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十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 (2)

1. 受形篇第三

褚氏云:男子之合,二精交暢,陰血先至,陽精後沖,血開裹精,精入為骨,而男形成矣;陽精先入,陰血後參,精開裹血,血入為本,而女形成矣。陽氣聚面,故男子面重,溺死者必伏;陰氣聚背,故女子背重,溺死者必仰。走獸溺死,仰伏皆然。陰陽均至,非男非女之身,精血散分,駢胎品胎之兆。

父少母老,產女必羸;母壯父衰,生男必弱。古之良工,首察乎此。氣受偏瘁,與之補之,補羸女則養血壯脾,補弱男則壯脾節色。羸女宜及時而嫁,弱男宜待壯而婚。此疾外所務之本,不可不察。

白話文:

褚氏說:在男女結合時,當男性與女性的精氣順利交會,若女性的血液先到達,然後男性精氣再衝入,精氣被血液包裹,精氣進入形成骨髓,這樣就形成了男胎;反之,如果男性精氣先到達,然後女性的血液再加入,此時精氣開道包裹血液,血液進入成為基礎,這樣就形成了女胎。由於男性主要的陽氣聚集在臉部,所以男性的臉部比較顯得重要,溺水死亡的男性通常會俯臥;而女性主要的陰氣聚集在背部,所以女性的背部比較顯得重要,溺水死亡的女性通常會仰臥。對於四足動物溺水死亡,無論是仰臥還是俯臥都是可能的。若陰陽兩氣同時到達,則會形成非男非女的性別,精血分散,這可能是雙胞胎或多胞胎的徵兆。

若父親年紀較輕、母親年齡較大,所生的女孩身體必定較虛弱;反之,若母親體魄強壯、父親年齡較大,所生的男孩身體必定較弱。古代的良醫首先會觀察這些現象。若發現氣血偏向一邊而使身體疲憊,就會給予適當的補充,補充虛弱女孩的養分應注重養血和壯脾,補充弱小男孩的養分應注重壯脾和節制色慾。虛弱的女孩應該及早出嫁,弱小的男孩應該等到壯年再結婚。這是對疾病防治的基本原則,不可不仔細觀察。

2. 論胎教第四

(馬益卿先生)

論曰:胎教產圖之書,不可謂之迂而不加信,然亦不可押犯之。方今俚俗之家,與不正之屬,將息避忌,略不如儀。或藥毒不消。或產於風露,無產厄而子母均安者,亦幸有之。若保胎之法,須多方豫養,方無後患。如鄰家有所興修,亦或犯其胎氣,令兒破形殞命。如刀犯者形必傷,泥犯者竅必塞,打擊者色青黯,繫縛者相拘攣。

如此等驗,有如指掌,不可不慎也。

白話文:

馬益卿先生所論述:對於胎教和產後護理的書籍,我們不能輕易地認為它們過時而不去相信,但同時也不能完全迷信。當今一些普通家庭和不夠謹慎的人,在孕期休息和規避禁忌方面,往往沒有遵循正確的方式。有的可能因為藥物中毒未解,有的在風露中生產,但即便如此,母親和嬰兒都平安無事的情況,也是偶爾會發生的。然而,如果要確保胎兒健康,必須多方面預先調養,才能避免日後的問題。例如,鄰居正在進行修建工程,這也可能影響到胎兒的健康,導致嬰兒出生時有缺陷,甚至危及生命。如果受到刀具影響,嬰兒的身體可能會有傷痕;如果是泥塵影響,嬰兒的孔道可能會堵塞;如果母親遭受打擊,嬰兒的膚色可能會顯得青紫;如果母親被束縛,嬰兒也可能出現肢體扭曲。

這些情況的驗證,就像看手掌一樣明確,所以孕婦和家人應該格外小心。

3. 孕元立本章第五

有泰初,有泰始,混沌一判,既見氣矣。故曰泰初。既立形矣,故曰泰始。氣初形始,天地相因,生生化化,品物彰矣。故曰:大哉乾元,萬物資始;至哉坤元,萬物資生。

吳禔注云:混沌未判,則氣形俱泯。混沌既判,則氣形已分。既見氣矣。是為太初。既立形矣,是為太始。太初者,凡有氣之所本,故天得之以統元氣。太始者,凡有形之所本,故地得之以統元形。天地交泰,相因為氣形,生生者得所以生,化化者得所以化,品物流行,而形色名聲彰矣。

