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二十一 (1)
卷二十一 (1)
1. 產後瘧疾方論第四
郭稽中雲:產後乍寒乍熱者,多是敗血為害,或陰陽不和,若概作瘧疾治之誤矣。陳無擇曰:產後寒熱,或一二日,或二三日一發,或先寒後熱,或先熱後寒,或寒多熱少,或熱多寒少,或純寒純熱者,皆是瘧疾,最難治療,可用草果飲、生熟飲、四獸飲,選用之。
愚按:前症當與第十四卷第九論參看。用藥以補胃氣為主,佐以草果飲之類。若胃氣稍充,以草果飲為主,佐以補胃之劑。大抵產後瘧疾,因脾胃虛弱,飲食停滯,或外邪所感,或鬱怒傷脾,或暑邪所伏。審系飲食,用六君加桔梗、蒼朮、藿香。如外邪多而飲食少,用藿香正氣散。
如外邪少,飲食多,用人參養胃湯。勞役所傷,用補中益氣湯。氣血虛弱,用十全大補加炮姜。中氣虛寒,用六君加薑、桂。元氣脫陷,急加附子。蓋氣虛則寒,血虛則熱,胃虛則惡寒,胃氣下陷則寒熱交作,或吐瀉不食,腹痛煩渴,發熱譫語,或手足逆冷,寒戰如慄,雖見百症,但溫補脾胃,其病自退。若誤用清脾飲,則中氣傷而變症多矣。
草果飲,治產後瘧疾,寒熱相半者,或多熱者。
半夏(泡),赤茯苓,甘草(炙),草果(炮,去皮),川芎,陳皮,白芷(各一錢),青皮(去白),良薑,紫蘇(三錢),乾葛(四錢)
上㕮咀三錢,水一鍾,姜三片,棗二枚,煎至七分,當發日侵晨連服三服,無有不安者。
生熟飲子,治產後瘧疾多寒者。
肉豆蔻,草果仁,厚朴(生用,去皮),半夏,陳皮,甘草,大棗(去核),生薑
上八味等分,半用生,半用濕紙裹煨,令香熟,去紙,與生者和勻,每服五錢,水二盞,煎七分,食前一服,食後一服。
清脾飲,治產後瘧疾,熱多寒少。
養胃湯,治產後瘧疾,寒多熱少。
七寶飲,久不已者用截之。(三方見十四卷第九論)
白話文:
郭稽中說:產婦在產後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,大多是因為敗血造成危害,或是陰陽失調,如果一律按照瘧疾來治療會產生誤差。
陳無擇提到:產後出現的寒熱交替,可能是每隔一兩天,或每隔兩三天一次,可能是先冷後熱,也可能先熱後冷,可能是冷的時候比熱的時候多,也可能熱的時候比冷的時候多,或者是純粹的冷或熱,這些都是瘧疾的徵狀,非常難以治療,可以使用草果飲、生熟飲、四獸飲等方法,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用的方法。
進一步來說,前面所述的症狀應參照第十四卷第九篇討論的內容。用藥應以補充胃氣為主,輔以草果飲這類的藥物。如果胃氣稍微充足了,就應該以草果飲為主,輔以補胃的藥物。基本上,產後的瘧疾,主要是由於脾胃虛弱,食物消化不良,或是受到外部病菌的感染,或是情緒抑鬱傷害到脾臟,或是暑熱的影響。如果是由於飲食問題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桔梗、蒼朮、藿香。如果是外部病菌感染較多,而飲食問題較少,可以使用藿香正氣散。
如果外部病菌感染較少,飲食問題較多,可以使用人參養胃湯。如果勞動過度導致的傷害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。如果氣血虛弱,可以用十全大補湯加上炮製的乾薑。如果中氣虛寒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薑和肉桂。如果元氣流失,應立即加入附子。一般來說,氣虛會感到寒冷,血虛會感到熱,胃虛會怕冷,胃氣下降會使寒熱交錯,可能會有嘔吐、腹瀉、不想吃飯、腹痛、口渴、發燒、胡言亂語,或者手腳冰冷,寒戰如發抖,即便出現上百種症狀,只要溫暖和補充脾胃,病情就會自然好轉。如果誤用了清脾飲,中氣受損,病症可能會更加複雜。
草果飲,適用於產後瘧疾,寒熱交替,或者熱多冷少的情況。
所需藥材有:半夏(泡)、紅茯苓、炙甘草、炮製的草果(去皮)、川芎、陳皮、白芷(各一錢)、青皮(去白)、良薑、紫蘇(三錢)、乾葛(四錢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三錢,加入一杯水,三片薑,兩顆棗,煮至剩七分,當發病的早晨連續服用三次,病情都會好轉。
生熟飲子,適用於產後瘧疾,寒多熱少的情況。
所需藥材有:肉豆蔻、草果仁、厚朴(生用,去皮)、半夏、陳皮、甘草、大棗(去核)、生薑。
將以上八種藥材等量,一半生用,一半用濕紙包裹烤熟,去除紙張,與生的部分混合均勻,每次取五錢,加入兩杯水,煮至剩七分,飯前服用一次,飯後服用一次。
清脾飲,適用於產後瘧疾,熱多冷少的情況。
養胃湯,適用於產後瘧疾,冷多熱少的情況。
七寶飲,如果病情持續不見好轉,可以使用截斷病情的方法。(這三個藥方在第十四卷第九篇有詳細介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