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卷二十一

2. 產後口乾痞悶方論第一

論曰:產後口乾痞悶,因食米麵乾飯太早,脾胃不能消化,熱鬱所致,慎不可下,但服見睍丸則愈。無擇云:若內積憂煩,外傷燥熱,宜四物湯去地黃,加人參、烏梅可愈。

愚按:前症若宿食停滯,用六君、枳實、神麯。若因肉食所致,更加山楂。若因魚鱠之類,再加陳皮。其物既消而仍痞,或反作痛作嘔,此脾胃受傷,用六君子湯。或咽酸噯腐,加炮姜;作瀉,更加升麻。如不應,佐以四神丸,或間用補中益氣湯。

白話文:

【產後口乾與胸悶的治療方法】

在產後如果出現口乾及胸悶的情況,這通常是因為過早食用米麵等乾硬食物,導致脾胃無法順利消化,熱氣積聚所引起的。這種情況千萬不要輕易嘔吐,只要服用見睍丸就會好轉。

無擇先生表示:如果內部有積累的憂慮煩惱,外部又受到燥熱的影響,應該服用四物湯,但是要拿掉地黃,加入人參和烏梅就能緩解。

進一步來說,如果病狀是由於宿食停滯所引起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,加上枳實和神麯。如果是因為吃肉過多,就再加入山楂。若是因為食用魚類等海鮮,還需再加入陳皮。如果食物消化後,仍然感到胸悶,或者反而開始疼痛甚至嘔吐,這可能是脾胃受損,此時要用六君子湯來調理。如果伴有吞酸和噁心感,可以加入炮製過的生薑;如果出現腹瀉,可以再加入升麻。如果這些方法都無效,可以輔助使用四神丸,或者間歇性服用補中益氣湯來增強體力。

3. 附治驗

一婦人食角黍煩渴,痞悶腹痛,大便欲去不去,服消導等藥,不應,飲食日減,肌體日瘦,半年矣。余謂此食積為患,用大酒麴炒為末,溫酒調服二錢,俄間腹鳴,良久仍下粽而愈。

一婦人食魚鮓腹痛患痢,諸藥不應,用陳皮、白朮等分為末,以陳皮湯送下,數服而愈。

見睍丸

薑黃(炒),三稜(醋炒),蓽澄茄,陳皮,良薑,人參,莪朮(酒炒,各等分)

上為末,用蘿蔔汁糊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白湯下。

產後心煩發渴,宜清心蓮子飲。(方見六卷首論)

白話文:

[治療經驗分享]

有個婦女吃了糉子後感到極度口渴,胸口悶痛,腹部也跟著疼痛,而且她想排便卻又排不出來。她嘗試服用消化藥物,但效果不佳,她的食慾逐日下降,身體也日益消瘦,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半年。我認為這是食物積滯造成的問題,於是使用大量的酒麴炒製成粉末,再以溫酒調和二錢的份量讓她服用。不久,她的腹部開始響動,過了一陣子,她順利排出類似糉子的食物殘渣,症狀因此獲得改善。

另一個婦女吃了魚肉後腹部疼痛,並且患上了痢疾,各種藥物都無法緩解病情。我用陳皮和白朮等量研磨成粉末,再以陳皮煮的湯水送服,經過多次服藥後,她的病況逐漸好轉。

睍丸配方

薑黃(炒)、三稜(醋炒)、蓽澄茄、陳皮、良薑、人參、莪朮(酒炒,各等量)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再使用蘿蔔汁製成粘稠狀,揉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十粒,用清水送下。

產後心煩意亂並感到口渴,適合服用清心蓮子飲。(該處方可在第六卷的開頭部分找到詳細說明)

4. 附方

六君子湯

補中益氣湯(二方見二十卷第六論)

四神丸(方見八卷第八論)

白話文:

[附方]

六君子湯 這是用來調理脾胃,增強體力的藥方。

補中益氣湯 此方同樣可見於第二十卷的第六篇討論,主要作用是補充中氣,提升體力。

四神丸 此藥方的詳細內容可在第八卷的第八篇討論中找到,主要用於治療腸胃疾病,增強消化系統功能。

5. 產後血渴方論第二

竊謂前症若出血過多,虛火上炎,用童子小便,或四物、白朮、麥門、丹皮。若胃氣虛而有熱,用竹葉歸耆湯。若血虛發熱,用八珍加麥門、五味。若血脫髮熱煩躁,用當歸補血湯。若胃氣虛弱,用補中益氣湯,或七味白朮散。

白話文:

