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八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1)

1. 婦人小便淋瀝不通方論第一

婦人淋瀝,由腎虛而膀胱熱也。蓋膀胱與腎為表裡,主於水,行於脬者,為小便也。著腎虛則小便頻數,膀胱熱則小便淋瀝,甚則不通,腹脹喘急,當速治之。

愚按:前症若膀胱熱結,用五淋散。若脾肺虛熱,用補中益氣湯山藥、五味、麥冬。若脾經鬱熱,用加味歸脾湯。若肺經鬱火,用黃芩清肺飲。若肝經濕熱,用龍膽瀉肝湯。血虛,用加味逍遙散。陰虛,用六味丸加柴胡、山梔。大抵不渴而不利者,熱在下焦血分也,用滋腎丸

渴而不利者,熱在氣分也,用清肺飲。尺脈數而無力者,陰火盛而陽不能化也,用六味丸、滋腎丸為主。尺脈浮而無力者,陽氣虛而陰不能生也,用加減八味丸、滋腎丸為主。

2. 附治驗

一婦人素有前患,內熱體倦。余以為肝火血少,脾氣虛弱,用八珍、逍遙二散,兼服月餘而小便利,又用八珍湯而氣血復。

一婦人患前症,面青脅脹,諸藥不應。予以為肝經氣滯而血傷,用山梔、川芎煎服而愈。

一婦人小便不利,小腹並水道秘悶,或時腹脅脹痛。余以為肝火,用加味逍遙散龍膽草,四劑稍愈。乃去膽草,佐以八珍散加炒黑山梔,兼服而瘥。

石韋湯,治小便實熱,氣滯淋瀝。

石韋,黃芩(炒),木通榆白皮,葵子,瞿麥甘草(各五分)

上姜水煎服。

雞蘇散,治血熱淋瀝。

雞蘇葉,木通(各二兩),生地黃滑石(各三兩),刺薊根(一兩)

上每服半兩,淡竹葉三七片,水煎。

桃仁煎,治血瘕小便如淋,臍腹脹痛。(方見血瘕門第七卷第九論)

火府丹,治心經積熱,小便澀及五淋。(加甘草名導赤散

生地黃(二兩,杵膏),木通(為末),黃芩(炒,各一兩)

上加蜜,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木通煎湯下。

許學士云:一卒病渴,日飲水斗許,不食者三月,心中煩悶,時已十月。余謂心經有伏熱,與火府丹數服。越二日來謝云:當日三服渴止,又三服飲食如故。此本治淋,用治渴,可謂通變也。

一方牛膝一合,水煎,入麝香少許服之。鄞縣耿武尉夢得,其內患淋,下砂石剝剝有聲,甚為苦楚,一服而愈。

3. 附方

滋腎丸,治熱在血分,不渴而小便不利;或腎虛足熱,腿膝無力,不能履地;又下焦陰虛,小便不利,肚腹腫脹;或皮膚脹裂,眼睛突出。此神劑也。

知母(酒炒),黃柏(酒炒,各二兩),肉桂(二錢)

上各另為末,水丸桐子大。每服二百丸,空心白湯下。

黃芩分清飲,治肺熱小便不利,宜用此藥清之。

黃芩(炒),山梔(炒,各一錢)

上水煎服。不利,加鹽鼓二十粒。

五淋散,治膀胱有熱,水道不通,淋瀝不出,或尿血如豆汁,或成砂石,或如膏汁,或熱怫便血。

赤茯苓(一錢五分),赤芍藥,山梔(各一錢),當歸甘草(各一錢五分)

上入燈心,水煎服。

補中益氣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)

八珍湯

加味歸脾湯

加味逍遙散(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)

龍膽瀉肝湯(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)

加減八味丸

六味丸(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