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六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)

1. 婦人惡寒方論第五

婦人惡寒,有陰陽二證。發熱而惡寒者,發於陽也;無熱而惡寒者,發於陰也。發於陽者,脈浮數,宜解表;發於陰者,脈沉細,宜溫里,凡惡寒不可過覆衣被,及近火熱,若寒熱相搏,令人寒甚。若寒氣入腹,血氣結聚,最難治療。

愚按:前症若怠惰嗜臥,灑淅惡寒,乃陽不能伸發,用升陽益胃湯。若勞傷形氣而惡寒,乃無陽以護衛,用補中益氣湯,若飲食傷脾胃而惡寒,乃元氣虛損,用六君子湯。若加煩躁妄言,或欲飲水,仍進前劑,但加薑、桂。若體倦煩渴,頭痛自汗,用補中益氣加五味、麥門。

東垣云:晝則發熱惡寒,是陰氣上溢於陽分也;夜中惡寒,是陰血自旺於陰分也。海藏云:六月大熱之氣,反得大寒之症,當舍時從症,治以薑、桂之類。丹溪云:久病惡寒,乃痰鬱於脾,抑遏陽氣,不得外泄,治當解鬱。

白話文:

【婦女畏寒的治療方式】

婦女感到寒冷,可分為兩種情況,一種是身體發熱同時怕冷,這是因為身體的陽氣受到影響;另一種是身體沒有發熱卻感到寒冷,這是由於身體的陰氣失調。如果因為陽氣問題導致的寒冷,脈搏會較快且浮在表面,應使用解表的方式治療;若是因為陰氣問題導致的寒冷,脈搏會較慢且深沉,應該採用溫暖內臟的方式來治療。要注意的是,不管哪種情況,都不要過度裹著衣物或是靠近熱源,否則寒熱交錯會讓人更感寒冷。若寒氣進入腹部,造成血氣凝結,治療起來會非常困難。

進一步來說,如果患者出現疲倦想睡,全身冰冷的症狀,是因為身體的陽氣無法正常發揮,應使用升陽益胃湯。如果因為過度勞累造成身體氣力衰弱而感到寒冷,這是因為缺乏陽氣保護,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。如果是因為飲食不當導致脾胃受損而畏寒,是因為元氣不足,應使用六君子湯。如果除了畏寒還伴有煩躁不安,口乾想喝水的情況,可以繼續使用之前的藥方,但是要加入薑和肉桂。如果患者感到疲憊,口渴,頭痛且自汗,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五味子和麥門冬。

李杲(東垣)說:白天發熱又怕冷,這是因為陰氣溢出到陽的部分;夜晚特別怕冷,這是因為陰血在陰的部分自行旺盛。王好古(海藏)說:在六月大熱的天氣裡,卻出現極大的寒冷症狀,應該根據實際症狀而不是季節來治療,使用薑和肉桂等藥物。朱震亨(丹溪)認為:長期生病的患者感到寒冷,可能是因為痰滯留在脾臟,壓抑了陽氣無法外泄,治療應當先解決鬱結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