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三 (5)
卷三 (5)
1. 婦人中風自汗方論第六
古方續命、排風、越婢等湯,皆用麻黃,取其發汗而散風邪也。然而無汗者為宜,若自汗者用之,則津液轉脫,反為大害。故仲景云:中風自汗,用桂枝湯。發搐,口眼瞤動,遍身出汗,用獨活湯、續命煮散,以復榮衛而祛風邪。
愚按:前症若腠理不固而自汗者,用桂枝湯,或防風白朮牡蠣湯。若過服風藥而自汗者,用白朮防風湯。若陽氣虛弱而自汗者,用耆附湯。若兼盜汗,用補中益氣湯送六味丸。如不應,用當歸六黃湯。
獨活湯,治風虛昏憒,手足瘈瘲,發熱及中風自汗等症。
獨活,羌活,人參,防風,當歸,細辛茯神(去木),半夏,桂心,白薇,遠志(去心),菖蒲,川芎(各五分)
上姜水煎服。
續命煮散,治風氣昏憒,四肢無力,口眼瞤動,或時搐搦,或津液不足,渴飲熱湯,及產後中風自汗等症。
防風,獨活,當歸,人參,細辛,葛根,芍藥(炒),川芎,甘草(炒),熟地黃(自制),半夏遠志(去心),荊芥穗(各半兩),桂心(七錢半)
上每服五七錢,姜水煎。汗不止,加牡蠣粉五分。
防風白朮牡蠣散,治中風氣虛,腠理不密,自汗不止等症。
白朮(炒),牡蠣(煅),防風(等分)
上為末,每服二三錢,米飲下,日三服。如不止,服黃耆建中湯。
白話文:
[婦女中風自汗的治療方法討論]
古代的療法,像續命湯、排風湯、越婢湯等,都使用了麻黃,因為它能促進排汗並驅散風邪。但這種做法適合於不出汗的人,如果已經在自發性排汗的情況下使用,反而會導致體內的津液流失,對身體造成重大傷害。因此,張仲景提到:對於中風後自發性排汗的情況,應該使用桂枝湯。如果出現抽搐,口眼跳動,全身出汗的情況,則可使用獨活湯或續命煮散,以恢復營衛功能,驅除風邪。
對於皮膚肌理不牢固而導致的自汗,可以使用桂枝湯,或者防風白朮牡蠣湯。如果因過量服用風藥導致的自汗,可以使用白朮防風湯。如果是因陽氣虛弱導致的自汗,則使用耆附湯。如果同時伴有盜汗,可用補中益氣湯配合六味丸。如果效果不佳,可改用當歸六黃湯。
獨活湯,用於治療因風虛導致的昏亂,手腳抽搐,發燒和中風後的自汗等症狀。
藥材包含獨活、羌活、人參、防風、當歸、細辛、茯神(去木)、半夏、桂心、白薇、遠志(去心)、菖蒲、川芎(各五分),以上藥材用水和薑一起煎煮服用。
續命煮散,適用於風氣昏亂,四肢無力,口眼跳動,偶爾抽搐,或者津液不足,口渴想喝熱水,以及產後中風自汗等症狀。
藥材有防風、獨活、當歸、人參、細辛、葛根、炒芍藥、川芎、炒甘草、熟地黃(自制)、半夏、遠志(去心)、荊芥穗(各半兩),桂心(七錢半)。每次服用五到七錢,用水和薑一起煎煮。如果汗流不止,可添加五分的牡蠣粉。
防風白朮牡蠣散,適用於中風後氣虛,肌理不緊密,自汗不止等情況。
藥材有炒白朮、煅牡蠣、防風(等份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至三錢,用米湯吞服,每日三次。如果汗仍止不住,可服用黃耆建中湯。
2. 附方
柴胡桂枝湯,治傷風發熱自汗,或鼻鳴乾嘔,或痰氣上攻等症。
桂枝(二錢),黃芩(炒),人參,白芍藥(炒,各錢半),甘草(炙),半夏(薑製),生薑(各一錢),柴胡(四錢),大棗(二枚)
上作一劑,水煎服。
白朮防風湯,治服表藥過多而自汗者。
白朮(炒),黃耆(炒,各二兩),防風(一兩)
上每服五七錢,水煎溫服。未應倍之。
耆附湯(方見十九卷第六論)
補中益氣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六味丸(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
當歸六黃湯(方見十九卷第六論)
白話文:
【配方】柴胡桂枝湯,用於治療感冒發燒且自發出汗,或是有鼻塞、乾嘔,或是痰氣上湧等症狀。
藥材:桂枝(二錢)、黃芩(炒,二錢)、人參(一錢半)、白芍藥(炒,一錢半)、甘草(炙,一錢)、半夏(薑製,一錢)、生薑(一錢)、柴胡(四錢)、大棗(二枚)
