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二十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二 (1)

1. 產後赤白痢方論第十二

產後痢疾,因飲食六淫七情,傷於脾胃,或血滲大腸,皆為難治。若飲食不進,謂之虛痢。氣宇不順,謂之氣痢。治法:熱則涼之,冷則溫之,冷熱相搏則溫涼調之,滑者澀之,虛者補之,水穀不分者分利之,性情執滯者和順之。未有不安者也。

愚按:前症白屬氣分,而赤屬血分也。若米食所傷,用六君加谷糵。若麵食所傷,用六君加麥糵。若肉食所傷,用六君加山楂、神麯。凡兼嘔吐,俱加藿香。若兼咽酸或嘔吐,用前藥送越鞠丸。若肝木克脾土,用六君加柴胡、炮姜;若寒水反來侮土,用錢氏益黃散。若久瀉或元氣下陷,兼補中益氣湯,以升發陽氣。

若瀉痢色黃,乃脾土真氣,宜加木香、肉豆蔻。若屬脾土虛寒,用六君加木香、薑、桂。若脾腎虛寒,用補中益氣及四神丸。若屬命門火衰而脾土虛寒,用八味丸以補土母。若小便澀滯,肢體漸腫,或兼喘咳,用金匱腎氣丸,以補脾腎,利水道。若胃氣虛弱而四肢浮腫,須補胃為主。

若久而不愈,是腎氣虧損也,必用四神、六味、八味三藥,以補足三陰。若用分利導水之劑,是虛其虛也。

一產婦泄痢腹痛年餘,形體骨立,內熱晡熱,自汗盜汗,口舌糜爛,日吐痰三碗許,脈洪大,重按全無。此命門火衰,脾土虛寒,而不能攝痰歸源,用八味丸補火以生土,用補中益氣湯兼補肺金而痊。

一產婦食雞子,腹中作痛,面色青黃,服平胃、二陳,更下痢腹脹;用流氣飲子,又小腹一塊不時上攻,飲食愈少。此脾胃虛寒,肝木克侮所致,用補中益氣加木香、吳茱漸愈。又用八珍大補,兼服調理尋愈。

五味子散,治產後泄瀉;或腎泄在侵晨,五更作瀉,飲食不進;或大便不實,不時去後。為丸尤效。

五味子(炒,三兩),吳茱萸(炒,五錢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白湯調。

四神丸,治脾胃虛弱,大便不實,飲食不思。

二神丸

六君子湯(三方見八卷第二論)

補中益氣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
香連丸(方見八卷第八論)

六味丸

八味丸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

金匱腎氣丸(方見前)

八珍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
白話文:

產後發生的痢疾,常因飲食不節、生活作息不正常或是情緒波動,導致脾胃受損,或是血液滲入大腸,這些情況都比較難治療。如果吃不下東西,稱為虛痢。如果氣機不順,稱為氣痢。治療原則是:熱病用涼法,寒病用溫法,寒熱交錯則需調和,滑腸的要收斂,虛弱的要補充,水穀不分的要促進排泄,情志鬱結的要和解順暢。如此,病人大多都能康復。

簡單來說,白色痢疾屬於氣分問題,紅色痢疾屬於血分問題。若是米食引起的,可用六君子湯加上谷芽。如果是麵食造成的,用六君子湯加上麥芽。若是肉食過多,用六君子湯加上山楂和神麴。若有嘔吐,加入藿香。若伴有噁心嘔吐,可配合服用越鞠丸。若是肝氣過旺剋制脾臟,用六君子湯加上柴胡和炮薑;若是寒氣過重,用錢氏益黃散。若是長期拉肚子或是元氣下陷,可加上補中益氣湯,以提升陽氣。

若拉出黃色痢疾,代表脾臟真氣受損,可加上木香和肉豆蔻。若是脾臟虛寒,用六君子湯加上木香、薑和肉桂。若是脾腎虛寒,用補中益氣湯和四神丸。若是命門火衰且脾臟虛寒,用八味丸來補充。若是小便困難,肢體逐漸腫脹,甚至伴有喘咳,用金匱腎氣丸,補脾腎和利尿。若是胃氣虛弱導致四肢浮腫,應以補胃為主。

若是久病不癒,表示腎氣損失,需使用四神丸、六味丸、八味丸,以補足三陰。若使用利尿藥物,反而會讓病情加重。

一個產婦一年來一直腹瀉腹痛,身體消瘦,內熱,白天晚上都出汗,口舌潰爛,每天吐大量痰液,脈象洪大,但深度按壓就沒有。這是因為命門火衰,脾臟虛寒,無法控制痰液生成,使用八味丸補充火氣,並用補中益氣湯兼補肺金,最終痊癒。

另一個產婦吃了雞蛋後,腹部疼痛,臉色青黃,服用平胃散和二陳湯,結果腹瀉更嚴重,腹部更脹。服用流氣飲子,又有小腹一塊硬塊不時上攻,飲食愈來愈少。這是脾胃虛寒,肝氣剋制脾臟所致,用補中益氣湯加上木香和吳茱漸漸好轉。再服用八珍湯大補,兼服調理,很快就痊癒了。

「五味子散」,治療產後泄瀉;或是在清晨腎虛泄瀉,飲食不進;或是大便不成形,頻繁排便。做成丸狀效果更佳。

配方:五味子(炒,三兩),吳茱萸(炒,五錢)。以上材料磨成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開水調服。

「四神丸」,治療脾胃虛弱,大便不成形,不想吃東西。

「二神丸」

「六君子湯」(上述三個方子詳見八卷第二論)

「補中益氣湯」(方子詳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
「香連丸」(方子詳見八卷第八論)

「六味丸」

「八味丸」(兩個方子詳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

「金匱腎氣丸」(方子詳見前述)

「八珍湯」(方子詳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