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八 (7)
卷八 (7)
1. 婦人協熱下痢方論第十
論曰:下痢赤黃,米穀不化,作渴嘔逆,小使不利,心胸煩躁,脈虛大而數。此胃經虛熱,津液不分,並於大腸所致。先用五苓散,次用玉粉丹、四味阿膠丸主之。
愚按:前症若胃氣氣虛弱,用補中益氣湯。肝木侮脾土,用六君子湯。鬱結傷脾土,用歸脾湯。命門火衰,用八味地黃丸。余參各論主之。
白話文:
論述如下:女性患者有下痢的情況,其排泄物呈現赤黃色,食物無法正常消化,有口渴及嘔吐的現象,小便不通暢,心胸感到煩躁,脈搏虛弱且頻率快。這是由於胃經虛熱,導致身體的津液無法正常分佈,並且影響到了大腸所造成的。首先應使用五苓散進行治療,接著再使用玉粉丹和四味阿膠丸。
我的理解是:如果上述的症狀是由於胃氣虛弱導致的,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來調理。如果是肝臟功能過度影響到脾胃,則應該使用六君子湯。若是鬱悶或結締組織損傷影響了脾臟功能,應使用歸脾湯。若是生命活力(命門火)衰弱,應使用八味地黃丸。其餘的治療方式則可參考各種不同的理論和方法來決定。
2. 附治驗
一婦人五月間患痢,日夜無度,小腹墜痛,發熱惡寒。余以為脾氣虛弱,用六君子湯送香連丸,二服漸愈。仍以前湯送四神丸,四服全愈。至七月終,怠惰嗜臥,四肢不收,體重節痛,口舌乾燥,飲食無味,大便不實,小便頻數,灑淅惡寒,悽慘不樂。此肺脾腎虛而陽氣不伸也,用升陽益胃湯而痊。
玉粉丹
蛤粉,硫黃(等分)
上為末,米糊丸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用米飲下。
四味阿膠丸
黃連(炒),赤茯苓(二兩),芍藥(炒,三兩),阿膠(炒燥,一兩)
上為末,以醋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前米飲下。
白話文:
[治療經驗分享]
有位婦人在五月份時得了痢疾,日夜不停的拉肚子,小腹感覺下墜疼痛,並伴有發燒和怕冷的症狀。我認為她是脾氣虛弱,於是讓她服用六君子湯搭配香連丸,服了兩次後病情逐漸好轉。接著,仍使用六君子湯來送服四神丸,服了四次後,她的病完全好了。然而到了七月底,她開始感到疲倦無力,喜歡躺著,四肢無力,全身痠痛,口乾舌燥,吃東西也沒有味道,大便不成形,小便頻繁,畏寒,情緒低落。這是因為肺、脾、腎虛弱,導致身體的陽氣無法正常運行。我讓她服用升陽益胃湯,最終康復。
玉粉丹
主要成分為蛤粉和硫磺,比例相等。將其磨成細末,加入米糊做成像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粒,用水送服。
四味阿膠丸
主要成分為炒過的黃連,赤茯苓(二兩),炒過的芍藥(三兩),炒至乾燥的阿膠(一兩)。將所有成分磨成細末,再用醋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飯前服用三十粒,用水送服。
3. 附方
補中益氣湯
六君子湯(二方見十十四卷第六論)
歸脾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八味丸(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
