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四 (1)
卷四 (1)
1. 婦人虛風頭目眩暈方論第四
婦人頭眩,由氣虛風入於腦,循脈引於目系,目系急而然也,邪甚則必癲。《素問》云:頭痛癲疾,下虛上實,過在足少陰巨陽,甚則入腎,徇蒙招搖,目瞑耳聾;下實上虛,過在足少陽厥陰,甚則在肝。下虛者腎虛也,故腎厥則頭痛;上虛者肝虛也,故肝虛則暈。徇蒙者,如以物蒙其首,招搖不定。目眩耳聾,皆暈之狀,故肝厥頭痛不同也。
愚按:丹溪先生云:眩者言其黑運旋轉,其狀目閉眼昏,身轉耳聾,如立舟船之上,起則欲倒。蓋虛極乘寒得之,亦不可一途而取軌也。若風則有汗,寒則掣痛,暑則熱悶,濕則重滯,此四氣乘虛而眩運也。若鬱結生痰而眩暈者,此七情虛火上逆也。若淫欲過度而眩暈者,此腎虛氣不歸源也。
若吐衄漏崩而眩暈,此肝虛不能攝血也。有早起眩暈,須臾自定者,元氣虛也,正元飲下黑錫丹。傷濕頭運,用腎著湯加川芎,有痰用青州白丸子。頭風,風熱也,久則目昏。偏頭風,相火也,久則目緊便澀。皆宜出血以開表之。
竊謂前症肝虛頭暈,用鉤藤散;腎虛頭暈,六味丸;頭暈吐痰,養正丹,不應,八味丸;血虛,四物、參、苓、白朮,不應,當歸補血湯;氣虛,四君、歸、耆,不應,益氣湯;肝木實,瀉青丸,虛用地黃丸,不應,川芎散;脾氣虛,二陳、參、朮、柴胡、升麻,不應,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;脾胃有痰,半夏白朮天麻湯;風痰上壅,四神散;發熱惡寒,八物湯;七情氣逆,四七湯;傷濕而暈,除濕湯。
白話文:
婦女感到頭部眩暈,主要是因為體內氣力不足,導致風邪進入腦部,再沿著脈絡影響到眼睛周圍的神經,這是因為眼睛周圍的神經受到風邪的影響而變得緊張。若風邪加重,可能會導致癲癇。根據《素問》記載,頭痛和癲癇,可能是下部虛弱,上部實滿所引起,這可能涉及到腳部的腎和膀胱經絡,嚴重的話,風邪會深入腎臟,導致視線模糊,頭部搖晃不定,聽覺喪失。若下部實滿,上部虛弱,可能涉及腳部的膽和肝經絡,嚴重的話,問題可能出在肝臟。下部虛弱通常指的是腎虛,所以腎虛會引起頭痛;上部虛弱通常指的是肝虛,所以肝虛會導致眩暈。視線模糊和頭部搖晃不定,就像是有東西遮住了頭部,且不斷地搖晃。眩暈和聽覺喪失都是眩暈的症狀,所以肝虛引起的頭痛和眩暈是不同的。
丹溪先生提到,眩暈是指頭部感到黑暗且旋轉,眼睛閉上時會感到昏暗,身體轉動,耳朵聽不到聲音,就像是站在船上,一站起來就想倒下。這通常是因為極度虛弱,在寒冷環境下得到的,但也不能一概而論。若是風邪,就會出汗;若是寒邪,就會抽痛;若是暑邪,就會感到熱和悶;若是濕邪,就會感到沉重,這些都是四種邪氣趁虛而入,導致眩暈。若是因情緒壓抑產生痰濕而導致眩暈,這就是七情虛火上升的結果。若是過度性行為導致眩暈,這就是腎虛,氣力無法回到根源。
若是嘔吐、鼻血、月經失調或大出血後產生眩暈,這就是肝虛,無法控制血液。有些人早上起牀就感到眩暈,但過一會兒就好了,這是元氣虛弱的表現,可用正元飲配黑錫丹。若是因濕邪導致頭部眩暈,可使用腎著湯加上川芎;若有痰濕,可用青州白丸子。若是頭風,這就是風熱,時間久了會導致視力模糊。若是偏頭風,這就是肝火,時間久了會導致眼睛緊繃,排便困難。這些情況都適合放血來舒緩。
我認為,若是肝虛導致頭部眩暈,可使用鉤藤散;若是腎虛導致頭部眩暈,可用六味丸;若是頭部眩暈並伴有噁心,可用養正丹,若無效,可用八味丸;若是血虛,可用四物湯,加上人參、茯苓、白朮,若無效,可用當歸補血湯;若是氣虛,可用四君子湯,加上當歸、黃耆,若無效,可用益氣湯;若是肝火旺盛,可用瀉青丸,若是肝虛,可用地黃丸,若無效,可用川芎散;若是脾氣虛,可用二陳湯,加上人參、白朮、柴胡、升麻,若無效,可用益氣湯加上茯苓、半夏;若是脾胃有痰濕,可用半夏白朮天麻湯;若是風痰上沖,可用四神散;若是發燒畏寒,可用八物湯;若是因情緒導致氣逆,可用四七湯;若是因濕邪導致眩暈,可用除濕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