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)

1. 二十四種蒸病論

(新附)

所謂勞蒸者,毛折發焦,肌膚甲錯,其蒸在皮。外熱內寒,身振肉瞤,其蒸在肉。發焦鼻衄,或復尿血,其蒸在血。身熱煩躁,痛如針刺,其蒸在脈。爪甲焦枯,眼昏脅痛,其蒸在髓。頭眩熱悶,涎濁眵淚,其蒸在腦。男子失精,女子白淫,其蒸在玉房。乍寒乍熱,中脘煩悶,其蒸在三焦。

小便赤黃,凝濁如膏,其蒸在膀胱。大便秘泄,腹中雷鳴,其蒸在小腸。大腹隱痛,口舌乾疼,其蒸在大腸。口鼻乾燥,腹脹自汗,睡臥不安,其蒸在胃。口舌耳聾,兩脅下痛,其蒸在膽。裡急後重,肛門秘澀,其蒸在廣腸。小腹㽲痛,筋脈縱緩,陽器自強,其蒸在宗筋。眩暈下淚,躁怒不常,其蒸在肝。

舌黑氣短,煩悶灑淅,其蒸在心。唇乾口瘡,胸腹脹悶,畏寒不食,其蒸在脾。咳嗽喘滿,咯痰吐血,聲嘶音啞,其蒸在肺。耳輪焦枯,腳氣痠痛,其蒸在腎。情想不寧,精物時下,其蒸在右腎。心膈噎塞,攻擊疼痛,俯仰煩冤,其蒸在膈。此症蟲多齧心肺,治當絕其根也。

愚按:《醫林集要》云:前症若蒸肺,用天麥門冬、桔梗、紫菀、烏梅肉。若蒸皮,石膏、桑白皮。若蒸氣,喘促鼻乾,身熱不安,人參、黃芩、梔子。若蒸大腸,大黃、芒硝。若蒸心,黃連、生地黃、當歸。若蒸脈、蒸血,皆用生地黃、當歸、童子小便。若蒸小腸,赤茯苓、木通、生地黃。

若蒸脾,芍藥、木瓜、苦參。若蒸肉,芍藥。若蒸胃,石膏、粳米、大黃、芒硝、乾葛。若蒸膽,柴胡、瓜蔞。若蒸三焦,石膏、竹葉。若蒸肝,川芎、當歸、前胡。若蒸筋,川芎、當歸。若蒸腎,生地黃、石膏、知母、寒水石、藁本。若蒸腦,生地黃、防風。若蒸髓,天門冬、當歸、生地黃。

若蒸骨,鱉甲、地骨皮、當歸、牡丹皮、生地黃。若蒸玉房,知母、黃柏、當歸、芍藥。若蒸脬,澤瀉、茯苓、生地黃、沉香、滑石。若蒸膀胱,澤瀉、滑石。凡此諸蒸,虛勞熱病,食肉與油膩、房勞、飲酒而成者,久蒸不除,變為疳症即死。亦有瘧病久而不愈,以致咳嗽失治,漸成骨蒸勞瘵之症,當推標本而治之。

崔氏灸骨蒸勞瘵,用細繩一條,男左女右,從足大拇指頭齊量起,從腳板底當腳跟中心,向後引繩,循腳肚貼肉,直上至曲臂中橫紋截斷。又令患人解發分兩邊,見頭縫,自囟門平分至腦後。乃平身正坐,取前所截繩,一頭從鼻端齊引繩向上,直循頭縫至腦後貼肉頭垂下,循脊骨,引繩向下,至繩盡處,當脊骨以黑點記。此黑點不是灸穴。

別取一繩,令患人合口,將繩按於口上,兩頭至吻,卻鉤起繩中心至鼻端根下,如人字樣,齊兩吻截斷,將此繩展直於前在脊骨上黑點處,取中橫量,勿令高下,於繩兩頭以白圈記之。此是灸穴,初灸七壯,累灸至百壯。此名患門穴,初灸此訖。

白話文:

二十四種蒸病論

所謂勞蒸,症狀表現為毛髮脫落焦枯,皮膚粗糙,指甲變形,這是蒸在皮膚上。外感熱邪,內有寒邪,身體顫抖,肌肉抽搐,這是蒸在肌肉上。頭髮焦枯,鼻出血,甚至尿血,這是蒸在血液上。身體發熱煩躁,疼痛如針刺般,這是蒸在脈絡上。指甲焦枯,眼睛昏花,脅肋疼痛,這是蒸在骨髓上。頭暈目眩,胸悶,唾液粘稠,眼屎增多,這是蒸在腦部。男子遺精,女子白帶異常,這是蒸在腎臟(玉房指腎臟)。時冷時熱,中脘部(上腹部)煩悶,這是蒸在三焦上。

