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八 (1)
卷八 (1)
1. 婦人泄痢秘結方論第八
經云:春傷於風,夏必飧泄。蓋木刑土也,土不能滲泄,則木氣勝,故津液燥而秘,不可專以風治。張氏母,年七十,患痢頻數,腰腳拘攣,百方不愈,用蒺藜、酸棗仁治之即愈。黃魯直苦秘結,亦用前藥而愈。故受症有不同也。
愚按:前症若因足三陰虧損發熱作渴,胸膈不利,飲食善消,面帶陽色,脈洪而虛,肢體倦怠者,用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丸。脾肺氣虛,補中益氣湯。脾經鬱結,用加味歸脾湯。氣血俱虛者,八珍加肉蓯蓉。腎經津液不足者,六味地黃丸,胃火消鑠津液,竹葉黃耆湯。肝木侮脾土,小柴胡加山梔、郁李仁、枳殼。
膏粱積熱,清胃散加山梔、郁李仁、枳殼。若燥在直腸,用豬膽導之。
白話文:
【婦女腹瀉與便祕的治療方法第八章】
古籍提到:如果春天時被風邪所傷,夏天就可能出現餐後立即腹瀉的情況。這就像木剋土的原理,當土(脾胃)的功能無法正常運作,木(肝)的力量就會過盛,導致身體內的津液乾燥而造成便祕,不能單純地認為是風邪所致。有個案例,張先生的母親,已經七十歲,經常性腹瀉,伴隨腰部和腿部的僵硬抽筋,嘗試了許多療法都無效,最後使用蒺藜和酸棗仁治療,病情纔得到改善。黃魯直先生也有嚴重的便祕問題,同樣使用上述藥物後恢復健康。由此可見,不同的症狀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。
進一步來說,如果病人的足部三陰經脈(肝、脾、腎)損耗,導致發熱口渴,胸部不適,消化能力增強,臉色紅潤,脈搏大而虛弱,四肢疲憊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。對於脾肺氣虛的患者,補中益氣湯是首選。若脾經有鬱結,則應使用加味歸脾湯。對於氣血雙虛的病人,八珍湯加上肉蓯蓉可以幫助調理。對於腎經津液不足的人,六味地黃丸是個不錯的選擇。若胃火旺盛,消耗津液,可用竹葉黃耆湯。若肝氣過盛,影響脾臟功能,小柴胡湯加山梔、郁李仁、枳殼會有效。
對於因高脂高熱食物導致的積熱,清胃散加上山梔、郁李仁、枳殼能起到治療效果。如果便祕問題出現在直腸,可以利用豬膽汁來輔助排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