大哉乾元,太初之所寓也,故以萬物之資始為言。至哉坤元,太始之所寓也,故以萬物資生為言。惟萬物資始資生於乾坤,故乾元而兆象至坤元,然後形無不成。

有生之初,雖陽予之正,育而充之,必陰為之主。

薛左丞注:陰陽離合論曰:天覆地載,萬物方生。未出地者,命曰陰處,名曰陰中之陰。出地者,命曰陰中之陽。陽予之正,陰為之主。王冰謂陽施正氣,萬物方生;陰為之主,群形乃立。《字說》:始而生之者天地也,育而充之者人也。

因形移易,日改月化,坤道之代終也。

《列子·周穆篇》尹文先生曰:因形移易,謂之化。《莊子》曰:予方篇混元曰:消息盈虛,一晦一明。日改月化,曰有所為,而莫見其功。《易》坤卦文言曰:地道無成,而代有終也。地之承天,其無成而有終也,豈迫於不得己耶。蓋道之所在,萬物失之則死,得之則生。有生之類,聽命於此。故無成而代有終者,以道言之也。

謂之妊,陽既受始,陰壬之也。

壬子,謂之妊。《字說》:壬,一陽也,二陰也。陽既受始,陰壬之而謂之妊。解曰:壬,陽水之子也,位在亥子之間。陰至亥極矣,陽復受胎而謂之妊,於壬至子然後生。

謂之胞,巳為正陽,陰包之也。

巳,正陽也,而陰能包之,陰與陽更用事故也。巳者,孟夏之月,於卦為乾,純陽用事,故《詩》謂之正月。正月者,正陽之月也,陰方用事,而為物之主,則雖正陽,亦在所包而退聽焉。

謂之胚,未成為器,猶云坯也。

《說文》:瓦未燒者,謂之坯。胚,婦孕一月也。《字說》:坯,未成為器,猶坯也。

謂之胎,既食於母,為口以也。

《說文》:胎,婦孕二月也。《字說》:元胎既食於母,為口以焉。

若娠則以時動也。

《字說》:女娠以時動。

若懷則以身依之也。

《字說》:心所懷,則身依焉,目隸焉。

天之德,地之氣,陰陽之至和,相與流薄於一體。

《靈樞經》曰:天之在我者德,地之在我者氣,德流氣薄而生者也。

唯能順時數,謹人事,勿動而傷,則育之道得矣。

自一月積之至於十月,所謂時數也。保衛輔翼,防閒忌嗔,適其宜,所謂人事也。

白話文:

[孕育原理章節第五]

在最初始時,存在著泰初與泰始,混沌狀態被劃分後,我們開始看到氣的存在,因此稱其爲泰初。當形體開始確立,便被稱爲泰始。氣與形體的開始與形成,天地之間相互依存,生命不斷誕生,萬物的種類得以彰顯。所以說,偉大的乾元,萬物由此開始;極致的坤元,萬物由此獲得生命。

吳禔註釋說:在混沌未分開前,氣與形體都不存在。混沌分開後,氣與形體各自分明。見到氣的出現,便是太初。形體的確定,即爲太始。太初,是所有氣的根本,因此天得以統御元氣。太始,是所有形體的基礎,所以地得以統轄元形。天地之間和諧共存,相互影響,生命的產生得以有其依據,萬物的轉化得以有其途徑,各類事物流動不息,形態、顏色、名稱、聲音等特徵得以顯現。

