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)

1. 附治驗

一寡婦不時寒熱,脈上魚際,此血盛之症,用小柴胡湯加生地黃治之而愈,但畏風寒,此脾胃氣虛,用加味歸脾、補中益氣湯,兼服而止。

一婦人因夫久出經商,發寒熱,月經旬日方止,服降火涼血藥,內熱益甚,自汗盜汗,月經頻數。余曰:內熱自汗,乃脾氣虛弱也;月經頻數,乃血不歸脾也。用歸脾湯、六味丸而愈。

一室女寒熱,肝脈弦長而出寸口,用小柴胡湯加生地、烏梅治之而愈。既嫁而諸症悉痊。

一室女久患寒熱,月經失期,以小柴胡湯加生地治之少愈,更以生地黃丸而病痊。

生地黃丸,許學士云:有一師尼惡風體倦,乍寒乍熱,面赤心煩,大小柴胡湯雜進,其病益劇。予診視之曰:三部脈無寒邪,但肝脈弦長而上魚際,服此丸而愈。

柴胡,秦艽,黃芩(各半兩),生地黃(一兩,酒濕杵膏),赤芍藥(一兩)

上為末,煉蜜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烏梅湯下,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[治療經驗分享]

有個寡婦經常感到忽冷忽熱,她的脈象顯現在魚際部位,這顯示她有血液過盛的問題。於是使用了小柴胡湯加上生地黃來治療,病情因而好轉。然而,她仍持續怕風怕寒,這是由於脾胃氣虛所致,因此再使用了加味歸脾湯和補中益氣湯,病情終於得以控制。

有一婦女,因為丈夫長期在外經商,她開始出現寒熱交錯的情況,月經也延遲十多天才結束。她服用了清熱涼血的藥物,但體內的熱感反而更嚴重,並伴隨著自汗和盜汗,月經頻繁。我告訴她:體內熱感導致的自汗,是因為脾氣虛弱;月經頻繁,則是因為血液無法正常歸脾。最後,使用歸脾湯和六味丸進行治療,病情得以恢復。

有一未出嫁的女子,經常感到寒熱交錯,肝脈呈現弦長且超出寸口的現象,於是使用小柴胡湯加上生地和烏梅進行治療,病情因而康復。結婚後,所有症狀都消失無蹤。

有一未出嫁的女子長期受寒熱交錯所苦,月經週期也紊亂,使用了小柴胡湯加上生地來治療,病情有些好轉,再使用生地黃丸後,病情完全恢復。

對於生地黃丸,許學士提到:曾有一位師太,她怕風且感到疲倦,時常忽冷忽熱,臉紅心煩,大小柴胡湯交替服用,病情反而更加嚴重。我診斷後表示:三部脈象並無寒邪,只是肝脈呈現弦長且延伸到魚際部位,服用此丸後,病情得以康復。

生地黃丸的成分包括:柴胡、秦艽、黃芩各半兩,生地黃一兩(需以酒濕潤後搗成膏狀),赤芍藥一兩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粒,以烏梅湯送服,每日三次。

2. 附方

補中益氣湯

四物湯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
加味逍遙散

八珍湯

加味歸脾湯

歸脾湯(四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
小柴胡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)

六味丸(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

白話文:

[附方]

補中益氣湯:這是一種能補充中氣,增強體力的藥方。

四物湯:此藥方能調理女性血氣,可參考二十四卷第六篇的詳細說明。

加味逍遙散:此方有舒緩情緒,調節肝氣的作用。

八珍湯:這是一種補血補氣的綜合藥方。

加味歸脾湯:這種藥方對改善脾胃功能,調理血氣有幫助。

歸脾湯:此方對脾臟有滋補作用,詳情可參考二十四卷第四篇。

小柴胡湯:此藥方可用於調節肝膽,詳情請參閱二十四卷第二篇。

六味丸:此藥丸對滋腎補肝有一定效果,詳情請參考二十四卷第十一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