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五 (1)
卷五 (1)
1. 婦人冷勞方論第四
婦人冷勞,屬血氣不足,臟腑虛寒,以致臍下冷痛,手足時寒,月經失常,飲食不消,或時嘔吐,惡寒發熱,骨節痠疼,肌膚羸瘦,面色萎黃也。
愚按:前症有內外真寒,然有內外真熱,亦有內真熱而外假寒者,又有內真寒而外假熱者。若飲食難化,大便不實,腸鳴腹痛,飲食畏寒,手足逆冷,面黃嘔吐,畏見風寒,此內外真寒之症也,宜用附子理中湯以回陽,八味地黃丸以壯火。若飲食如常,大便堅實,胸腹痞脹,飲食喜冷,手足煩熱,面赤嘔吐,不畏風寒,此內外真熱之症也,宜用黃連解毒湯以消陰,六味丸以壯水。
若飲食如常,大便堅實,胸腹痞脹,飲食喜寒,手足逆冷,面黃嘔吐,畏見風寒,此內真熱而外假寒也,亦用解毒湯、六味丸。若飲食少思,大便不實。吞酸噯氣,胸腹痞滿,手足逆冷,面赤嘔吐,畏見風寒,此內真寒而外假熱也,亦用附子理中湯與八味丸。當求其屬而治之。
經曰:益火之源以消陰翳,壯水之主以制陽光。使不知真水火之不足,泛以寒熱藥治之,則舊疾不去,新病復生矣。夫所謂屬者,猶主也,謂心腎也。求其屬也者,言水火不足,而求之於心腎也。火之源者,陽氣之根,即心是也。水之主者,陰氣之根,即腎是也。非謂火為心,源為肝,水為腎,主為肺也。
大抵寒亦抑心,熱亦強腎,在治者審之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婦女因血氣不足和臟腑虛寒導致的一系列病症,包括下腹部冷痛,手腳時常冰冷,月經週期紊亂,消化不良,偶爾會有嘔吐,感到寒冷且發燒,關節痠痛,肌肉皮膚消瘦,面色蒼黃。
進一步來說,這種病症可能由體內外真正的寒涼或熱盛引起,也可能體內真正熱盛而表面顯得寒涼,或是體內真正寒涼而表面顯得熱盛。如果消化困難,排便不順,腸胃疼痛,吃東西怕冷,手腳冰涼,臉色黃且嘔吐,怕風怕冷,這是體內外真正寒涼的徵狀,應使用附子理中湯來恢復陽氣,八味地黃丸來壯大火力。如果食慾正常,排便堅實,胸腹脹滿,吃東西偏好冷食,手腳煩熱,臉紅且嘔吐,不怕風不怕冷,這是體內外真正熱盛的徵狀,應使用黃連解毒湯來消滅陰邪,六味丸來壯大水力。
如果食慾正常,排便堅實,胸腹脹滿,吃東西偏好冷食,手腳冰涼,臉色黃且嘔吐,怕風怕冷,這是體內真正熱盛但表面顯得寒涼的情況,也適用解毒湯和六味丸。如果食慾不佳,排便不順,胃酸過多,胸腹脹滿,手腳冰涼,臉紅且嘔吐,怕風怕冷,這是體內真正寒涼但表面顯得熱盛的情況,也適用附子理中湯和八味丸。治療時應針對其根本原因進行。
經典中提到,要增強火源來消除陰暗,壯大水主來抑制陽光。如果不瞭解真正的水火不足,隨意使用寒涼或熱性的藥物治療,那麼舊病不會好,新的病反而會產生。所謂的"屬",就是主導,指的是心和腎。尋找其屬性,就是在說水火不足,應從心和腎找原因。火源,即是陽氣的根本,也就是心。水主,即是陰氣的根本,也就是腎。並不是說火就等於心,源就等於肝,水就等於腎,主就等於肺。
總的來說,寒涼也會抑制心臟功能,熱盛也會加強腎臟功能,這需要治療者謹慎判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