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醫方考

《醫方考》是明代醫學家吳昆編撰的一部中醫著作,成書於1584年。該書以其嚴謹的考證、豐富的方劑及其科學的應用指導著稱,旨在揭示中醫理論與實踐中的精髓,為後世醫者提供深入的學術資源。全書以方劑為中心,結合理論分析,對病因、症狀、方藥功效及適用範圍進行了全面的探討。


編撰背景與作者理念

吳昆在序言中表明了編纂《醫方考》的動機。他強調,「上醫治未病」,而醫方作為「醫之粗」,必須與經論結合,方能真正達到濟世救人的目的。吳昆認為,不明醫方的原理與變通而盲目施治,易致誤診誤治,危害病人。因此,他在書中對歷代名方進行了全面考證,從方藥的配伍到臨床應用,進行了細緻的分析與歸納。


主要內容結構與特色

《醫方考》全書分為六卷,以不同的病症門類進行分類,涵蓋了內、外、婦、兒等多個醫學領域。以下為其主要內容及特色分析:

1. 病因與診斷

吳昆在書中詳細闡述了病因的分類及其對應的診斷方法。以風證為例,他引用歷代醫家的理論,如河間的「主火論」、東垣的「主氣論」、丹溪的「主濕論」,結合臨床實踐進行辨證,強調「風者,百病之長」,對其外感與內因進行綜合分析,為臨床提供了全面的診斷依據。

2. 方劑的精選與解釋

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對名方的考證與應用指導。書中收錄了七百餘首方劑,每一方均附有詳細的配伍解釋。例如:

  • 稀涎散:用於中風引起的痰涎壅盛,書中對其藥物功效進行了細緻解釋,如白礬的「咸能軟頑痰」和皂角的「辛能利氣竅」。
  • 通頂散:專治中風不知人事,作者分析了藥物「相反而相用」的配伍原理,凸顯了中醫配藥的靈活性與科學性。

3. 理論結合實踐

《醫方考》不僅闡述了方藥的組成和原理,更注重其臨床應用與實踐效果。例如,針對中風引起的口噤不開,吳昆推薦使用烏梅擦牙關,解釋了「酸先入筋」的中醫理論。此外,他在治療痰涎壅塞時,強調應「先治標後治本」,避免過度攻痰引起的副作用。

4. 方藥的變通與適應性

吳昆強調醫者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加減方劑。例如:

  • 四君子湯加竹瀝:用於右側半身不遂,補氣行痰。
  • 四物湯加桃仁紅花:適用於左側瘀血證,重點在於活血化瘀與痰液排除的雙重治療。

5. 經典與創新的結合

書中多次提到《黃帝內經》與張仲景的學說,結合作者自身經驗進行創新。例如,他在小續命湯的基礎上增加了防風、黃芩等藥材,用於治療中風病症的多種變化,充分體現了中醫理論的靈活性與實用性。


核心理念與貢獻

1. 辨證施治

吳昆認為,治療的關鍵在於辨證。書中強調氣血陰陽的平衡與五行的生克制化,為臨床提供了理論指導。例如,他對中風病的分型治療提出了「風、火、氣、濕」的四大主因,並根據不同病機選用相應方劑。

2. 方劑科學性

《醫方考》在方劑選用上,講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。例如,書中多次提到甘草的「緩急調和」作用,突出了藥物間協同增效的重要性。

3. 人文精神

吳昆強調醫者的責任與仁心,認為學習醫學的目的在於「濟世救人」。他特別提出,醫者不應迷信藥方,而應理解藥物的機理與變通方法。


對現代醫學的啟示

1. 整體觀念

書中對疾病的整體性診斷與治療理念,與現代整合醫學的思想不謀而合。

2. 個性化醫療

吳昆強調根據患者的體質、病因進行個性化治療,這一理念與現代醫學的個性化醫療方向高度契合。

3. 經驗與實證結合

《醫方考》的科學分析與臨床實踐經驗,為中醫藥的現代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啟發。


結語

《醫方考》作為中醫經典,不僅為醫學界提供了豐富的理論與實踐指導,還展現了中醫的智慧與人文精神。它以深入的方藥考證與細緻的病理分析,為後世中醫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,至今仍具學術與實用價值。正如吳昆在序言中所言,唯有結合經論與方劑,才能真正實現中醫的「神良之術」。


卷一 (1)

卷一 (2)

卷一 (3)

卷一 (4)

卷一 (5)

卷一 (6)

卷一 (7)

卷一 (8)

卷一 (9)

卷一 (10)

卷一 (11)

卷一 (12)

卷一 (13)

卷一 (14)

卷一 (15)

卷一 (16)

卷一 (17)

卷一 (18)

卷一 (19)

卷一 (20)

卷一 (21)

卷一 (22)

卷一 (23)

卷一 (24)

卷一 (25)

卷一 (26)

卷一 (27)

卷一 (28)

卷一 (29)

卷一 (30)

卷一 (31)

