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八 (7)
卷八 (7)
1. 婦人協熱下痢方論第十
論曰:下痢赤黃,米穀不化,作渴嘔逆,小使不利,心胸煩躁,脈虛大而數。此胃經虛熱,津液不分,並於大腸所致。先用五苓散,次用玉粉丹、四味阿膠丸主之。
愚按:前症若胃氣氣虛弱,用補中益氣湯。肝木侮脾土,用六君子湯。鬱結傷脾土,用歸脾湯。命門火衰,用八味地黃丸。余參各論主之。
白話文:
如果出現腹瀉、排泄物呈赤黃色、吃米飯消化不良、口渴、嘔吐、排尿不順暢、心胸煩躁、脈搏虛弱而快速的症狀,這表示胃經虛熱,津液不能正常分佈,並影響到大腸功能。建議先服用五苓散,之後再用玉粉丹或四味阿膠丸治療。
此外,如果症狀是因胃氣虛弱導致,則可服用補中益氣湯;若因肝木剋脾土而致病,則可服用六君子湯;若因鬱結傷脾土,則可服用歸脾湯;若因命門火衰,則可服用八味地黃丸。根據不同病因,可參考各論的治療方法。
2. 附治驗
一婦人五月間患痢,日夜無度,小腹墜痛,發熱惡寒。余以為脾氣虛弱,用六君子湯送香連丸,二服漸愈。仍以前湯送四神丸,四服全愈。至七月終,怠惰嗜臥,四肢不收,體重節痛,口舌乾燥,飲食無味,大便不實,小便頻數,灑淅惡寒,悽慘不樂。此肺脾腎虛而陽氣不伸也,用升陽益胃湯而痊。
玉粉丹
蛤粉,硫黃(等分)
上為末,米糊丸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用米飲下。
白話文:
一位婦人,在五月份患上痢疾,日夜不停地拉肚子,下腹部墜痛,發熱怕冷。我診斷認為她是脾氣虛弱,便用六君子湯送服香連丸,吃了兩劑就漸漸好轉。之後繼續用六君子湯送服四神丸,吃了四劑就完全康復。
到了七月底,她變得懶散嗜睡,四肢無力,身體沉重,關節疼痛,口舌乾燥,食慾不振,大便不成形,小便頻繁,經常打寒戰,心情沮喪。這說明她的肺、脾、腎虛弱,陽氣不足,無法伸展。我便用升陽益胃湯治療,最終痊癒。
玉粉丹
蛤粉、硫黃(各取等量)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米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
四味阿膠丸
黃連(炒),赤茯苓(二兩),芍藥(炒,三兩),阿膠(炒燥,一兩)
上為末,以醋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前米飲下。
白話文:
四味阿膠丸
藥材:
- 黃連(炒過)
- 赤茯苓(二兩)
- 芍藥(炒過,三兩)
- 阿膠(炒乾,一兩)
製作方法: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醋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
用法用量:
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前用米湯送服。
3. 附方
補中益氣湯
六君子湯(二方見十十四卷第六論)
歸脾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八味丸(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
白話文:
