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)

1. 附治驗

一婦人勞則足跟熱痛,余以為足三陰血虛,用聖愈湯而痊。後遍身瘙癢,誤服風藥,發熱抽搐,肝脈洪數。此肝家血虛,火盛而生風,以天竺、膽星為丸,用四物、麥門、五味、芩、連、炙草、山梔、柴胡煎送而愈。

一婦人素清苦,勤於女工,因感風邪,自用表散之劑,反朝寒暮熱,自汗盜汗,形氣虛甚,其脈或浮洪,或微細,其面或青白,或萎黃。此邪去而氣血愈虛也,用十全大補湯,三十餘劑漸愈。又用加味逍遙散,兼治半載而痊。

人參荊芥散,治遍身疼痛,頭昏目澀,心忪煩倦,寒熱盜汗,頰赤口乾,痰嗽胸滿,月水不調,腹痛癖塊。

荊芥,人參,生地黃,柴胡,鱉甲(醋炙),酸棗仁(炒),枳殼(麩炒),羚羊角(鎊),白朮(各七分),川芎,當歸(酒拌),桂心,防風,甘草(各五分)

上姜水煎,日二服。

地黃煎,治血虛心忪發熱。

生地黃,熟地黃(自制,等分)

上用薑汁和水拌杵,丸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白湯下,日三服。若臟腑虛寒,早間先服八味丸一服。

愚按:前方肝脾血虛發熱,內熱晡熱,盜汗作渴,體倦,筋骨疼痛,筋脈拘攣,血虛發躁,虛熱生痰咳嗽之良劑。若因肝脾腎精血,躁熱生痰,胸膈痞滿,喘咳作渴,及一切虛火症,必用六味丸為主。

乞力伽散,治血虛肌熱,或脾虛蒸熱,或內熱寒熱。

白朮,白茯苓,白芍藥(炒,各一錢),甘草(炒,五分)

上薑棗水煎。

白話文:

[治療經驗分享]

有位婦女,每當勞累時,腳跟就會感到熱痛,我認為這是因為她的足三陰經血虛所致,於是使用了聖愈湯進行治療,病情得以康復。然而,後來她全身出現了瘙癢的情況,不慎服用了一些風藥,結果導致發燒和肌肉抽搐,且肝脈顯得強烈且快速。這是由於肝臟血虛,火氣旺盛而產生風象,我以天竺、膽星製成藥丸,再配以四物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、黃芩、黃連、炙甘草、山梔子、柴胡煎煮後送服,最終病情得到治癒。

另有一位婦女,平時生活清苦,勞動繁重,不慎感染了風邪,自行使用了散表的藥物,反而出現了早上寒冷晚上發熱的現象,還有自汗和盜汗,身體氣血非常虛弱,脈搏或浮或細,面色或蒼白或萎黃。這是因為邪氣雖去,但氣血更加虛弱,我使用了十全大補湯,經過三十多劑的治療,病情逐漸好轉。之後,我又使用了加味逍遙散,持續治療半年,最終病癒。

「人參荊芥散」可以治療全身疼痛,頭暈目澀,心悸疲倦,寒熱盜汗,臉頰潮紅,口乾,痰嗽胸悶,月經不調,腹痛和腫塊。

「地黃煎」可以治療血虛引起的心悸和發熱。

「乞力伽散」可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肌膚發熱,或是脾虛導致的蒸熱,以及內熱引起的寒熱交錯。

以上方劑中,前方可用於治療肝脾血虛發熱,內熱和晡熱,盜汗和口渴,疲倦,筋骨疼痛,筋脈拘攣,血虛引發的煩躁,以及虛熱生痰咳嗽等症狀。若是由於肝脾腎精血不足,燥熱生痰,胸膈痞滿,喘咳口渴,以及所有虛火症狀,必須以六味丸為主要治療手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