療驗證的藥方]
有一個婦女,性格容易生氣,經常感到身體發熱,她的月經不是延遲就是提前,身體常常感到疲憊無力,食慾不佳,甚至會出現手腳顫抖的狀況。我判斷這是因為她的脾氣功能不佳,肝臟血液不足,導致火氣旺盛。於是在上午,我開了調中益氣湯,並加入茯苓和貝母,再搭配六味丸服用;下午則是用逍遙散搭配六味丸服用。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,她的情況已經痊癒。
另一個婦女,她經常全身顫抖,並且有囈語的症狀,嘗試過許多藥物都沒有改善。我認為這是因為她長期鬱悶生氣所導致的,進一步瞭解,原來她一直對丈夫有所不滿,長久以來積壓的怒氣造成這樣的結果。我先讓她服用小柴胡湯,情況稍微好轉,之後再用加味歸脾湯,最終病情得以康復。
4. 附方
海藏愈風湯,治產後一切失血過多,及汗後中風搐搦。(方見十九卷第十二論)
交加散,治瘈瘲,或顫振,或產後不省人事,口吐痰涎。
當歸,荊芥穗(等分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酒少許,煎至七分,灌下咽,即有生理。
增損柴胡湯,治產後或經適斷,致手足牽搐,咬牙昏冒異症。
柴胡(八錢),黃芩(炒,四錢),半夏(泡,三錢),石膏(四錢),知母(二錢),黃耆(炒,五錢),甘草(炙,二錢)
上為粗末,每服半兩,姜五片,棗四枚,水煎溫服。
《本事》青鹽丸,治肝腎虛損,腰膝無力,顫振軃曳。
茴香(末,三兩),菟絲子(末,四兩),乾山藥(末,二兩),青鹽(一兩)
上先將菟絲子洗淨,無灰酒浸,曬七日,冬天近火煨炙乾,另為細末,和勻,酒糊丸梧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,溫酒或鹽湯下。常服壯筋力,進飲食。一婦人素患足軃曳,久服此藥,履地如故。
《本事》星附散,治中風能言,而手足軃曳,脈虛浮而數。
天南星,半夏(二味薄切片,薑汁浸透),黑附子,白附子(炮),川烏(炮),白殭蠶(炒),沒藥,人參,白茯苓(各等分)
上為粗末,每服二錢,酒水各一盞,同煎至八分,去滓,熱進三二服,汗出即瘥。在桐廬有患此症,用前藥三服得汗,手足即能舉物。
《三因》獨活散,治氣虛感風,或驚恐相乘,肝膽受邪,使上氣不守正位,致頭招搖,手足顫掉,漸成目昏。
獨活,地骨皮,細辛,芎藭,菊花(甘味者),防風(去叉),甘草(炙,等分)
上為粗末,每服三錢,水盞半,煎至一盞,去滓,煎取清汁六分,入竹瀝少許,再煎一二沸,食後溫飲,日二服。
《世傳》茯苓丸,治手臂抽牽,或戰掉不能舉物,服此藥立愈。又治臂痛如神。方見後,並注兼治之法。
白話文:
[附方]
海藏愈風湯:適用於產後因出血過量或大量出汗後,導致中風抽搐的情況。(此方詳見於第十九卷的第十二篇討論)
交加散:專治瘈瘲、顫抖、或產後失去意識、口吐痰涎的情況。
所需藥材:當歸,荊芥穗(等量)
使用方法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一盞水與少量酒,煎煮至剩七分,灌服,即有生機。
增損柴胡湯:針對產後或月經剛結束,導致手腳抽搐、咬牙、昏迷等異常症狀。
所需藥材:柴胡(八錢),黃芩(炒,四錢),半夏(泡,三錢),石膏(四錢),知母(二錢),黃耆(炒,五錢),甘草(炙,二錢)
使用方法:將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半兩,加入五片薑、四枚棗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
《本事》青鹽丸:針對肝腎虛弱、腰膝無力、顫抖的情況。
所需藥材:茴香(末,三兩),菟絲子(末,四兩),乾山藥(末,二兩),青鹽(一兩)
使用方法:首先將菟絲子洗淨,用無灰酒浸泡,曬七天,冬季需靠近火源烘烤乾燥,另磨成細末,混合均勻,用酒糊做成梧桐籽大小的丸。每次服用五七十粒,用溫酒或鹽水吞服。長期服用可強壯筋骨,促進食慾。有一婦女一直患有腳部無力的問題,長期服用此藥後,行走能力恢復正常。
《本事》星附散:適用於中風後能說話,但手腳無力,脈搏虛弱且頻率快的情況。
所需藥材:天南星,半夏(切成薄片,薑汁浸泡透),黑附子,白附子(炮),川烏(炮),白殭蠶(炒),沒藥,人參,白茯苓(各等量)
使用方法:將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一盞酒和一盞水,煎煮至剩八分,去掉渣滓,熱服兩三劑,出汗即見效。在桐廬有一人患有此病,服用此藥三次後出汗,手腳即能活動自如。
《三因》獨活散:適用於氣虛感受風寒,或因驚恐導致肝膽受邪,使上氣不能保持正位,導致頭部搖晃,手腳顫抖,逐漸造成視力模糊的情況。
所需藥材:獨活,地骨皮,細辛,芎藭,菊花(甘味者),防風(去叉),甘草(炙,等量)
使用方法:將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半盞水,煎煮至剩一盞,去掉渣滓,煎取六分清汁,加入少量竹瀝,再煎煮一二沸,飯後溫飲,每日服用兩次。
《世傳》茯苓丸:適用於手臂抽搐或顫抖,無法舉起物品的情況,服用此藥立即見效。此外,還能有效治療手臂疼痛。具體方法詳見後續,並附上兼治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