卷一 (32)

卷一 (33)

卷一 (34)

卷一 (35)

卷一 (36)

卷一 (37)

卷二 (1)

卷一 (38)

卷二 (2)

卷二 (3)

卷二 (4)

卷二 (5)

卷二 (6)

卷一 (39)

卷二 (7)

卷一 (40)

卷二 (8)

卷二 (9)

卷一 (41)

卷二 (10)

卷二 (11)

卷二 (12)

卷一 (42)

卷二 (13)

卷二 (14)

卷一 (43)

卷二 (15)

卷一 (44)

卷二 (16)

卷二 (17)

卷二 (18)

卷二 (19)

卷二 (20)

卷一 (45)

卷二 (21)

卷二 (22)

卷一 (46)

卷二 (23)

卷二 (24)

卷二 (25)

卷一 (47)

卷二 (26)

卷二 (27)

卷一 (48)

卷二 (28)

卷二 (29)

卷二 (30)

卷三 (1)

卷三 (2)

卷二 (31)

卷三 (3)

卷二 (32)

卷三 (4)

卷二 (33)

卷三 (5)

卷三 (6)

卷二 (34)

卷一 (49)

卷三 (7)

卷三 (8)

卷二 (35)

卷三 (9)

卷三 (10)

卷三 (11)

卷二 (36)

卷三 (12)

卷三 (13)

卷三 (14)

卷三 (15)

卷一 (50)

卷三 (16)

卷三 (17)

卷二 (37)

卷二 (38)

卷三 (18)

卷三 (19)

卷三 (20)

卷二 (39)

卷三 (21)

卷三 (22)

卷二 (40)

卷三 (23)

卷三 (24)

卷三 (25)

卷二 (41)

卷二 (42)

卷三 (26)

卷三 (27)

卷二 (43)

卷三 (28)

卷三 (29)

卷三 (30)

卷四 (1)

卷二 (44)

卷四 (2)

卷三 (31)

卷四 (3)

卷四 (4)

卷二 (45)

卷四 (5)

卷四 (6)

卷四 (7)

卷四 (8)

卷四 (9)

卷一 (51)

卷四 (10)

卷二 (46)

卷一 (52)

卷四 (11)

卷四 (12)

卷一 (53)

卷四 (13)

卷一 (54)

卷四 (14)

卷二 (47)

卷四 (15)

卷一 (55)

卷四 (16)

卷四 (17)

卷四 (18)

卷三 (32)

卷四 (19)

卷二 (48)

卷四 (20)

卷四 (21)

卷三 (33)

卷四 (22)

卷四 (23)

卷二 (49)

卷四 (24)

卷四 (25)

卷三 (34)

卷四 (26)

卷四 (27)

卷三 (35)

卷四 (28)

卷四 (29)

卷四 (30)

卷四 (31)

卷五 (1)

卷二 (50)

卷二 (51)

卷一 (56)

卷五 (2)

卷三 (36)

卷四 (32)

卷五 (3)

卷五 (4)

卷二 (52)

卷一 (57)

卷三 (37)

卷五 (5)

卷一 (58)

卷二 (53)

卷五 (6)

卷五 (7)

卷五 (8)

卷五 (9)

卷五 (10)

卷三 (38)

卷五 (11)

卷一 (59)

卷五 (12)

卷五 (13)

卷五 (14)

卷五 (15)

卷一 (60)

卷五 (16)

卷五 (17)

卷五 (18)

卷三 (39)

卷五 (19)

卷四 (33)

卷五 (20)

卷一 (61)

卷五 (21)

卷一 (62)

卷五 (22)

卷五 (23)

卷五 (24)

卷三 (40)

卷五 (25)

卷五 (26)

卷四 (34)

卷五 (27)

卷五 (28)

卷五 (29)

卷五 (30)

卷五 (31)

卷五 (32)

卷五 (33)

卷五 (34)

卷五 (35)

卷五 (36)

卷五 (37)

卷六 (1)

卷六 (2)

卷三 (41)

卷六 (3)

卷一 (63)

卷六 (4)

卷二 (54)

卷六 (5)

卷二 (55)

卷六 (6)

卷一 (64)

卷三 (42)

卷六 (7)

卷一 (65)

卷六 (8)

卷六 (9)

卷一 (66)

卷六 (10)

卷六 (11)

卷三 (43)

卷一 (67)

卷六 (12)

卷二 (56)

卷六 (13)

卷二 (57)

卷三 (44)

卷六 (14)

卷三 (45)

卷六 (15)

卷六 (16)

卷三 (46)

卷二 (58)

卷六 (17)

卷六 (18)

卷二 (59)

卷六 (19)

卷六 (20)

卷六 (21)

卷三 (47)

卷三 (48)

卷六 (22)

卷六 (23)

卷六 (24)

卷六 (25)

卷六 (26)

卷二 (60)

卷六 (27)

卷三 (49)

卷六 (28)

卷六 (29)

卷六 (30)

卷六 (3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