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三 (1)
卷三 (1)
1. 婦人筋脈瘈瘲方論第七
(新附)
《醫學綱目》云:瘈者筋脈急也,瘲者筋脈緩也。急則引而縮,緩則縱而伸。或縮或伸,動而不止者,名曰瘈瘲,俗謂之發搐是也。凡癲癇、風痙、破傷風三症,皆能瘈瘲。但癲癇則仆地不省,風痙、瘈瘲則角弓反張,破傷風、瘈瘲則有瘡口。竊謂瘓者,屬肝經風熱血燥,或肝火妄動血傷;瘲者,屬肝經血氣不足,或肝火汗多亡血,以致手足伸縮不已,抽搐不利。若因風熱血燥,用羚羊角散加鉤藤鉤、山梔。
若肝火妄動,用加味四物湯加鉤藤鉤、山梔。若肝經血氣不足,用八珍湯加鉤藤鉤、山梔。若肝火亡血,用加味逍遙散加鉤藤鉤、山梔。如不應,須用六味丸以補腎水生肝木為主,佐以前劑治之。若其脈長弦者,是肝之本脈也,則易治。其脈短澀者,是肺金克肝木也,則難治。
其面色青中見黑者,是水生木也,當自愈。青中見白者,是金剋木也,必難愈。
白話文:
【婦女筋脈抽搐的治療理論與方法】
根據《醫學綱目》所述,所謂的「瘈」指的是筋脈緊繃,而「瘲」則是指筋脈鬆弛。筋脈過於緊繃會導致身體收縮,過於鬆弛則會使身體伸展。無論是收縮還是伸展,如果持續不斷,這種現象被稱作「瘈瘲」,也就是民間常說的抽搐。癲癇、風痙和破傷風這三種疾病,都可能引起抽搐。癲癇發作時,患者會倒地失去意識;風痙和抽搐會使患者呈現角弓反張的姿態;破傷風和抽搐通常伴隨著創傷感染。私以為,筋脈緊繃的病狀,多半是由肝經風熱和血燥引起,或者因為肝火旺盛導致血液受損;筋脈鬆弛的情況,可能是肝經的血氣不足,或是肝火過旺,出汗過多,造成血液流失,進而導致手腳無法控制地伸縮,抽搐不止。
如果病因是風熱和血燥,可以使用羚羊角散,並加入鉤藤鉤、山梔。
若是肝火過旺,可使用加味四物湯,同樣加入鉤藤鉤、山梔。
若是肝經血氣不足,可使用八珍湯,再添加鉤藤鉤、山梔。
若是肝火導致血液流失,可使用加味逍遙散,並加入鉤藤鉤、山梔。
若以上療法無效,需使用六味丸,主要目的是補充腎水以滋養肝木,並輔以先前的藥方進行治療。
如果患者的脈象顯示為長弦,這是肝臟正常的脈象,治療相對容易。相反,如果脈象短且澀,表示肺金剋制肝木,治療難度較大。
觀察患者的臉色,如果青中帶黑,代表水生木,病情自然會好轉。反之,如果臉色青中泛白,表示金剋木,病情很可能難以改善。
2. 附治驗方藥
一婦人素口苦,月經不調,或寒熱,妊娠五月,兩臂或拘急,或緩縱,此肝火傷血所致也。用四物加柴胡、山梔、丹皮、鉤藤鉤治之而愈。
一妊婦因怒寒熱,頸項動掉,四肢抽搐,此肝火血虛風熱,用加味逍遙加鉤藤鉤,數劑而痊。
白話文:
[附治驗方藥]
有一位婦女平時常覺得嘴巴苦澀,月經週期紊亂,有時還會感到忽冷忽熱。在懷孕五個月的時候,她的雙臂時常會突然變得僵硬,或者變得無力。這是因為肝臟的火氣傷害到血液所導致的問題。治療上,採用了四物湯,再添加柴胡、山梔、丹皮和鉤藤等藥材來治療,最後她的情況得到了改善。
另一位孕婦因為生氣後出現了寒熱交錯的情況,頸部和四肢開始不由自主地顫抖和抽搐。這是因為肝火旺盛,加上血液不足和風熱所引起的症狀。治療上,使用了加味逍遙散,再添加鉤藤,服用幾劑後,她的症狀就得到了完全的緩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