偉大的乾元,是太初的體現,因此以萬物開始的源頭來描述。極致的坤元,是太始的象徵,因此以萬物生命的來源來表達。萬物從乾元開始,發展至坤元,然後形成完整。

生命的最初階段,雖然陽氣給予正確的引導,但要使生命得以充實,必須由陰氣主導。

薛左丞註釋說:根據陰陽離合論,天地覆蓋承載,萬物開始生長。未出地面的,稱爲陰處,又叫做陰中的陰。已經出地面的,稱爲陰中的陽。陽氣給予正確的引導,陰氣則爲主導。王冰認爲,陽氣施加正氣,萬物開始生長;陰氣爲主導,各種形態才能形成。字說:開始創造生命的是天地,培育並充實生命的是人類。

隨著形體的變化,日復一日,月復一月,坤道的世代更替。

列子·周穆篇中的尹文先生說:隨著形體變化,這被稱爲轉化。莊子說:在予方篇中,混元表示:消息盈虛,一晦一明。日復一日,月復一月,每天都有所作爲,但看不見其成效。易經的坤卦文言說:地道沒有完成,而是世代交替終結。地承受天的恩賜,其沒有完成而有終結,難道是被迫於不得已嗎?大概是因爲道的存在,萬物失去它就會死亡,得到它就會生存。有生命的種類,都聽命於這個道理。因此,沒有完成而世代交替終結,這是從道的角度來說的。

這被稱爲妊娠,陽氣接受開始,陰氣壬之。

壬子,這被稱爲妊娠。字說:壬,是陽水的兒子,有兩個陰。陽氣接受開始,陰氣壬之,這被稱爲妊娠。解釋說:壬,是陽水的兒子,位於亥子之間。陰氣到達亥時達到極點,陽氣迴歸並接受胎氣,這被稱爲妊娠,在壬到達子時纔出生。

這被稱爲胞,巳爲正陽,被陰氣包裹。

巳,是正陽,而陰氣能夠將其包裹,這是因爲陰與陽輪流作用的緣故。巳,是孟夏的月份,在八卦中代表乾,純粹的陽氣發揮作用,因此詩中稱其爲正月。正月,是正陽的月份,陰氣正在發揮作用,併爲主導,即使對於正陽,也會將其包裹並退讓。

這被稱爲胚,尚未成爲器官,如同未燒製的瓦坯。

說文解字:未燒製的瓦,稱爲坯。胚,是婦女懷孕一個月的情況。字說:坯,尚未成爲器官,如同坯一樣。

這被稱爲胎,已經在母親體內進食,爲了形成口部。

說文解字:胎,是婦女懷孕兩個月的情況。字說:原始的胎在母親體內進食,爲了形成口部。

如果懷孕,則會按時行動。

字說:女性懷孕會按時行動。

如果懷有心思,則身體會隨之行動。

字說:心中所想的,身體會隨之行動,眼睛會注視。

天的德行,地的氣息,陰陽的至高和諧,相互流動滲透於一個生命體中。

靈樞經說:天賦予我們的德行,地賦予我們的氣息,德行流淌,氣息滲透,從而產生了生命。

只有能夠順應時間規律,謹慎處理人事,不要因衝動而受傷,才能掌握孕育的正確方式。

從第一個月累積到第十個月,這就是所謂的時間規律。保衛、輔助、防止閒雜事物干擾,適應適宜的環境,這就是所謂的人事。

觀察四季的運行,生、長、收藏,交替產生萬物,規則與標準都具備。天地的氣息從未減少,這是因爲陰陽相互滋養,相互輔助。

不明白這一點的人,想要違背自然的規律,錯誤地追求生育的方法,甚至將生死歸咎於五行,期望通過藥物來補充養生,以虛假戰勝真實,以人爲干預自然,雖然可能有孩子,但往往懷孕而不發育,發育而不健康,這種情況很常見。古人討論年老仍有子女的情況,男性不超過八八之數,女性不超過七七之數,這表明人體內的氣血本來就有一定的限制,怎麼可能逃脫陰陽的至高規律呢?

天真論中黃帝問:有些人年紀大了卻還能生育,爲什麼?岐伯回答說:這是因爲他們天生壽命超過常規,氣血流通順暢,腎氣充足。這種情況下雖然可以生育,但是男性不超過八八歲,女性不超過七七歲,天地之間的精氣都會耗盡。註釋:即使老年時期生育,孩子的壽命也無法超過天癸的限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