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三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2)

1. 天王補心丹

人參(去蘆),白茯苓(去皮),玄參(炒),丹參(炒),遠志(炒),桔梗(各五錢),生地黃(四兩,淨洗),五味子(炒),當歸(酒洗),麥門冬(去心,炒),天門冬(去心,炒),柏子仁(炒),酸棗仁(炒,各一兩)

過勞其心,忽忽喜忘,大便難,或時溏利,口內生瘡者,此方主之。

心者,神明之臟,過於憂愁思慮,久久則成心勞。心勞則神明傷矣,故忽忽喜忘。心主血,血濡則大便潤,血燥故大便難。或時溏利者,心火不足以生脾土也。口內生瘡者,心虛而火內灼也。人參養心氣,當歸養心血,天、麥門冬所以益心津,生地、丹、玄所以解心熱,柏仁、遠志所以養心神,五味、棗仁所以收心液,茯苓能補虛,桔梗能利膈。諸藥專於補心,勞心之人宜常服也。

此方之傳,未考所自。偈云:昔者志公和尚,日夕講經,鄧天子憫其勞也,錫以此方,因得名焉,載在經藏,今未辨其真偽,異日廣求佛典而搜之。

白話文:

天王補心丹

人参、白茯苓、玄参、丹参、远志、桔梗各五钱,生地黄四两(洗净),五味子、当归(酒洗)、麦门冬、天门冬(去心)各一两(炒),柏子仁、酸枣仁各一两(炒)。

適用於因過度勞累導致心神不寧、健忘、便秘或偶爾腹瀉、口腔溃疡的人。

心臟是主宰神志的器官,过度忧愁思虑,久了就會導致心臟勞累,从而損傷神志,所以容易健忘。心臟主管血液,血液滋潤則大便通暢,血液乾燥則便秘。有時腹瀉是因為心火不足,無法滋養脾胃。口腔潰瘍是因心氣不足,內火灼傷所致。方中人参补益心气,当归养心血,天冬、麦冬滋养心津,生地、丹参、玄参清心热,柏子仁、远志养心神,五味子、酸枣仁收敛心液,茯苓补虚,桔梗利膈。此方专用于补益心臟,经常心劳力竭的人可以长期服用。

此方来源已不可考。有说法称:过去志公和尚日夜讲经,唐天子体恤他的辛劳,赐予了这个方子,因此得名,记载于佛经之中,但目前无法考证真伪,以后会广泛查找佛经进行考证。

2. 犀角地黃湯

生犀角(鎊),生地黃,白芍藥,牡丹皮

勞心動火,吐血、衄血者,此方主之。

心屬火而主脈,過勞其心,則火妄動而血湧溢,越竅而出,則為吐為衄者勢也。經曰:治病必求其本,故以涼心之藥主之。生犀能解心熱,生地能涼心血,白芍、丹皮酸寒之物也,酸者入肝,寒者勝熱。所以心病而治肝者,肝是心之母,木能生火,故從肝而治之,乃迎奪之兵也。

白話文:

犀角地黃湯

犀角(磨成粉末),生地黃,白芍藥,牡丹皮,這幾味藥材用於治療因勞心傷神、心火旺盛而引起的吐血、鼻出血。

心臟屬火,主宰脈搏運行。過度勞累傷心,就會導致心火妄動,血液衝擊血管溢出體外,而出現吐血或鼻出血的症狀。古籍記載:治療疾病必須追究其根本原因,因此此方以清心瀉火為主。生犀角能清解心熱,生地黃能涼血清心,白芍藥和牡丹皮性味酸寒,酸味入肝經,寒性能抑制心火。雖然是心臟的疾病,卻從肝臟入手治療,是因為肝臟是心臟的母親,肝屬木,木能生火,所以從調理肝臟來治療心火,這是運用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策略。

3. 四物粱米湯

粱米,稻米,黍米(各一升),蠟(如彈丸大,後入,以化為度)

心勞吐衄,久服寒涼之劑,因壞脾胃者,此方主之。

心是脾之母,脾是心之子。脾因寒涼而壞,則必盜母氣以自養,而心益病矣,求其不殆得乎?故宜調脾益胃。調脾者,莫如穀氣,故用稻、粱、黍米。復用蠟者,取其厚腸胃云爾。此療子益母之義,昔之良醫皆用之。

白話文:

四物粱米湯

用粱米、稻米、黍米各一升,蜂蠟一小塊(像彈珠大小,最後加入,融化即可)。

心臟勞累導致吐血、流鼻血,長期服用寒涼藥物,因而損傷脾胃的人,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。

心臟是脾臟的母親,脾臟是心臟的兒子。脾胃因寒涼受損,就會盜取心臟的氣血來滋養自己,這樣心臟的病就會更嚴重了,怎麼能不危險呢?所以必須調理脾胃。調理脾胃最好的方法,莫過於穀物之氣,因此使用稻米、粱米、黍米。再加入蜂蠟,是為了滋養保護腸胃。這個方子是治療「兒子」並滋養「母親」的良方,古時候的好醫生都用它。