白話文:
[附方]
補中益氣湯:這是一種能補充中氣,增強體力的藥方。
六君子湯:此藥方位於第十卷第四篇的討論中,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。
歸脾湯:這個藥方在第二十四卷第四篇的討論中有詳細介紹,主要用於調理脾臟功能。
八味丸:該藥方詳載於第二十四卷第十一篇的討論中,通常用於滋補腎陰,溫補腎陽。
4. 婦人滯下方論第十一
經云:春傷於風,夏生飧泄。蓋風喜傷肝。然春時肝木反克脾土,以致滯下赤白,裡急後重,先服神朮散,次用五苓散之類。煩渴腹痛,小便赤澀,脈洪數為熱,用白頭翁湯之類。脈虛弱為伏暑,用香薷散之類。如風邪下血,用胃風湯。腹痛嘔逆,手足俱冷,六脈微細,為臟腑虛寒,急服四順附子湯,灸氣海、丹田二穴。
久痢腸滑,用理中湯加肉果、訶子,或十全大補湯加木香、肉果之屬。若一方一郡所患相類者,乃屬疫症。
愚按:東垣云:太陰經受濕,水瀉變膿血。脾傳於腎者,謂之賊邪,難愈。先痢而後瀉者,謂之微邪,易痊。若厥陰經下痢,脈沉微,手足厥逆,用麻黃小續命湯汗之。若身冷自汗,小便自利,脈微嘔吐,用漿水散溫之。若脈疾身動,下迫聲響,用白朮芍藥湯。脈沉身靜,飲食不入,用姜附湯。
身體沉重,四肢不舉,用朮附湯。竊謂前症,若飲食停滯,用六君子湯,以補脾胃,消飲食。若胃氣下流,用補中益氣湯,以補脾腎,升元氣。若風傷腸胃,宜用神朮散,以補脾胃,解外邪。若痰積中焦,宜用六神丸,以補脾胃,化痰滯。大凡脾胃虛,宜補中氣,調飲食。
白話文:
[婦女慢性腹瀉討論第十一]
古書有言:春天如果被風邪侵襲,到了夏天就可能出現消化不良的腹瀉。因為風邪最易傷害肝臟。然而,在春天,肝氣過旺反而會剋制脾臟,導致腹瀉,大便呈現紅白相間,腹部緊繃,排便困難,應先服用神朮散,再使用五苓散等藥物。如果併有口渴、腹痛、小便顏色深且排尿困難,脈搏跳動快且有力,是屬於熱性病,可使用白頭翁湯等藥物。若是脈搏虛弱,可能是夏季潛藏的暑熱發作,可用香薷散等藥物。如因風邪導致下血,則需使用胃風湯。如果腹痛、噁心嘔吐,手腳冰冷,脈搏細弱,這是臟腑虛寒的徵兆,應立即服用四順附子湯,並對氣海、丹田兩個穴位進行灸療。
長期腹瀉、腸胃功能失調,可用理中湯加肉果和訶子,或是十全大補湯加木香、肉果等藥物。若同一地區多人同時出現相似症狀,可能為流行性疾病。
依東垣先生所述:脾臟受到濕氣影響,水瀉轉變為膿血。如果脾臟的病邪傳到腎臟,稱為「賊邪」,較難治療。先有腹瀉再有下痢的,則是較輕的病邪,較容易康復。若在厥陰經絡出現腹瀉,脈搏沉弱,手腳冰冷,可用麻黃小續命湯發汗治療。如果身體寒冷自汗,小便頻繁,脈搏微弱並伴隨嘔吐,可用漿水散溫補。如果脈搏快,身體活動時有下墜感和響聲,可用白朮芍藥湯。脈搏沉弱,身體靜止,飲食不佳,可用薑附湯。
身體沉重,四肢乏力,可用朮附湯。我認為,對於前面提到的症狀,如果是飲食停滯,可用六君子湯來補脾胃,促進消化。如果是胃氣下降,可用補中益氣湯來補脾腎,提升元氣。如果是風邪侵襲腸胃,宜用神朮散來補脾胃,排除外邪。如果是中焦部位有痰積,可用六神丸來補脾胃,化解痰滯。一般來說,脾胃虛弱,應補中氣,調整飲食。
5. 附治驗
一老婦食後,因怒患痢,裡急後重,肛門脫下,此脾氣下陷,用大劑六君加附子、肉蔻、煨木香各一錢,吳茱五分,骨脂、五味各一錢五分,二劑諸症悉退,惟小腹脹悶。此肝氣滯於脾也,與調中益氣加附子、木香五分,四劑而愈。後口內覺咸,此腎虛水泛,與六味地黃丸,二劑頓愈。
