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九 (3)
卷九 (3)
1. 溫隱居求嗣保生篇第十
昔東京焦公,三世無嫡嗣,為商旅,遊玩名山,尋訪至人,間其因。至京都,遇一老僧,聲清而神朗,談論甚異。焦怪而問之曰:貧家三世無嫡嗣奈何?僧曰:無嗣者有三:一祖宗無德,自身無行;二夫妻年命,恐犯禁忌;三精神不守,妻妾血寒。焦公曰:血寒有何法術?願聞一言。
僧曰:先修德,後修身,三年之後,到台山當授異方。說畢,忽不見。焦一遵其言,後赴五臺,見一行童,手持一書,言曰:老師傳語大夫,功成行滿,賜方藥名續嗣降生丹,依方服之,當生富貴之子。焦員外子生子不肖,亦赴五臺,見行童曰:老師昨日見員外,何必來問我?但依爾父所行,愚者自賢。焦曰:愚豈能賢乎?行童曰:昔竇氏五子,皆不全形,後行恩布德,悉登科第。
焦氏拜謝而歸,奉行雕板,印施方書,不及二十年,子孫數人皆貴顯。後人收得此行狀及方,受持行用,求藥者獲其子孫,皆有德行。余躬受此方,不敢緘默,並錄篇論,以告諸賢,庶不致異方湮沒耳。
正統間,合肥人羅誠,年六十無子,因連坐謫保安州為民。將至居庸,解者逃回,羅赴關自告。或者曰:放流絕域,人所不堪,今解者既去,君可無往也。羅曰:吾罪本為人所累,使余歸,復以此累人,吾不忍心。且國皇法,不可輕逭。遂至州,夜有二盜,疑其有所攜,乃穿穴以取之。
其妻覺,預置沸湯,俟其入則沃之。既穴,二人將入,羅起諭之,乃去。次日羅至市,忽有二人俯伏道旁,羅問之,乃夜穿穴者也。二人曰:吾輩相戲,幾被傷殞,賴公曉諭,二命得生,公所賜也。後羅凡出外,二人必為之守護。未幾,羅妻卒,妾生一子,任延安守,一女適隆慶衛指揮使王欽。
禮部尚書沈立齋云:有二老,一有子而富,一無子而貧,居址相鄰。因居高岡,其上有塋墓,二老欲掘墓開窯以取利。貧者以告其妻。妻曰:岡後有墓,開以為窯,不惟燒損地脈,壞人風水,且近墳穴,不可為也。遂已之,富者開岡,見屍則焚之。後見骸骨甚多,悉棄於水。
因致鉅富,乃起岑樓,以蓄財物。每夜翁之眷屬,皆居於上,去其梯,以示賊不能犯。不意賊有劉六者,卒然晝至,家屬不及登樓者,則投井而死,其登樓者,被焚而死。人以為焚屍於火,棄屍於水之報也。其貧者後致鉅富,生一子,益其家業云。
弘治間,京師有黃剛者,因無子,每歲夏秋,修合痢疾藥施之。忽鄰里於靜夜間人言黃公積善久矣,送以一嗣,後果有子。
弘治間,有張某,自太醫院恩生仕至縣尹,老而無子。在縣篤於惜民,已而升為郡守,民深感其惠。在郡生子,亦德政之所致也。
正德間,夏誠,字純夫,吳江縣人,錦衣衛籍。中順天府鄉試,任武城縣尹,愛民甚篤。因忤上司,遂歸老於家。舊民到京者,懷其德惠,憐其清苦,莫不以財帛助之,垂老得子。後有繼其政者甚豐斂,縣民於中途劫之,子女皆被其害。
黃善貧而無子,傭工為業。富民倪五,命其開窯取土。因鋤土見屍棺,以舊土掩之,乃從遠地擔土而歸。後倪貧而黃富,亦開窯,倪亦傭工於黃家,黃甚惜之,與之共食。倪因患時瘡,為人憎,遂投水而死。黃聞之,遂收其屍而殯之。遂有子,且繼其富。作善降祥,信不誣矣。
竊聞之書曰:惠迪吉,從逆凶,惟影響。又曰:作善降祥,作惡降殃。子之有無,自王公至於庶民,亦在乎陰德而已,豈可專泥於藥哉。
白話文:
過去東京有一位焦公,家中三代都沒有嫡長子,他從事商業,遊歷各地名山,尋找奇人異士,想要找到無法有子嗣的原因。一次在京都,他遇到一位聲音清亮、神情朗然的老僧,這位老僧的言論十分奇特。焦公感到驚訝,便向他詢問:「我家三代都沒有嫡長子,該怎麼辦?」老僧回答:「沒有子嗣的原因有三:一是祖宗沒有功德,自己行為不端;二是夫妻年齡不合,可能觸犯了某些禁忌;三是精神無法集中,妻子血氣寒冷。」
焦公問:「血氣寒冷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呢?希望能聽聽您的意見。」老僧回答:「首先修德,然後修身,三年後,你到台山時會得到特殊的方法。」說完,老僧突然消失。焦公遵照老僧的話去做,後來到了五臺山,遇到一個行童,手裡拿著一本書,告訴他:「老師傳話給大夫,你的功德已經圓滿,現在賞賜你一種名為『續嗣降生丹』的藥方,按照這個藥方服用,你將會生下富貴的兒子。」
