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一 (2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22)

1. 附方

八珍湯

逍遙散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
六味丸(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

白話文:

[附帶的藥方]

八珍湯:這個處方在古代醫書的第二十四卷,第四篇討論中有詳細說明。

逍遙散:同樣的,這個處方也記錄在第二十四卷,第四篇討論中。

六味丸:而這個藥方,則是在第二十四卷,第十一篇討論裡有具體的記載。

以上皆為古代醫書中的藥方名稱及其所在位置。

2. 婦人偏風口喎方論第十一

論曰:偏風口喎者,因體虛受風,而入足陽明胃經。蓋足陽明之經,上夾於口,風乘之,其筋偏急故也。

愚按:前症當參本卷首論治之。

白話文:

論述說:所謂偏風導致的口眼歪斜,是因為身體虛弱時遭受風邪侵襲,進而影響到足陽明胃經。足陽明胃經的循行路線,會經過口部兩側,當風邪乘虛而入,影響該部位的筋絡,使之緊張不均,因而造成口眼歪斜的情況。

個人認為:對於前述的病症,應參照本卷開頭所提及的治療原則來處理。

3. 附治驗

(方藥與前諸治驗參看)

一婦人懷抱鬱結,筋攣骨痛,喉間似有一核,服烏藥順氣等藥,口眼歪斜,臂難伸舉,痰涎愈多,內熱晡熱,食少體倦。余以為鬱火傷脾,血燥生風。用加味歸脾湯二十劑,形體漸健,飲食漸進。又用加味逍遙散十餘劑,痰熱少退,喉核少消。更用升陽益胃湯數劑,諸症漸愈。但臂不能伸,此肝經血少而筋攣耳,用六味地黃丸以滋腎水生肝血而愈。

白話文:

有位婦女心情鬱悶,導致筋肉痙攣、骨骼疼痛,且喉嚨處好像有顆硬塊。她曾服用烏藥順氣等藥物,但病情不但沒有改善,反而出現口眼歪斜,手臂難以伸展舉起,痰液分泌更多,內心煩熱,傍晚時熱感更甚,食慾減退,身體疲倦無力。

我認為這是鬱悶之火傷害到脾臟,導致血液乾燥並產生風邪。於是使用加味歸脾湯治療,連續服用二十劑後,她的體力逐漸恢復,食慾也逐漸增加。再接續使用加味逍遙散十多劑,痰熱的問題有所緩解,喉嚨的硬塊也逐漸消失。接著使用升陽益胃湯數劑,所有症狀逐漸好轉。

但是手臂仍然無法伸直,這是因為肝經脈絡血液不足導致筋肉痙攣。因此,我使用六味地黃丸來滋補腎臟,促進肝臟血液生成,最終病情得以痊癒。

4. 附方

升陽益胃湯,治脾胃虛弱,肢體怠惰,或體重節痛,口舌乾渴,飲食無味,大便不調,小便頻數,飲食不消,兼見肺病,灑淅惡寒,慘淒不樂,乃陽氣不和也。

羌活,獨活,防風(各五錢),柴胡,白朮,茯苓(渴者不用),澤瀉(各二錢),人參,黃連(炒),陳皮(各四錢)

上每服三五錢,薑棗水煎,早溫服。如小便愈而病益加,是不宜利小便也,當少減茯苓、澤瀉。

加味歸脾湯

加味逍遙散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
六味丸(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

白話文:

【附方】

升陽益胃湯:適用於脾胃功能虛弱,導致肢體感到疲倦無力,或是身體沉重關節疼痛,有口乾舌燥,對食物失去興趣,排便不順,頻尿,消化不良,同時伴有肺部疾病,常感覺到寒冷,情緒低落,這都是因為身體的陽氣運行不順。

藥方包含:羌活,獨活,防風(各約15克),柴胡,白朮,茯苓(如果口渴則不使用),澤瀉(各約6克),人參,黃連(炒過後使用),陳皮(各約12克)。

上述藥物每次服用約9至15克,用水和薑棗煎煮,早晨溫熱時服用。如果服用後小便頻次增加但病情加重,表示不宜利尿,應減少茯苓和澤瀉的份量。

加味歸脾湯:詳見《醫學心悟》第二十四卷第四論。

加味逍遙散:詳見《醫學心悟》第二十四卷第四論。

六味丸:詳見《醫學心悟》第二十四卷第十一論。

5. 婦人怔忡驚悸方論第十二

夫心藏神,為諸臟之主,血氣調和,則神安靜。若勞傷心血,外邪乘襲,則心神驚悸恍惚,憂懼不安,用排風湯治之。

愚按:丹溪先生云:驚悸者血虛,用硃砂安神丸;痰迷心竅,用定志丸;怔忡者,屬火屬痰;思慮便動者,屬虛;時作時止者,火動也。假如病因驚而致,驚則神出其舍,痰乘而入矣。蓋人之所主者心,心之所養者血,心血一虛,神氣不守,此驚悸之所由作也,治當調養心血,和平心氣而已。金氏婦暑月赴筵,因坐次失序,自愧成疾,言語失倫,兩脈弦數。

