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七 (13)
卷七 (13)
1. 婦人心腹脹滿方論第十八
婦人心腹脹滿,由心脾虛損,邪氣乘之。此足少陰腎經之脈,起於足小指,貫腎絡膀胱,入肝肺,出絡於心,若邪搏三經並結於脾,脾虛則心腹脹滿矣。
愚按:前症脾胃虛痞,用六君子湯。脾胃虛寒者,用人參理中湯。鬱結氣滯者,用歸脾湯。肝侮脾土,用六君加柴、芍。脾氣壅滯,用平胃散,肺氣壅滯,用柴蘇飲。宿食壅滯,用養胃湯。脾血虛痞,用四物加參、術。(上六症當互相參用,仍與六卷第七論同用。)
白話文:
女人心腹脹滿,是因為心脾虛損,讓邪氣趁虛而入。這和足少陰腎經的脈絡有關,它從腳小指開始,經過腎臟、膀胱,再進入肝臟和肺臟,最後連接到心臟。當邪氣侵襲這三條經脈並在脾臟匯聚,脾虛就會導致心腹脹滿。
2. 附治驗
(嘔吐心腹痛見七卷第一論)
一婦人胸膈不利,飲食少思,腹脹吞酸,或用疏利之藥,反致中滿不食。予以為脾土虛而肝木勝,用補中益氣湯加砂仁、香附、煨姜,又以六君子加芎、歸、桔梗而愈。
吳江史玄年母,久病之後遇事拂意,忽胸腹脹滿,面目微腫,兩腿重滯,氣逆上升,言語喘促,所服皆清氣之劑,不效。予曰:此脾肺虛寒也。先用六君子湯一劑,病熱頓減。後用補中益氣加茯苓、半夏、乾薑二劑,形體頓安。後以七情失調,夜間腹脹,乃以十全大補加木香治之而痊。
白話文:
一位婦女胸膈不舒暢,食慾不佳,腹脹打嗝,服用過一些疏通利氣的藥物,反而加重了腹脹,導致吃不下東西。我認為是脾土虛弱,肝木過旺,於是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砂仁、香附、煨姜,又用六君子湯加上川芎、當歸、桔梗,最終治癒。
吳江史玄年的母親,久病之後,遇到不順心的事,突然胸腹脹滿,臉色微腫,雙腿沉重,氣逆上衝,說話喘不過氣,服用過一些清熱解毒的藥物,卻沒有效果。我診斷出她脾肺虛寒,先用六君子湯一劑,熱症立刻減輕。接著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、半夏、乾薑,服用兩劑後,身體狀況明顯好轉。後來她因為情緒失調,晚上腹脹,便用十全大補湯加上木香來治療,最終痊癒。
3. 附方
白朮散,治脾胃氣滯,心腹脹滿,不欲飲食。
白朮(炒),草果,訶子,茯苓,檳榔,桂心(各五分),陳皮,厚朴(姜炒),人參(各一錢),甘草(炒,三分)
上薑棗水煎服。
愚按:前方治胸膈氣滯、飲食內停之良劑。若脾血虛痞,須用四物、參、術。脾氣虛痞,須用四君、芎、歸。
白話文:
白朮散,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滯導致的心腹脹滿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藥方包含白朮、草果、訶子、茯苓、檳榔、桂心、陳皮、厚朴、人參、甘草等,以薑棗水煎服。白朮散是治療胸膈氣滯、飲食停滯的有效藥方。若患者脾血虛痞,則需使用四物湯、人參、白朮等藥物;若脾氣虛痞,則需使用四君子湯、川芎、當歸等藥物。
《補遺》:治心腹脹滿。予嘗獨用厚朴薑汁炒,每服五錢,姜七片,水煎溫服,不拘時候,間服沉香降氣湯,得效。此病氣元氣壅實之治法也。
白話文:
《補遺》提到,治療腹部脹滿的病症。我曾經單獨使用厚朴和薑汁炒製,每次服用五錢,加上七片薑,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,不受時間限制,間歇性服用沈香降氣湯,效果顯著。這是一種針對氣元氣壅實的治療方法。
平胃散,治脾氣壅滯,胸腹不利,或飲食不進,停滯嘔吐。
蒼朮,厚朴(薑製),陳皮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炙,五分)
上薑棗水煎服。
人參養胃湯,治脾氣壅滯,胸膈不利,或飲食壅滯,胸腹脹悶,或兼外感風寒,頭痛嘔吐等症。(方見二十一卷第九論)
四物湯
六君子湯
白話文:
平胃散,用於治療脾氣不暢,導致胸腹不適,或飲食無法正常消化,停滯在胃中引起嘔吐。
方劑組成:蒼朮、厚朴(用生薑製)、陳皮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炙,五分)。
用法:以上藥材用生薑和紅棗水煎服。
人參養胃湯,用於治療脾氣不暢,導致胸膈不適,或飲食停滯,胸腹脹悶,同時可能伴隨外感風寒,頭痛、嘔吐等症狀。(方劑見於《金匱要略》第二十一卷第九論)。
四物湯
六君子湯
補中益氣湯(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人參理中湯(方見二十卷第八論)
十全大補湯
歸脾湯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紫蘇飲(方見十二卷第八論)
調中益氣湯(方見四卷第九論)
白話文:
補中益氣湯、人參理中湯、十全大補湯、歸脾湯、紫蘇飲、調中益氣湯等六種湯方,分別記載於《傷寒論》的二十四卷第六論、二十卷第八論、四卷第九論以及十二卷第八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