補中益氣湯、六君子湯(這兩種方劑見於《傷寒論》第十四卷第六論)、歸脾湯(方劑見於《傷寒論》第二十四卷第四論)、八味丸(方劑見於《傷寒論》第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。
4. 婦人滯下方論第十一
經云:春傷於風,夏生飧泄。蓋風喜傷肝。然春時肝木反克脾土,以致滯下赤白,裡急後重,先服神朮散,次用五苓散之類。煩渴腹痛,小便赤澀,脈洪數為熱,用白頭翁湯之類。脈虛弱為伏暑,用香薷散之類。如風邪下血,用胃風湯。腹痛嘔逆,手足俱冷,六脈微細,為臟腑虛寒,急服四順附子湯,灸氣海、丹田二穴。
久痢腸滑,用理中湯加肉果、訶子,或十全大補湯加木香、肉果之屬。若一方一郡所患相類者,乃屬疫症。
白話文:
古書記載,春天受風寒,夏天容易腹瀉。這是因為風容易傷肝,而春季肝氣旺盛,反克脾土,導致脾胃虛弱,出現腹瀉、腹痛、裡急後重等症狀。可用神朮散、五苓散等藥物治療。若伴隨口渴、腹痛、小便赤澀、脈洪數等熱證,可用白頭翁湯等藥物。若脈虛弱,可能是伏暑,可用香薷散等藥物。若風寒導致下血,可用胃風湯。若腹痛、嘔逆、手腳冰冷、脈細微,是臟腑虛寒,需服用四順附子湯,並灸氣海、丹田穴。
久痢腸滑可用理中湯加肉果、訶子,或十全大補湯加木香、肉果等藥物。如果一個地方很多人患有相同病症,就可能是疫病。
愚按:東垣云:太陰經受濕,水瀉變膿血。脾傳於腎者,謂之賊邪,難愈。先痢而後瀉者,謂之微邪,易痊。若厥陰經下痢,脈沉微,手足厥逆,用麻黃小續命湯汗之。若身冷自汗,小便自利,脈微嘔吐,用漿水散溫之。若脈疾身動,下迫聲響,用白朮芍藥湯。脈沉身靜,飲食不入,用姜附湯。
身體沉重,四肢不舉,用朮附湯。竊謂前症,若飲食停滯,用六君子湯,以補脾胃,消飲食。若胃氣下流,用補中益氣湯,以補脾腎,升元氣。若風傷腸胃,宜用神朮散,以補脾胃,解外邪。若痰積中焦,宜用六神丸,以補脾胃,化痰滯。大凡脾胃虛,宜補中氣,調飲食。
白話文:
我認為,東垣說,太陰經受濕邪,就會出現水瀉並且轉變為膿血。脾經的病邪傳到腎經,稱為賊邪,很難治癒。先出現痢疾,之後才出現腹瀉,稱為微邪,容易痊癒。如果厥陰經出現下痢,脈象沉微,手足厥逆,就要用麻黃小續命湯發汗。如果出現身體冰冷、自汗、小便自利、脈象微弱、嘔吐,就要用漿水散溫暖身體。如果脈象快速、身體躁動、腹瀉迫近、聲音嘶啞,就要用白朮芍藥湯。如果脈象沉緩、身體靜止、飲食不進,就要用薑附湯。
身體沉重,四肢抬不起來,就要用朮附湯。我私下認為,以上症状,如果飲食停滯,就要用六君子湯,補脾胃、消食積。如果胃氣下流,就要用補中益氣湯,補脾腎、升元氣。如果風邪侵犯腸胃,就要用神朮散,補脾胃、解外邪。如果痰積在中焦,就要用六神丸,補脾胃、化痰滯。總之,脾胃虛弱,就要補中氣,調養飲食。
5. 附治驗
一老婦食後,因怒患痢,裡急後重,肛門脫下,此脾氣下陷,用大劑六君加附子、肉蔻、煨木香各一錢,吳茱五分,骨脂、五味各一錢五分,二劑諸症悉退,惟小腹脹悶。此肝氣滯於脾也,與調中益氣加附子、木香五分,四劑而愈。後口內覺咸,此腎虛水泛,與六味地黃丸,二劑頓愈。
又以飲食失宜,大便不實,四肢逆冷,此脾胃復傷,與六君加附子五分,及八味丸而愈。
先太宜人,仲夏患痢腹痛,去後無度,煩渴飲湯,手按腹痛稍止,脈鼓指而有力。此真氣虛而邪氣實也,急用人參五錢,白朮、茯苓各三錢,陳皮、炙草、附子、升麻各一錢,服之即睡覺而索食,脈症頓退,再劑而安。此取症不取脈也。其時同患是症,服痢藥者,俱致不起,惜哉。