又以飲食失宜,大便不實,四肢逆冷,此脾胃復傷,與六君加附子五分,及八味丸而愈。
先太宜人,仲夏患痢腹痛,去後無度,煩渴飲湯,手按腹痛稍止,脈鼓指而有力。此真氣虛而邪氣實也,急用人參五錢,白朮、茯苓各三錢,陳皮、炙草、附子、升麻各一錢,服之即睡覺而索食,脈症頓退,再劑而安。此取症不取脈也。其時同患是症,服痢藥者,俱致不起,惜哉。
神朮散,治春傷於風,夏生飧泄,或傷風頭痛,項背拘急,鼻流清涕。
蒼朮(炒,二錢),藁本,川芎(各一錢),羌活,粉草(炒,一錢五分),細辛(五分)
上用姜水煎服,欲發汗加蔥頭。
四順附子湯
生附子(去皮臍),白乾薑(炒),甘草(炒),人參(各一兩)
上每服四五錢,水煎。吐瀉腹痛,加肉桂半兩。小便不利,加茯苓半兩。若體寒自汗,手足逆冷,六脈虛弱,背寒面垢,或面如塗油,齒乾煩悶,躁渴引飲,此為伏暑,宜用小柴胡湯、五苓散、酒蒸黃連丸。
加減參附湯,治寒痢陽氣脫陷,嘔吐不食,手足俱冷。
大附子(炮),大人參(各一錢),丁香(十五粒)
上用姜十片,米一撮,水一鍾,煎服。如不應,再加之。
治噤口痢甚妙,石蓮肉為末,每服二錢,陳米飲調下。
又方,乾山藥半生半炒黃為末,不拘時,用米飲調下。
白話文:
[治療經驗分享]
有位老太太在飯後因為生氣導致患上痢疾,腹部劇烈疼痛且頻繁排便,甚至出現肛門脫垂的情況,這是典型的脾氣下陷病症。醫生採用大劑量的六君子湯,並加入附子、肉豆蔻、炒木香各一錢,吳茱萸五分,骨碎補、五味子各一錢五分,服用兩劑後,各種症狀都得到了緩解,但仍有小腹脹悶的情況。進一步診斷發現這是肝氣滯留在脾臟所致,於是改用調中益氣湯加附子和木香五分,連續服用四劑後,病情完全康復。然而,老太太後來感覺口中有一股鹹味,這是腎虛引起的水濕泛濫,醫生開具了六味地黃丸,服用兩劑後,症狀立即消失。
另外一次,老太太因飲食不慎導致大便不成形,四肢冰冷,這表明她的脾胃再次受損。醫生使用六君子湯加附子五分,以及八味丸進行治療,最終病情得到控制。
我的母親在仲夏時節罹患了腹痛性痢疾,排便頻繁,極度口渴,需飲用大量湯水才能稍稍緩解腹部的疼痛。脈象顯示,她真氣虛弱而邪氣旺盛。醫生立即使用五錢的人參,三錢的白朮和茯苓,一錢的陳皮、炙草、附子和升麻,服藥後她馬上入睡,醒來後胃口大開,脈象和症狀均有所改善,再服用一劑後,病情穩定下來。這就是根據症狀而非脈象來開藥的例子。當時有許多同樣病徵的人,服用了普通的痢疾藥物,卻無法康復,令人惋惜。
神朮散,適用於春季因風邪侵襲導致夏季易發生的餐後腹瀉,或風邪引起的頭痛、頸部僵硬、鼻流清涕等症狀。
四順附子湯,由生附子、炒白乾薑、炒甘草和人參組成,適用於治療寒痢、脫肛、嘔吐、食慾不振、四肢冰冷等病症,可根據不同情況添加肉桂、茯苓等藥材。
加減參附湯,專門針對寒痢導致的陽氣衰竭,嘔吐、食慾不佳和四肢冰冷等症狀,由炮製的大附子、大人參和丁香組成,加入生薑、米和水煎煮後服用。
另一個治療噤口痢的妙方,是將石蓮肉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以陳年米湯調服。
還有一個方法,是將半生半炒黃的山藥研磨成粉末,不論何時,均可使用米湯調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