焦公的兒子生了一個不成材的孩子,他也去了五臺山,遇到那個行童,行童說:「老師昨天見過你父親,你何必再來問我?只要照著你父親的做法去做,愚蠢的人也會變得聰明。」焦公問:「愚蠢的人真的能變得聰明嗎?」行童回答:「以前竇家有五個兒子,都不健全,後來他們開始行善佈德,最後都考上了科舉。」
焦公感謝行童,回家後遵循他的指導,雕刻版面,印刷並散發藥方,不到二十年,他的幾個子孫都成為了貴族和顯赫人物。後人收集了他的行為和這個藥方,沿襲使用,那些尋求藥方的人都獲得了子孫,並且他們都有很好的品德。我親自接觸到這個藥方,不敢保持沉默,記錄了這篇文章,告訴各位賢人,希望這個特殊的方法不會就此消失。
正統年間,有一位來自合肥的羅誠,六十歲了還沒有兒子,因為受到牽連被判流放到保安州做平民。即將到達居庸關時,押送他的官員逃回,羅誠自己去關卡自首。有人說:「流放到遙遠的地方,一般人承受不了,現在押送官員已經離開,你不必再去。」羅誠回答:「我的罪行是被人拖累的,如果我回去,再讓別人受到同樣的拖累,我良心不安。而且國家的法律,不可以輕易違背。」於是到了保安州,晚上有兩個盜賊懷疑他身上有東西,打算挖洞偷取。
他的妻子發現了,提前準備好熱水,等盜賊進來就潑他們。當洞挖好,兩個人正要進來,羅誠起身勸告他們,於是他們離開了。第二天,羅誠去市場,忽然有兩個人跪在路邊,羅誠問他們,原來就是昨晚挖洞的盜賊。他們說:「我們之間開玩笑,差點喪命,幸虧你提醒,我們才保住性命,這是您給我們的恩賜。」後來,羅誠每次外出,這兩人都會保護他。不久,羅誠的妻子去世,他的妾生了一個兒子,後來成為延安守軍,女兒嫁給了隆慶衛指揮使王欽。
禮部尚書沈立齋說:有兩個老人,一個有兒子,很富有;另一個沒有兒子,很貧窮,他們住在同一個地方。因為住在高崗上,上面有墳墓,兩個老人想挖墳墓開窯以牟利。窮老人告訴了他的妻子。妻子說:「崗後有墳墓,開窯會破壞地脈,損害人家的風水,而且靠近墳墓,不可以這樣做。」於是他們放棄了這個想法,富老人開窯,看到屍體就燒掉。後來看到很多骸骨,全部扔進水中。
因此,富老人變得非常富有,建造了一座高樓,用來儲存財物。每天晚上,他的家人住樓上,移走樓梯,表示盜賊無法侵入。不料盜賊劉六突然白天到來,家人來不及上樓,跳井自殺,已經上樓的人被燒死。人們認為這是對燒屍和拋屍入水的報應。那個窮老人後來變得非常富有,生了一個兒子,家庭事業更加興旺。
弘治年間,京城有一個名叫黃剛的人,因為沒有兒子,每年夏秋兩季都會製作痢疾藥來施捨。突然,鄰居在深夜討論黃公積德已久,送給他一個孩子,後來果然有了兒子。
弘治年間,有一個姓張的人,從太醫院恩生升任縣令,年老無子。在縣裏他非常關心百姓,後來升任郡守,百姓非常感激他的恩惠。在郡中他生了兒子,這也是因為他的德政所致。
正德年間,有個叫夏誠的人,字純夫,是吳江縣人,屬於錦衣衛。他在順天府鄉試中榜,擔任武城縣令,非常愛護人民。由於得罪了上級,於是退休回家。以前的人民到京城,懷念他的恩德,同情他的清苦,都用財物幫助他,晚年得子。後來,有個繼承他職位的人非常貪婪,縣民在路上搶劫他,他的子女都被害。
黃善貧窮無子,以打工為生。富人倪五讓他開窯取土。在挖掘時看到屍體和棺木,黃善用舊土蓋住,再從遠處搬土回來。後來,倪五變窮,黃善變富,也開窯,倪五到黃善家打工,黃善非常照顧他,與他一起吃飯。倪五因為患了當時的疾病,被人厭惡,於是投水自盡。黃善聽到消息,收殮了他的屍體。於是,黃善有了兒子,並且繼承了他的財富。行善得福,確實不虛。
我私下聽書上說:「行善者得吉祥,行惡者遭兇險,就像影子跟隨身體一樣。」又說:「行善者得福報,行惡者遭災難。」是否有子嗣,從王公貴族到普通百姓,也取決於陰德,怎麼可以只依賴藥物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