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三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5)

1. 婦人風痹手足不隨方論第五

夫婦人風痹,手足不隨,或肌膚疼痛,或肢體麻木。蓋諸陽之經,皆起於手足,循行肢體,因氣虛風邪所客而為患也。

愚按:經云: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前症若風邪淫旺,或怒動肝火,血燥筋攣,用加味逍遙散。脾肺氣虛,肌膚不仁,手足麻木,用三痹湯。若腎水虧損,不能滋養筋骨,或肝脾血虛,而筋痿痹,用六味丸。服燥藥而筋攣者,用四物、生甘草。氣血俱虛,用八珍湯和《醫林集要》等方。

新刊《丹溪心法》附錄云:若人大拇指麻木不仁,或手足少力,或肌肉微掣,三年內必有大風之症,宜先服八風湯、天麻丸、防風通聖散以預防之。殊不知河間云:風者病之末也,所以中風有癱瘛者,非謂肝木之風內中,亦非六淫風邪外襲,良由五志過極,心火熾盛,腎水虛衰,不能制之,則陰虛陽實,而熱氣拂鬱,心神昏憒,筋骨無用,而卒倒無知也。治當以固元氣為要。

若遽服八風等藥,則反傷元氣,適足以招風取中。仍參本卷首論主治。

白話文:

夫妻患上風痺,手腳不聽使喚,或是皮膚疼痛,或是肢體麻木。這是因為所有陽氣的經絡,都從手腳開始,沿著肢體運行,由於氣虛被風邪入侵而造成的病症。

我認為,經書上說:邪氣之所以能入侵,是因為人體氣虛。前面提到的症狀,如果是風邪旺盛,或是怒氣傷肝,導致血燥筋攣,可以用加味逍遙散。如果是脾肺氣虛,導致皮膚麻木,手腳無力,可以用三痹湯。如果是腎水虧損,無法滋養筋骨,或是肝脾血虛,導致筋脈痿弱,可以用六味丸。如果服用燥性藥物導致筋攣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生甘草。如果氣血都虛弱,可以用八珍湯或醫林集要等方劑治療。

新刊的《丹溪心法》附錄中提到:如果大拇指麻木不仁,或手腳無力,或肌肉輕微抽搐,三年內可能會患上大風病,應該提前服用八風湯、天麻丸、防風通聖散來預防。然而河間先生認為:風是病的末端,所以中風導致癱瘓昏迷,不是因為肝木之風內侵,也不是因為六淫風邪外襲,而是因為五志過度,心火熾盛,腎水虛衰,無法控制心火,導致陰虛陽實,熱氣鬱結,心神昏迷,筋骨無力,突然昏倒失去知覺。治療應該以固本培元為首要。

如果貿然服用八風湯等藥,反而會損傷元氣,更容易招來風邪中風。還是應該參照本書開頭的論述,根據病症選擇治療方法。

2. 附治驗

一婦人因怒,吐痰胸滿,服二陳順氣化痰之劑,半身不遂,內熱口乾,形氣殊倦。余視之,乃肝火熾盛而侮脾土也,用逍遙散、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丸,喜其慎疾,年餘而愈。

一孀婦胸脅脹痛,內熱晡熱,月經不調,肢體痠麻,不時吐痰。或用清氣化痰藥,喉間不利,白帶腹脹。又和清熱理氣藥,胸膈不寬,肢體時麻。余曰:此本鬱怒傷肝脾,前藥傷甚耳。朝用歸脾湯以解鬱結生脾氣,夕用加味逍遙散以生肝血清肝火,百餘劑而愈。後因怒肢體復麻,用補中益氣加山梔、茯苓、半夏而痊。

白話文:

一位婦人因生氣,導致吐痰胸悶,服用二陳湯順氣化痰的藥後,卻出現半身不遂、口乾舌燥、精神疲乏的症狀。我診斷後發現是肝火旺盛侵犯脾土,於是開了逍遙散、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丸,她謹慎用藥,一年後痊癒。

一位寡婦胸脇脹痛,內熱潮熱,月經不調,四肢痠麻,時常吐痰。她曾服用清熱化痰藥,結果喉嚨不舒服,白帶增多,肚子脹。又試著服用清熱理氣藥,但胸悶難解,四肢仍然麻木。我診斷後認為這是長期鬱怒傷了肝脾,之前的藥物反而加重病情。於是早上開了歸脾湯解鬱結生脾氣,晚上開了加味逍遙散滋養肝血清肝火,服用一百多劑後痊癒。之後她因生氣再次出現四肢麻木,我便在補中益氣湯中加入山梔、茯苓、半夏,使她最終康復。

後復怒病再作,月經如注,脈浮洪而數。此肝火傷脾,不能攝血所致也。用六君、芎、歸、炮姜,一劑而血止;再補中益氣加炮薑、茯苓、半夏,四劑而胃蘇;更用歸脾湯、逍遙散,調理而痊。

