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校註婦人良方》~ 卷二十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四 (1)

1. 卷二十四

2. 瘡瘍門

3. 婦人繭唇方論第一(諸骨木梗等咽見《口齒類要》)

《內經》云:脾氣開於口。又云:脾之榮在唇。蓋燥則干,熱則裂,風則瞤,寒則揭。若腫起白皮,皺裂如蠶繭,名曰繭唇。有腫重出如繭者,有本細末大如繭如瘤者。其因或胎產經行而陰血損,或七情動火而榮血虧,或心火傳授脾經,或厚味積熱傷脾。大要審本症,察兼症,補腎水,生脾血,則燥自潤,火自除,風自散,腫自消。

若患者忽略,治者不察,內用清熱消毒之藥,外用追蝕線結之法,反為敗症,慎哉。

白話文:

根據《內經》所述,脾臟的功能與口腔的健康息息相關。再進一步說,脾臟的旺盛反映在嘴脣上。當身體過於乾燥時,嘴脣會變得乾裂;體內有熱時,嘴脣可能破裂;受風影響,嘴脣可能顫動;處於寒冷環境,嘴脣可能緊縮。如果嘴脣腫脹且表面出現白色皮屑,皺紋裂縫猶如蠶繭,這種情況被稱為「繭脣」。有的腫脹部位形似繭子突出,有的基部纖細而頂端腫大如同繭子或腫瘤。

造成此情況的原因可能為分娩、月經或情緒波動導致的陰血損失,也可能因為內心的焦慮引發火氣,進而消耗血液,或是心火影響到脾臟,亦或是飲食過於豐盛導致熱毒傷害脾臟。治療時,首先需精確診斷病因,再觀察其他併發症,通過滋補腎臟,調理脾胃,促進血液生成,那麼乾燥自然得到滋潤,火氣自然消除,風邪自然散去,腫脹自然消退。

然而,如果病人忽視病情,醫生未能正確判斷,只是一味使用清熱解毒的內服藥物,或者採用刺激性的外敷方法,反而可能使病情惡化,這是需要極度謹慎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