我對於上述產後血渴的情況認為,如果產婦出血過量導致體內虛火上升,可以使用男童的小便,或是四物湯、白朮、麥門冬、牡丹皮來治療。如果產婦因為胃氣虛弱而產生熱氣,則應使用竹葉、當歸、黃耆湯來調理。如果因血虛而發燒,則適用八珍湯再加入麥門冬和五味子。如果產後失血過多導致發熱和煩躁,應使用當歸補血湯。如果產婦的胃氣虛弱,則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,或者七味白朮散來增強體力。

6. 附治驗

一產婦患前症,朝寒暮熱,肚腹作痛,以手按之不痛。余以為血氣俱虛,用八珍之類治之。彼反行逐血,更加發熱煩躁。余用當歸補血湯,熱躁漸止;用八珍、麥門、五味,氣血漸復。

白話文:

【治療經驗分享】

有一位產婦出現了前述的症狀,她每天早上感到寒冷,到了晚上則轉為發燒,腹部會疼痛,但是用手去按壓反而不會感到那麼痛。我認為她是血氣雙虛,於是建議使用八珍湯這類的藥方來治療。然而,她反而選擇了去瘀血的療法,結果病情加重,不僅發燒更厲害,還變得煩躁不安。後來,我讓她服用當歸補血湯,她的發燒和煩躁的症狀逐漸緩解;接著再使用八珍湯加上麥門冬和五味子,她的氣血逐漸恢復正常。

這樣可以嗎?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或需要進一步說明,請告訴我。

7. 附方

七味白朮散,治中氣虛弱,津液短少,口乾作渴,或因吐瀉所致。

人參,白朮(炒),木香,白茯苓,甘草(炒),藿香,乾葛(各一錢)

上水煎服。

竹葉歸耆湯,治胃氣虛熱,口乾作渴,惡冷飲食者。

竹葉(一錢五分),當歸(一錢),黃耆(二錢),白朮,人參(各一錢),麥門冬(去心,七分),甘草(炒,五分)

上水煎服。

四物湯

補中益氣湯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
八珍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
當歸補血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

白話文:

【附方】

七味白朮散:用於治療中氣虛弱,身體津液不足,導致口乾舌燥、產生口渴感,或是因為嘔吐、腹瀉所引起的症狀。藥方包含人參、炒過的白朮、木香、白茯苓、炒過的甘草、藿香以及乾葛,每一種藥材各使用一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竹葉歸耆湯:適用於胃氣虛弱且有熱象,導致口乾舌燥、產生口渴感,並且對冷飲食有厭惡感的情況。藥方包含竹葉一錢五分、當歸一錢、黃耆二錢、白朮、人參各一錢、去心的麥門冬七分、炒過的甘草五分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四物湯:此方未提供具體藥材和劑量。

_補中益氣湯_與_八珍湯_的詳細內容請參考第二十四卷第六論及第四論。

_當歸補血湯_的詳細內容請參考第二十四卷第十一論。

8. 產後乍寒乍熱方論第三

產後乍寒乍熱,由血氣虛損,陰陽不和。若陰勝則乍寒,陽勝則乍熱,宜用增損四物湯。若因敗血不散,腹內作痛,宜用奪命丹,後用增損四物湯,隨病加減。無擇云:敗血流閉諸陰則寒,流閉諸陽則熱,用大調經散、五積散。

愚按:前症若因陽氣不足,陰氣上入於陽中而惡寒者,用補中益氣湯。若因陰氣不足,陽氣下陷於陰中而發熱者,用六味地黃丸。若氣血不足而惡寒發熱者,用八珍湯。若病後寒熱倦怠者,用補中益氣湯。若肌熱大渴,目赤面紅者,用當歸補血湯。

白話文:

產後忽冷忽熱的情況,是因為生產後血氣虛弱損耗,導致陰陽失調。如果陰氣過剩就會感到寒冷,陽氣過剩就會感到熱,這時適合使用增損四物湯。

如果因為舊血未能散去,腹部產生疼痛,應該先使用奪命丹,之後再使用增損四物湯,根據病情的輕重來調整藥量。無擇曾經說過,舊血堵塞了陰脈就會感到寒冷,堵塞了陽脈就會感到熱,這時應使用大調經散或五積散。

我個人認為,如果這種情況是由於陽氣不足,陰氣進入陽分,導致人感覺到寒冷,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。如果是由於陰氣不足,陽氣陷入陰分,導致人發燒,應該使用六味地黃丸。如果是由於氣血不足,導致忽冷忽熱,應該使用八珍湯。如果生病後感到疲倦,時冷時熱,也應使用補中益氣湯。如果皮膚熱且非常口渴,眼睛紅,臉色紅,應該使用當歸補血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