小便赤黃,濃稠如膏,這是蒸在膀胱上。大便時瀉時秘,腹中響聲如雷,這是蒸在小腸上。腹部隱隱作痛,口舌乾燥疼痛,這是蒸在大腸上。口鼻乾燥,腹部脹滿,自汗,睡眠不安,這是蒸在胃上。口舌乾燥,耳聾,兩脅下疼痛,這是蒸在膽上。裡急後重,肛門閉塞,這是蒸在直腸上。小腹部疼痛,筋脈鬆弛,陽具勃起,這是蒸在宗筋上。頭暈目眩,流淚,性情急躁,這是蒸在肝臟上。

舌苔發黑,呼吸急促,煩悶,出汗,這是蒸在心臟上。嘴唇乾燥,口瘡,胸腹脹悶,畏寒,不思飲食,這是蒸在脾臟上。咳嗽,氣喘,胸悶,咯血,聲音嘶啞,這是蒸在肺臟上。耳廓焦枯,腳氣疼痛,這是蒸在腎臟上。思慮過度,精液時常流失,這是蒸在右腎上。心膈部阻塞,疼痛,俯仰困難,煩悶痛苦,這是蒸在膈肌上。此症多因蟲邪侵蝕心肺所致,治療應當斬草除根。

按語:《醫林集要》記載:上述蒸病,如果蒸肺,可用天冬、麥冬、桔梗、紫菀、烏梅肉;如果蒸皮,用石膏、桑白皮;如果蒸氣,症狀為呼吸急促、鼻乾、身熱不安,可用人參、黃芩、梔子;如果蒸大腸,用大黃、芒硝;如果蒸心,用黃連、生地黃、當歸;如果蒸脈、蒸血,都用生地黃、當歸、童子尿;如果蒸小腸,用赤茯苓、木通、生地黃;

如果蒸脾,用芍藥、木瓜、苦參;如果蒸肉,用芍藥;如果蒸胃,用石膏、粳米、大黃、芒硝、葛根;如果蒸膽,用柴胡、瓜蔞;如果蒸三焦,用石膏、竹葉;如果蒸肝,用川芎、當歸、前胡;如果蒸筋,用川芎、當歸;如果蒸腎,用生地黃、石膏、知母、寒水石、藁本;如果蒸腦,用生地黃、防風;如果蒸髓,用天門冬、當歸、生地黃;

如果蒸骨,用鱉甲、地骨皮、當歸、牡丹皮、生地黃;如果蒸腎臟(玉房),用知母、黃柏、當歸、芍藥;如果蒸膀胱,用澤瀉、茯苓、生地黃、沉香、滑石;如果蒸膀胱,用澤瀉、滑石。總之,這些蒸病,都是由於虛勞、熱病,或食用肥甘厚味、房事過度、飲酒等因素引起的。如果久治不愈,就會轉變成疳疾而危及生命。也有些瘧疾久治不癒,導致咳嗽治療不及時,逐漸發展成骨蒸勞瘵,治療時應當標本兼治。

崔氏治療骨蒸勞瘵的方法是:用細繩一條,男性用左手,女性用右手,從大腳趾頭開始量,從腳底腳跟中心向後引繩,貼著腳肚,一直向上延伸到曲肘橫紋處截斷。再讓病人解開頭髮,分兩邊,找到頭縫,從囟門(百會穴)平分到腦後。病人平躺或端坐,取先前截斷的繩子,一端從鼻端開始,向上沿著頭縫到腦後,貼著頭皮垂下,沿脊椎向下,直到繩子盡頭,在脊椎上做個記號(黑點)。這個黑點不是灸穴。

再取一條繩子,讓病人閉嘴,將繩子放在嘴上,兩端到嘴唇,然後將繩子中間鉤到鼻根下,像人字形,在兩邊嘴唇處截斷,將這條繩子平放在前面脊椎的黑點處,取中間橫量,不要高低不平,在繩子兩端做個記號(白圈)。這就是灸穴,開始灸七壯,累計灸到一百壯。這個穴位叫做患門穴,先灸這個穴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