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二十一 (1)
卷二十一 (1)
1. 產後蓐勞方論第五
夫產後蓐勞者,此由生產日淺,血氣虛弱,飲食未平復,不滿日月,氣血虛羸致,將養失所,而風冷客之。風冷搏於氣血,則不能溫於肌膚,使人虛乏勞倦,乍臥乍起,顏容憔悴,食飲不消,風冷邪氣而感於肺,肺受微寒,故咳嗽口乾,遂覺頭昏,百節疼痛。榮衛受於風邪,流注臟腑,須臾頻發,時有盜汗,寒熱如瘧,背膊煩悶,四肢不舉,沉重著床,此則蓐勞之候也。
又論曰:婦人因產理不順,疲極筋力,憂勞心慮,致令虛羸喘乏,寒熱如瘧,頭痛自汗,肢體倦怠,咳嗽痰逆,腹中絞刺,名曰蓐勞。
愚按:前症當扶養正氣為主,用六君子湯加當歸。若脾肺氣虛而咳嗽口乾,用補中益氣加麥門、五味。若因中氣虛而口乾頭暈,用補中益氣加蔓荊子。苦肝經血虛而肢體作痛,用四物、參、術。若因肝腎虛弱,而自汗盜汗,寒熱往來者,用六味丸加五味子。若因脾虛血弱,肚腹作痛,月經不調,用八珍湯倍加白朮。
若因脾虛血燥,皮膚瘙癢,用加味逍遙散。大抵此症,多因脾胃虛弱,飲食減少,以致諸經疲憊而作,當補脾胃。飲食一進,精氣生化,諸臟有所倚賴,其病自愈矣。仍照虛煩發熱方論主治。
增損柴胡湯,治產後虛弱,寒熱如瘧,食少腹脹。
柴胡,人參,甘草(炒),陳皮,川芎,白芍藥(炒,各等分)
上每服五錢,水、薑、棗煎,日二服。
白茯苓散,治產後蓐勞,頭目四肢疼痛,寒熱如瘧。
白茯苓(一兩),當歸,川芎,桂心,白芍藥(炒),黃耆(炒),人參(各半兩),熟地黃(半兩,自制)
上先以水三盞,入豬腎一雙,薑、棗各三事,煎二盞去之,入前藥半兩,煎一盞服。
豬腰子粥,治產後蓐勞發熱。用豬腰子一枚,去膜切片,用鹽酒拌,先用粳米一合,入蔥椒煮粥,鹽醋和,將腰子鋪碗底,以熱粥蓋之,如作盦生狀,空心服。
黃耆建中湯,治產後諸虛不足,發熱,或惡寒腹痛。
黃耆(炒),肉桂(各一兩),白芍藥(炒,二兩),甘草(炒,七錢)
上每服五錢,用薑、棗、水煎,日三二服,虛甚須加附子。
白話文:
產後蓐勞的情況,主要是因為生產不久,身體的血氣虛弱,飲食還未能完全恢復,加上產後身體氣血不足,養護不得當,導致風寒侵入。風寒與氣血相搏,無法正常溫暖肌膚,讓人感到虛弱疲憊,時而躺下時而起身,面容憔悴,飲食難以消化。風寒影響到肺部,使肺部受到輕微寒冷,因而引起咳嗽和口乾,接著感到頭昏,全身關節疼痛。體內的營養和防禦系統受風寒影響,風邪在臟腑間流動,短時間內頻繁發作,偶爾會有盜汗,寒熱交替如同瘧疾,背部和肩膀感到煩悶,四肢無力,重到躺在牀上,這就是產後蓐勞的症狀。
再進一步解釋,婦女在生產過程如果產程不順,耗盡體力,精神憂慮,導致身體虛弱,呼吸困難,出現類似瘧疾的寒熱交替,頭痛且自汗,肢體疲憊,咳嗽痰多,腹部劇烈疼痛,這種情況被稱為產後蓐勞。
對於這種情況,主要應以培養正氣為主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,並加入當歸。如果脾肺氣虛導致咳嗽和口乾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,並加入麥門冬和五味子。如果因為中氣虛弱導致口乾和頭暈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,並加入蔓荊子。如果肝經血虛導致肢體疼痛,可以使用四物湯,並加入人參和白朮。如果肝腎虛弱導致自汗和盜汗,寒熱交替,可以使用六味丸,並加入五味子。如果脾虛血弱導致腹痛,月經不調,可以使用八珍湯,並加倍加入白朮。
如果脾虛血燥導致皮膚瘙癢,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。總的來說,這個病症多是因為脾胃虛弱,飲食減少,導致身體疲憊,應該補充脾胃。一旦飲食增加,精氣生化,各臟器得到支持,疾病自然就會痊癒。同時,應參考虛煩發熱的治療方法。
增損柴胡湯,可以治療產後虛弱,類似瘧疾的寒熱交替,食慾減退和腹部脹滿。
所需藥材為柴胡、人參、甘草(炒)、陳皮、川芎、白芍藥(炒),各等分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、薑、棗煎煮,每日服用兩次。
白茯苓散,可以治療產後蓐勞,頭目四肢疼痛,類似瘧疾的寒熱交替。
所需藥材為白茯苓(一兩)、當歸、川芎、桂心、白芍藥(炒)、黃耆(炒)、人參(各半兩)、熟地黃(半兩,自制)。首先用水三盞,加入一對豬腎、薑、棗各三件,煎煮至剩下兩盞,去掉腎、薑、棗,再加入藥材半兩,煎煮至剩下一碗,即可服用。
豬腰子粥,可以治療產後蓐勞發熱。取一枚豬腰子,去膜切片,用鹽酒拌勻。先用一合粳米,加入蔥椒煮粥,用鹽醋調味,然後將腰子鋪在碗底,用熱粥蓋住,像製作蒸菜一樣,空腹時服用。
黃耆建中湯,可以治療產後各種虛弱不足,發熱,或是惡寒腹痛。
所需藥材為黃耆(炒)、肉桂(各一兩)、白芍藥(炒,二兩)、甘草(炒,七錢)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薑、棗、水煎煮,每日服用兩三次,虛弱嚴重者需加入附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