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八 (1)
卷八 (1)
1. 婦人遺尿失禁方論第四
經云:膀胱不利為癃,不約為遺溺。乃心腎之氣,失其常度也,故有便道澀而遺者,有失禁而不知自遺者,亦有生產傷膀胱不時而遺者,有脬寒臟冷遺而不知者。
愚按:《內經》曰:胞移熱於膀胱,則癃溺血。膀胱不利為癃,不約為遺溺。注曰:膀胱為津液之府,水注由之。然足三焦脈實,約下焦而不通,則不得小便。足三焦脈虛不約下焦,則遺溺也。《靈樞經》曰:足三焦者,太陽之別也,並太陽之正,入絡膀胱,約下焦,實則閉癃,虛則遺溺。竊謂前症,若肝腎虛熱,挺孔痿痹,用六味丸。
如不應,用加減八味丸。陽氣虛憊,膀胱積冷,用鹿茸丸。如不應,用八味丸。若脾氣虛弱,不能禁止,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藥、山茱、五味。若肺氣虛寒,前湯加桂、附。此症屬虛熱者多,真寒者少,治宜審察。
白話文:
【婦女尿失禁治療討論第四】
經典中提到:膀胱功能不順會導致排尿困難,控制力差則會造成尿失禁。這通常是心臟和腎臟的機能出現異常所導致。有些人排尿時感到不暢且有漏尿的情況,有些人則完全失去控製力,不知不覺就漏尿了。還有些人在分娩時傷害到膀胱,隨後就開始出現尿失禁的問題,更有因為膀胱和內臟寒冷導致無意識地漏尿。
根據《內經》所述,如果子宮的熱量轉移到膀胱,就會引起排尿困難甚至血尿。膀胱功能不佳會導致排尿困難,無法有效控制則會造成尿失禁。膀胱是身體水分代謝的重要部位,但當足三焦脈絡過度充實,限制了下焦的運作,就會導致無法正常排尿;反之,如果足三焦脈絡虛弱,無法有效控制下焦,就會出現尿失禁。《靈樞經》中也提到,足三焦是太陽脈的一個分支,與太陽脈一起進入膀胱,控制下焦的功能,如果足三焦脈絡過度充實,會導致排尿困難;反之,如果脈絡虛弱,就會引起尿失禁。
對於這種情況,如果是由肝腎虛熱引起的,導致尿道肌肉萎縮麻痹,可以使用六味丸來治療。
如果效果不佳,可改用加減八味丸。如果是因為陽氣虛弱,膀胱寒涼積冷,可以使用鹿茸丸。若效果仍不顯著,再改用八味丸。如果問題出在脾氣虛弱,無法有效控制,則可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山藥、山茱萸、五味子。若是肺氣虛弱且寒冷,可在上述湯劑中加入肉桂、附子。這種症狀大多是由虛熱引起,真正因寒冷導致的較少,治療時需細心觀察判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