以上藥材為一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白朮防風湯,用於治療因服用表散藥物過多而出現自發性出汗的人。
藥材:白朮(炒,二兩)、黃耆(炒,二兩)、防風(一兩)
以上藥材每次服用五至七錢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若無改善,可加倍服用。
耆附湯,(配方詳見第十九卷第六論)
補中益氣湯,(配方詳見第二十四卷第六論)
六味丸,(配方詳見第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
當歸六黃湯,(配方詳見第十九卷第六論)
3. 婦人筋脈瘈瘲方論第七
(新附)
《醫學綱目》云:瘈者筋脈急也,瘲者筋脈緩也。急則引而縮,緩則縱而伸。或縮或伸,動而不止者,名曰瘈瘲,俗謂之發搐是也。凡癲癇、風痙、破傷風三症,皆能瘈瘲。但癲癇則仆地不省,風痙、瘈瘲則角弓反張,破傷風、瘈瘲則有瘡口。竊謂瘓者,屬肝經風熱血燥,或肝火妄動血傷;瘲者,屬肝經血氣不足,或肝火汗多亡血,以致手足伸縮不已,抽搐不利。若因風熱血燥,用羚羊角散加鉤藤鉤、山梔。
若肝火妄動,用加味四物湯加鉤藤鉤、山梔。若肝經血氣不足,用八珍湯加鉤藤鉤、山梔。若肝火亡血,用加味逍遙散加鉤藤鉤、山梔。如不應,須用六味丸以補腎水生肝木為主,佐以前劑治之。若其脈長弦者,是肝之本脈也,則易治。其脈短澀者,是肺金克肝木也,則難治。
其面色青中見黑者,是水生木也,當自愈。青中見白者,是金剋木也,必難愈。
白話文:
【婦女筋脈抽搐的治療理論與方法】
根據《醫學綱目》所述,所謂的「瘈」指的是筋脈緊繃,而「瘲」則是指筋脈鬆弛。筋脈過於緊繃會導致身體收縮,過於鬆弛則會使身體伸展。無論是收縮還是伸展,如果持續不斷,這種現象被稱作「瘈瘲」,也就是民間常說的抽搐。癲癇、風痙和破傷風這三種疾病,都可能引起抽搐。癲癇發作時,患者會倒地失去意識;風痙和抽搐會使患者呈現角弓反張的姿態;破傷風和抽搐通常伴隨著創傷感染。私以為,筋脈緊繃的病狀,多半是由肝經風熱和血燥引起,或者因為肝火旺盛導致血液受損;筋脈鬆弛的情況,可能是肝經的血氣不足,或是肝火過旺,出汗過多,造成血液流失,進而導致手腳無法控制地伸縮,抽搐不止。
如果病因是風熱和血燥,可以使用羚羊角散,並加入鉤藤鉤、山梔。
若是肝火過旺,可使用加味四物湯,同樣加入鉤藤鉤、山梔。
若是肝經血氣不足,可使用八珍湯,再添加鉤藤鉤、山梔。
若是肝火導致血液流失,可使用加味逍遙散,並加入鉤藤鉤、山梔。
若以上療法無效,需使用六味丸,主要目的是補充腎水以滋養肝木,並輔以先前的藥方進行治療。
如果患者的脈象顯示為長弦,這是肝臟正常的脈象,治療相對容易。相反,如果脈象短且澀,表示肺金剋制肝木,治療難度較大。
觀察患者的臉色,如果青中帶黑,代表水生木,病情自然會好轉。反之,如果臉色青中泛白,表示金剋木,病情很可能難以改善。
4. 附治驗方藥
一婦人素口苦,月經不調,或寒熱,妊娠五月,兩臂或拘急,或緩縱,此肝火傷血所致也。用四物加柴胡、山梔、丹皮、鉤藤鉤治之而愈。
一妊婦因怒寒熱,頸項動掉,四肢抽搐,此肝火血虛風熱,用加味逍遙加鉤藤鉤,數劑而痊。
白話文:
[附治驗方藥]
有一位婦女平時常覺得嘴巴苦澀,月經週期紊亂,有時還會感到忽冷忽熱。在懷孕五個月的時候,她的雙臂時常會突然變得僵硬,或者變得無力。這是因為肝臟的火氣傷害到血液所導致的問題。治療上,採用了四物湯,再添加柴胡、山梔、丹皮和鉤藤等藥材來治療,最後她的情況得到了改善。
另一位孕婦因為生氣後出現了寒熱交錯的情況,頸部和四肢開始不由自主地顫抖和抽搐。這是因為肝火旺盛,加上血液不足和風熱所引起的症狀。治療上,使用了加味逍遙散,再添加鉤藤,服用幾劑後,她的症狀就得到了完全的緩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