余曰:當補脾導痰清熱。不信,以數巫者,噴水咒之而死。或謂病既無邪,以邪治之,何至於死。余曰:暑月赴筵,外受蒸熱,辛辣適口,內傷鬱熱,而況舊有積痰,加之愧悶,其痰愈盛。又驚以法尺,益驚其神,而氣血不寧。噴以注水,閉其肌膚,而汗不得泄。

內燔則陰既消而陽不能獨立,不死何待?故滑伯仁先生云:若膽氣虛寒,用茯神湯;膽氣實熱,用酸棗仁丸;心氣虛熱,用定志膏、茯苓補心湯;心氣實熱,用硃砂安神丸、茯苓散。

白話文:

[婦女心悸驚恐的治療方法討論第十二]

心臟是藏神的地方,主宰著所有其他臟器,當血液和氣運行平穩時,神智就能保持安定。但若是過度勞累傷害了心血,或是外來的邪氣侵襲,就會導致心神驚恐、恍惚不定,感到憂慮恐懼,無法安穩,這時可使用排風湯來治療。

我根據丹溪先生的說法:當出現驚恐心悸的情況,通常是由於血氣不足,可以使用硃砂安神丸;若是痰濁阻塞心靈通道,則適用定志丸;若是怔忡的情況,通常與火氣或痰濁有關;若是因思考過多而產生的動搖,通常屬於虛弱的症狀;若是時好時壞,通常與火氣的波動有關。例如,如果疾病是由於驚嚇導致,驚嚇會使精神脫離心臟,痰濁就會趁機入侵。人的生命活動主要由心臟主宰,心臟的運作依賴血液滋養,一旦心血虛弱,精神就無法固守,這就是驚悸的原因,治療上應該調理滋養心血,使心氣平和。

有個例子,金氏婦人在炎熱的夏天參加宴會,因為座位安排失當,自感羞愧而生病,說話詞不達意,兩手脈象弦數。

我認為應當補充脾氣、引導痰液排出並清熱。但她不相信,反而找了幾個巫師,用水噴灑並唸咒,最終導致死亡。有人問,既然病情並無邪氣,卻用對付邪氣的方法治療,怎麼會致死呢?

我回答:在炎熱的夏天參加宴會,身體外受到蒸騰的熱氣,加上食用辛辣食物,導致內部鬱熱。而且她原本就有積存的痰濁,加上羞愧和悶悶不樂,痰濁更加嚴重。再被法尺驚嚇,精神更加驚恐,導致氣血無法平穩。用水噴灑,封閉了皮膚毛孔,汗液無法排出。

體內的熱度無法散發,陰氣消耗殆盡,陽氣也就無法獨立存在,不死亡還能如何?因此滑伯仁先生說:若是膽氣虛寒,可用茯神湯;膽氣實熱,可用酸棗仁丸;心氣虛熱,可用定志膏、茯苓補心湯;心氣實熱,可用硃砂安神丸、茯苓散。

6. 附治驗

文學歸云橋內,月事不及期,忽崩血昏憒,發熱不寐。或謂血熱妄行,投以寒劑,益甚。或謂胎成受傷,投以止血,亦不效。余曰:此脾氣虛弱,無以統攝故耳,法當補脾而血自止。用補中益氣加炮姜,不數劑而效。惟終夜少寐驚悸,別服八物湯,不效。余曰:雜矣。乃與歸脾湯加炮姜以補心脾,遂如初。

一婦人勞則心跳怔忡,寒熱往來,用歸脾湯為主,佐以八珍湯,諸症漸愈。又用加味逍遙散、寧志丸而安。後復作,服歸脾、定志二藥即愈。

一婦人患驚悸怔忡,日晡發熱,月經過期,飲食少思,用八珍湯加遠志、山藥、酸棗仁,三十餘劑漸愈,佐以歸脾湯全愈。後因勞發熱,食少體倦,用補中益氣湯。又因怒,適月經去血不止,前症復作,先以加味逍遙散,熱退經止,又用養心湯治之而痊。

一婦人驚悸怔忡無寐,自汗盜汗,飲食不甘,怠惰嗜臥,用歸脾湯而愈。至年餘,懷抱鬱結,患前症,兼衄血便血,仍用前湯而愈。

茯神散,治五臟氣血虛弱,驚悸怔忡,宜用此安神定志。

茯神(去木),人參,龍齒(另研),獨活,酸棗仁(炒,各三錢),防風,遠志(去心),桂心,細辛,白薇(炒,各三錢),甘草,乾薑(炮,各三兩)

上為末,每服四五錢,水煎服。或蜜為丸服。

茯苓補心湯,治心氣不足,善悲愁怒,衄血面黃,五心煩熱,或咽喉痛,舌本作強。

茯苓(四兩),桂心,甘草(炒,各三兩),紫石英(煅),人參(各一兩),大棗(二十枚),麥門冬(去心,三兩),赤小豆(二十四粒)

