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十三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 (5)

1. 附方

分氣飲,治脾胃虛弱,氣血不和,胸膈不利,或痰氣喘嗽,飲食少思。

陳皮茯苓半夏(炒),桔梗大腹皮紫蘇梗枳殼(麩炒),白朮(炒),山梔(炒,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

上姜水煎服。

紫蘇飲(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)

二陳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五論)

六君子湯

補中益氣湯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
2. 妊娠煩躁口乾方論第十

足太陰脾之經,其氣通於口。手少陰心之經,其氣通於舌。若臟腑不調,氣血不和,以致內熱乘於心脾,津液消爍,放心煩口乾也。與子煩大同小異,宜用益母丸

愚按:前症若胃經實火,用竹葉石膏湯。若胃經虛熱,用人參黃耆散。若胃經氣虛,用補中益氣湯。若肺經虛熱,用紫蘇飲。若肝經火動,用加味逍遙散。若脾氣鬱結,用加味歸脾湯。若腎經火動,加味地黃丸

3. 附治驗

一妊婦煩熱,兼咽間作痛,用知母散加山梔,以清肺經而愈。後內熱咳嗽,小便自遺,用補中益氣加麥門、山梔,以補肺氣、滋腎水而痊。

知母,治煩躁悶亂口乾。

知母,麥門冬黃耆(炒),子芩(炒),赤茯苓(各一錢),甘草

上水煎,入竹瀝一合,更煎二沸而服。

人參黃耆散,治身熱煩躁口乾。

人參,黃耆(炒),葛根秦艽,赤茯苓,麥門冬(各一錢),知母,甘草(五分)

上姜三片,竹葉二七片,水煎。

《補遺》:人參白朮散黃耆六一湯皆良。

4. 附方

竹葉石膏湯

石膏(一錢),半夏(一錢五分),甘草人參(各一錢),麥門冬竹葉(各五分)

上姜水煎服。

補中益氣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
紫蘇飲(方見十二卷第八論)

加味逍遙散

加味歸脾湯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
加味地黃丸(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