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三 (1)
卷三 (1)
1. 附治驗方藥
一婦人食少作嘔,口吐痰涎,面黃腹痛,月經不調,手足逆冷。余謂此內外俱寒之症,遂以六君加附子、木香治之而愈。
先太宜人,忽嘔吐酸水,內熱作渴,飲食不進,惟喜冷水,面色青赤,投之以藥,入口即吐,此內外真熱之症,積十餘日。以黃連一味,煎湯飲之,徐加白朮、茯苓,仍加陳皮、當歸、炙草,至月餘,始進米飲稀粥,調理而愈。
一婦人內熱作渴,大便秘結,畏惡風寒,手足逆冷。余以為內真熱而外假寒,先用黃連解毒湯,後用六味丸而愈。
一大方室趙氏,初患痰喘熱渴,醫以降火散氣治之,肌日削而氣日索。延至甲辰,木旺痰盛,身熱口腐,腹脹神昏,絕食幾死。先生診之云:此乃虛熱無火,投以壯水生土之劑,隨服隨效,得以不死。竊喜久安。忽值戊申夏初,坐則頭墜,不能起視,臥則背冷,黨風透體,煩熱暈眩,咳嘔痰湧,手足麻冷,病勢危殆,自分必死。得先生診之曰:此內真寒外假熱之症也。
逐以大補姜附之劑飲之,不三四服而勢已平,仍以前藥加減而愈。則其他以有餘之火治之,無怪乎其展轉增劇也。微先生則山妻死於甲辰之春,難免於戊申之夏矣。大方感慨不已,援筆備述,求附卷末,庶幾醫者之不昧,病者之得全。先生之惠,垂諸無窮,豈一世一人之幸哉。
長洲沈大方頓首拜書。
八味丸
六味丸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
附子理中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)
黃連解毒湯(方見六卷第十一論)
六君子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白話文:
一位婦女食慾不佳,常感到噁心嘔吐,口中有痰,面色萎黃,腹部疼痛,月經不規律,四肢冰冷。我認為這是內外都處於寒冷狀態的症狀,於是使用六君子湯加上附子和木香治療,病情很快好轉。
我的母親突然開始嘔吐酸水,內部發熱口渴,無法進食,只想要喝冷水,臉色青紅交錯,吃藥後立刻反胃。這是典型的內外皆真熱的病症,持續了十多天。我們首先單純使用黃連煎湯飲用,再慢慢加入白朮、茯苓,並加入陳皮、當歸、炙甘草。經過一個多月,她終於可以進食米湯和稀飯,最終康復。
一位婦女內部發熱口渴,大便乾燥,害怕風寒,四肢冰冷。我認為這是內真熱外假寒的狀況,先使用黃連解毒湯,再使用六味丸,她終於康復。
在大房間裡住著一位姓趙的女士,最初她患有痰喘、熱渴,醫生以降火散氣的方式治療,但她的肌肉一天天消瘦,氣力也逐漸衰弱。直到甲辰年,木旺痰盛,身體發熱,口腔潰爛,腹部脹大,精神混亂,幾乎停止進食,瀕臨死亡。醫生診斷為虛熱無火,使用壯水生土的藥物,服用後立即見效,得以存活。
我高興地看到她病情穩定。然而到了戊申年的初夏,她坐著時頭部會下垂,無法抬頭看東西,躺下時背部冰冷,風似乎能穿透身體,感覺煩熱暈眩,咳嗽嘔吐,痰多,四肢麻木冰冷,病情危急,她自己認為必死無疑。醫生診斷為內真寒外假熱的病症。
使用大補薑附的藥物治療,服用三四次後病情已經平穩,再依舊藥物加減後康復。如果以過剩的火氣來治療,病情自然會越來越嚴重。如果不是醫生,我的妻子可能在甲辰年的春天就去世,也可能在戊申年的夏天無法倖免。大方感觸良多,拿起筆詳細記錄,希望附在卷末,讓醫生不再誤判,病人得以痊癒。醫生的恩惠,永垂不朽,這不僅是一個人或一世代的幸運。
長洲的沈大方恭敬地寫下這些。
八味丸
六味丸(兩方在第二十四卷第十一論中)
附子理中湯(方在第二十四卷第八論中)
黃連解毒湯(方在第六卷第十一論中)
六君子湯(方在第二十四卷第六論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