一婦人頭暈吐痰,用化痰理氣藥,肢體或麻;服祛風化痰藥,肢體常麻,手足或冷或熱。此脾土虛而不能生肺金,用補中益氣加茯苓、半夏、炮姜二十餘劑,脾氣漸復,諸症稍愈。更用加味逍遙散三十餘劑而愈。後因怒吐痰,自服清氣化痰丸,飲食不進,吐痰甚多,胸脅脹滿,余用六君子倍加參、術,少加木香,數劑而安。

白話文:

之後又生氣,舊病復發,月經量很多,脈象浮而洪大且快。這是因為肝火傷脾,脾臟不能收攝血液導致的。用六君子湯、川芎、當歸、炮姜,一劑就止住了血;接著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炮姜、茯苓、半夏,四劑後胃口就恢復了;再用歸脾湯、逍遙散調養,病就痊癒了。

有一位婦人頭暈吐痰,用化痰理氣的藥物治療,四肢卻麻木;服用祛風化痰的藥物,四肢依然麻木,手腳時冷時熱。這是因為脾土虛弱,無法生長肺金,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、半夏、炮姜二十多劑,脾氣逐漸恢復,症狀也略微好轉。接著再用加味逍遙散三十多劑,病就好了。後來因為生氣又吐痰,自己服用清氣化痰丸,結果飲食不進,痰吐得更多,胸脅脹滿,我用六君子湯加倍人参、白术,少加木香,幾劑藥後就安穩了。

三痹湯,治血氣凝滯,手足拘攣,風痹等疾。

續斷(酒浸,炒),杜仲(去皮,切,薑汁炒),防風,桂心,細辛,人參,白茯苓,當歸,白芍藥(炒),黃耆(炒),牛膝(酒浸,炒),甘草(炒,各五分),秦艽,生地黃,川芎,獨活(各三分)

白話文:

三痹湯用於治療血氣凝滯,導致手腳拘攣、風痹等疾病。藥方包括:酒浸炒續斷、去皮切薑汁炒杜仲、防風、桂心、細辛、人參、白茯苓、當歸、炒白芍、炒黃耆、酒浸炒牛膝、炒甘草(各五分)、秦艽、生地黃、川芎、獨活(各三分)。

姜水煎服。

五痹湯,治風寒濕氣,客留肌體,手足緩弱,麻痹不仁。

片薑黃,羌活,白朮,防己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

上姜水煎服。

東垣羌活湯,治濕熱身重,或眩暈麻木,小便赤澀,下部痿軟,不能行履。

羌活,防風,柴胡(各一錢),藁本,獨活,茯苓,澤瀉,豬苓,黃耆(炒),甘草(炙),陳皮,黃柏(酒炒黑),黃連(炒),蒼朮,升麻,川芎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五痹湯用來治療風寒濕氣入侵肌體,導致手足無力、麻木不仁的症狀。配方包括薑黃、羌活、白朮、防己各一錢,甘草(炙)五分,以薑水煎服。

東垣羌活湯則用來治療濕熱導致身體沉重、頭昏眼花、麻木、小便赤澀、下半身無力、無法行走等症狀。配方包括羌活、防風、柴胡各一錢,藁本、獨活、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黃耆(炒)、甘草(炙)、陳皮、黃柏(酒炒黑)、黃連(炒)、蒼朮、升麻、川芎各五分。

上水煎服。

甘草附子湯,治風濕相搏,骨節煩疼,不時抽痛,不能伸屈,抑之則痛劇,汗出短氣,小便不利,惡風不欲去衣,或微腫痛。

甘草(炙,一兩),附子(一枚,重一兩三四錢方是,炮,去皮尖。不真不效),白朮(炒,一兩),桂枝(二兩)

上每服五錢,水煎。

八珍湯,治肝脾氣血俱虛,不能養筋,以致筋攣骨痛,或不能行履,或發熱晡熱,寒熱往來等症。

加味逍遙散,治肝經風熱,血燥筋攣,肢體不遂,內熱晡熱等症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。甘草附子湯用於治療風濕痺痛,骨節痠痛,時常抽痛,手腳不能伸屈,壓迫時疼痛加劇,容易出汗、呼吸短促、小便不利、怕風、不願脫衣服,或有輕微腫痛。此湯方由炙甘草、炮附子、炒白朮、桂枝組成。每次服用五錢,水煎服。八珍湯用於治療肝脾氣血雙虛,導致筋骨失養,出現筋攣骨痛、行動不便、發熱、午后潮熱、寒熱交替等症狀。加味逍遙散用於治療肝經風熱、血燥筋攣,導致肢體麻痺、內熱、午后潮熱等症狀。

歸脾湯(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
六味丸(方見二十四卷第十六論)

四物湯

補中益氣湯

六君子湯(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
白話文:

《傷寒論》中記載了歸脾湯、六味丸、四物湯、補中益氣湯和六君子湯等五個方劑,其中歸脾湯、六味丸和六君子湯分別在第十四卷第四論、第十六論和第六論中有所提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