上水七升,煎二升半,分三服。

茯神湯,治膽氣虛冷,頭痛目眩,心神恐畏,不能獨處,胸中煩悶。

茯神(去木),酸棗仁(炒),黃耆(炒),柏子仁(炒),白芍藥(炒),五味子(杵,炒,各一兩),桂心,熟地黃(自制),人參,甘草(炒,各半兩)

上每服五錢,姜水煎。

酸棗仁丸,治膽氣實熱,不得睡臥,神思不安,驚悸怔忡。

茯神(去木),酸棗仁(炒),遠志(去心),柏子仁(炒),防風(各一兩),枳殼(麩炒,半兩),生地黃(杵膏,半兩),青竹茹(二錢五分)

上為末,煉蜜丸桐子大。每服七八十丸,滾湯下。

定志丸,治神虛心怯,所患同前,或語言鬼怪,喜笑驚悸。

人參,茯苓(各一兩五錢),菖蒲,遠志(去心,各一兩)

上為末,蜜丸。如前服。

養心湯,治心血虛,驚悸怔忡不寧,或盜汗無寐,發熱煩躁。

黃耆(炒),白茯苓,茯神(去木),半夏曲,當歸(酒拌),川芎(各半兩),辣桂(去皮),柏子仁,酸棗仁(炒),五味子(杵炒),人參(各三錢),甘草(炙,四錢)

上每服三五錢,薑棗水煎。

硃砂安神丸,治心經血虛頭暈,心神驚悸等症。

硃砂(飛過,五錢),黃連(酒洗,六錢),甘草(炙,五分),生地黃,當歸(各一錢五分)

上為末,飯糊為丸。每服十五丸。如一二服不應,當服歸脾湯補之。

《治要》茯苓散,治心經實熱,口乾煩渴,眠臥不安,或心神恍惚。

茯神,麥門冬(各一兩五錢),通草,升麻(各一兩二錢半),知母(一兩),大棗(十二枚),紫菀,桂心(各七錢五分),赤石脂(一兩七錢五分),淡竹茹(五錢)

上每服一兩,水煎。

補中益氣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
歸脾湯

八珍湯

加味逍遙散(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十論)

寧志丸(方見後)

白話文:

[治療經驗分享]

有位女子住在歸雲橋內,月經未按時來潮,突然大量出血以致昏厥,並伴有發燒失眠的症狀。有人認為是血熱失控,於是給予寒涼藥物,結果病情更加嚴重。也有人認為是懷孕受傷導致,使用了止血藥物,但效果不佳。我分析說,這是因為脾氣虛弱,無法正常調節身體機能所致,應當採用補脾的方式讓出血停止。使用補中益氣湯加炮姜,不用幾劑就見效。但她仍然整夜少眠且易驚,服用八物湯卻無效。我認為情況有些複雜。於是開了歸脾湯加炮姜,以補充心脾,最終病情回復到最初狀態。

有一婦女勞累後會心跳加速,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,如寒熱交錯。使用歸脾湯作為主要治療,輔以八珍湯,各項症狀逐漸好轉。再用加味逍遙散和寧志丸進行治療,病情得以穩定。後來病癥再次出現,只要服用歸脾和定志兩種藥物就能恢復。

一位婦女經常感到驚慌心跳加速,傍晚時分發燒,月經延遲,食慾不振。使用八珍湯加遠志、山藥、酸棗仁,服用三十多劑後逐漸康復,再輔以歸脾湯,病情完全消失。後來因勞累導致發燒,食慾下降,疲倦乏力,使用補中益氣湯。之後因情緒波動,正值月經期出血不止,先前的症狀再次出現,先用加味逍遙散,熱度退去,月經停止,再用養心湯治療,最終康復。

有一婦女驚慌心跳加速,難以入眠,自汗和盜汗,食慾不佳,倦怠嗜睡,使用歸脾湯後痊癒。一年後,因心情鬱悶,再度出現之前的症狀,並伴隨鼻血和便血,再次使用歸脾湯而康復。

"茯神散",適用於五臟氣血虛弱,驚慌心跳加速,用此方可以安神定志。

"茯苓補心湯",用於心氣不足,易悲傷愁苦,衄血面色蒼白,五心煩熱,或咽喉疼痛,舌根僵硬。

"茯神湯",適用於膽氣虛冷,頭痛目眩,心神恐懼,不能單獨待在一個地方,胸中煩悶。

"酸棗仁丸",適用於膽氣實熱,無法安睡,精神不寧,驚慌心跳加速。

"定志丸",適用於精神虛弱,膽怯,症狀與前述相似,或言語中出現鬼怪,喜笑驚慌。

"養心湯",適用於心血虛,驚慌心跳加速不安,或盜汗難眠,發熱煩躁。

"硃砂安神丸",適用於心經血虛頭暈,心神驚悸等症。

"《治要》茯苓散",適用於心經實熱,口乾煩渴,睡眠不安,或心神恍惚。

補中益氣湯、歸脾湯、八珍湯、加味逍遙散和寧志丸的具體配方詳見其他文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