白話文:
一位老婦人飯後因生氣而患上痢疾,腹痛頻繁且肛門脫出,這是脾氣下陷的症狀。醫生開了大劑量的六君湯,加入附子、肉蔻、煨木香、吳茱萸、骨脂、五味子各適量,服用兩劑後,各種症狀都消失了,只剩下小腹脹悶。醫生診斷為肝氣鬱滯於脾,於是開了調中益氣湯,加入附子、木香適量,服了四劑後痊癒。之後,老婦人感覺口中發鹹,這是腎虛水泛的表現,醫生開了六味地黃丸,服用兩劑後就完全恢復。
另一位病人因飲食不當導致大便不成形,四肢冰冷,這是脾胃受損的表現。醫生開了六君湯,加入附子適量,以及八味丸,病人服用後痊癒。
一位名叫太宜的人在仲夏時節患上了痢疾,腹痛難忍,排便次數過多,口渴難耐,喝了許多水,用手按壓腹部疼痛稍減,脈象有力。醫生診斷為真氣虛弱而邪氣實盛,開了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炙甘草、附子、升麻各適量,病人服藥後馬上昏昏欲睡,並主動要求進食,脈象症狀迅速消失,再服一劑後就痊癒了。醫生是根據症狀而不是脈象來診斷的。當時很多患有同樣疾病的人服用痢疾藥卻無法痊癒,實在可惜。
神朮散,治春傷於風,夏生飧泄,或傷風頭痛,項背拘急,鼻流清涕。
蒼朮(炒,二錢),藁本,川芎(各一錢),羌活,粉草(炒,一錢五分),細辛(五分)
上用姜水煎服,欲發汗加蔥頭。
四順附子湯
生附子(去皮臍),白乾薑(炒),甘草(炒),人參(各一兩)
白話文:
神朮散,用於治療春季受風寒,夏季出現食物積滯、腹瀉,或因受風寒而頭痛、頸項僵硬、鼻涕清稀的症狀。藥方包括炒蒼朮二錢,藁本、川芎各一錢,羌活、炒粉草各一錢五分,細辛五分,用生薑水煎服,若要發汗,可加蔥頭。
四順附子湯則由生附子(去皮臍)、炒白乾薑、炒甘草、人參各一兩組成。
上每服四五錢,水煎。吐瀉腹痛,加肉桂半兩。小便不利,加茯苓半兩。若體寒自汗,手足逆冷,六脈虛弱,背寒面垢,或面如塗油,齒乾煩悶,躁渴引飲,此為伏暑,宜用小柴胡湯、五苓散、酒蒸黃連丸。
加減參附湯,治寒痢陽氣脫陷,嘔吐不食,手足俱冷。
大附子(炮),大人參(各一錢),丁香(十五粒)
上用姜十片,米一撮,水一鍾,煎服。如不應,再加之。
白話文:
每次服用四五錢,用水煎煮。如果出現嘔吐、腹瀉、腹痛,可以加肉桂半兩;小便不順暢,可以加茯苓半兩。如果身體冰冷、自汗、手腳冰冷、脈象虛弱、背部冰冷、臉色暗沉,或臉部油膩、牙齒乾燥、煩躁、口渴,想喝水,這屬於伏暑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、五苓散、酒蒸黃連丸。
可以根據情況加減參附湯,治療寒痢導致的陽氣虛脫、嘔吐、食慾不振、手腳冰冷。
使用炮製的大附子一錢、人參一錢、丁香十五粒,再加入薑片十片、米一小撮,水一碗,煎煮服用。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再加藥。
治噤口痢甚妙,石蓮肉為末,每服二錢,陳米飲調下。
又方,乾山藥半生半炒黃為末,不拘時,用米飲調下。
白話文:
治療噤口痢疾非常有效。把石蓮花肉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舊米煮成的湯水來送服。 另一種方法是:把一半生一半炒至微黃色的山藥研磨成粉末,不限時間,用米煮成的湯水來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